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卷一卷答案|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考点要求
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4、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基础填空(每空格1分,共10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和             。
2.承认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                                      的理论依据。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  要坚持                                 的认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的基础,是我们                 的关键。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5.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进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宙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1234567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和“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 “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矛盾次要方面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一般来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境时,往往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至形势突变时猝不及防,陷入被动境地。从哲学角度考虑,这是因为
①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②没有坚持用矛盾普遍性的观点看问题 ③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 ④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8.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9.针对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问题,xx总理表示,中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位,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抓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要抓主流,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动态和方向   
d.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0.(XX•试题调研)XX年6月22日,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教育部、卫生部公布了《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方案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了“未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出现校内感染病例”等三种情况的划分。这种划分的辩证法依据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1.(XX•浙江)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1234567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2.XX年8月13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银监会将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    
试点,成功后再进行推广。银监会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13.(XX•试题调研)下图中甲为海口、乙为南京、丙为北京、丁为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四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说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实践决定认识;气象工作者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了气候的变化规律
c.运动是绝对的;气候瞬息万变,变化无常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4.下面漫画(标题:又到浇水的时间了)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5.(XX•江苏)“5•12”汶川大地震后,xx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XX•宁夏)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XX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xx总理于XX年6月12日至14日在湖南等地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矛盾具有特殊性④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8.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234567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XX•试题调研)XX年入夏以来,西藏持续高温少雨,面对旱灾持续肆虐的情况,旱区各级地方政府适时开展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大到中雨(雪),对缓解旱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旱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20.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边的漫画(标题: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 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XX•原创题)XX年9月18日,xx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哲学上说,这句话提醒我们
a.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抓住主要矛盾
c.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d.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22.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下边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思想方法上的
①片面性 ②均衡论 ③诡辩论 ④唯心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在XX年9月23日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20字原则,即将成为山西未来的发展方针。对于河南的发展指向则是“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这体现的方法论要求是                        
a.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b.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4.列宁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之所以说把辩证法归结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这主要是因为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世界普遍存在着矛盾
c、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d、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1234567
25.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原来区域性的传染病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大大提高。这说明
a.矛盾具有对抗性,防止传染病就要遏制全球化
b.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区分内因与外因  c.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注意分析转化的条件
26.“xx”规划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它所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是非,抓住事物的主流
c.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    d.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四、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当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你认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2分)

28.(XX年•试题调研)XX年5月4日,《人民日报》载文《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壮举》指出,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的正确性,集中地体现在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条道路,立足点或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行进路线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布局是全面推进“四大建设”,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能够集中体现改革开放的正确性。(12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家长签名          
二、基础填空(每空格1分,共10分)
1、                       2、                                                 
3、                                                                              1234567
                           4、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题号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四、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你认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2分)

28.结合材料,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能够集中体现改革开放的正确性。(12分)
自我反思与总结: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参考答案
二、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同一性  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4、正确认识事物  正确解决矛盾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题号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c a a b c c b a c b d d b a a c c c d c c
三.简析题(第小题12分,共24分):
27.你认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2分)
答案:(1)题目说法不合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4分)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2分)
(3)矛盾具有客观性,目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4分)
(4)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就否认社会从总体上是和谐的。我们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分)1234567
28.结合材料,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能够集中体现改革开放的正确性。(12分)
解析:该题实际上就是在问,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观点。解答本题主要是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是如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的。在搞清楚材料是怎样说明该道路的正确性后,接下来就是剖析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这里在具体阐述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答题范围,要求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二是要把每层意思分析到位,不要有遗漏;三是注意每层意思所体现的哲理是否有重复,如果有重复,那就要合并阐述。
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点或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又抓住了主要矛盾。这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了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既坚持改革开放,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体现了全面地看问题。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布局是全面推进“四大建设”,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体现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体现了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每点4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00.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