【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目标】: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地位  
            4、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  
【知识点梳理】(必做部分)  
一、基础落实(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力角度)                                                          
②(基本经济制度角度)                                                    
(市场经济角度)                                                      
   
2、什么是按劳分配?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1)必要性  
①(由谁决定?)                                               
②(前提)                                                      12345678910
③(物质基础)                                                  
④(直接原因)                                                   
(2)重要性  
①(有利于)                                                         
                                                                     
②(对谁的否定?体现了?)                                          
                                                                     
  
4、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
                                                             
5、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   
①是对                                                                   12345678910
②体现了                                                                 
③有利于                                                                 
   
【知识点辨析】(选做部分)  
二、知识拓展 (找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⑶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课堂探究】  
  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李明一家的收入   分配方式  
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      
妻子开店的收入      
儿子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儿子炒股的收入      
女儿的工资      
女儿当顾问的报酬      
母亲出租房屋的收入      [来源: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要掌握的内容能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请尝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必做部分)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1、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的时间进行分配      
d.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2、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经营一家早餐店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和津贴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12345678910
 a.①②③        b. 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某三口之家,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三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看,丈夫和妻子的收入分别属于  
a按劳分配和按技术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        d按劳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  
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和性质  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  
5、我国现阶段,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b.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选做部分)  
1.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图是我国某市居民XX年收入一览表:  
内容   工资薪金收入   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   国债收入   股票收益   利息收入  
比例(%)   40   29   7   10   14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图表表明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张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1500元。XX年5月,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20万元,其中以10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同年8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回答  12345678910
3.张某的收入方式有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企业总产品     d.社会财富  
5.按生产要素分配导致的客观结果是               
 a.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     b.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缩小  
 c.按劳分配主体地位降低     d.极端两极分化  
  《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习目标】:1、懂得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2、理解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4、能结合实例说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知识点梳理】(必做部分)  
一、基础落实(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
                                                                                  
                                                                                  
2、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  
                                                        12345678910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                                                                               
②                                                                               
③                                                                               
   
4、什么是效率?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① (一致性)                                                                  
② (一致性)                                                                   12345678910
③(矛盾)                                                                        
   
6、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                                                                            
②                                                                               
③                                                                               
④                                                                                 
【知识点辨析】(选做部分)  
1、公平就要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区别。
   
   
【课堂探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头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为此,党的xx大报告提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2345678910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要掌握的内容能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请尝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必做部分)  
1.xx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因为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d.公平是按劳分配的体现  
2.xx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         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3.依据上题,进行再分配注重公平必须做到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入  
 ②必须重新分配私有财产,改革税收体制,做到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不纳税  
 ③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④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a.①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5.xx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①是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②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   12345678910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我国的“xx”规划中,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能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维护公平的是  
①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②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③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    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选做部分)  
31.材料一:1978—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  
    1978年   1989年   1999年   XX年   XX年  
国内生产总值(元)   3645.2   16992.3   82054   120332.7   2466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376   5854   7703   1378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34   602   2210   2476   4104  
材料二:XX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  
⑵、成都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年功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  
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  
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XX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怎样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巩固练习:必做部分:bddca
          选做部分:aacba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堂探究  
(1)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体制不完善;地域差别;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3分)  
  (2)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打开收入差距。这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对于收入上的差距,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以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345678910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为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3分)
巩固练习  
必做部分:bccdaab
选做部分:  
⑴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材料二反映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分)  
⑵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程度不同,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难以避免的;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扩大。(2分)  
②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减低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2分)  
⑶①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1分)②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分)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分)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1分)⑤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1分)  
   

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09.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