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计算题公式】政治经济学计算题归类分析(2)

高三政治教案 2014-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四、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 
  例: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 a )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1000/4=250 设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为x则500x=250 推出x=0.5  
  假定XX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l元,若发行纸币1XX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 ,出现了较明显的 经济现象。 a  
  a.o.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b.o.5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c.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 d.1元货币的购买力 通货紧缩  
  解析:a.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00÷5=60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1XX亿元,因而l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了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故选a项。  
 
 知识归纳 
  考查知识点: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  
  方法:记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并能熟练使用。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货币流通次数 
  知识拓展: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何危害性?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其危害是: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控制物价上涨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算一算:  
  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XX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 b )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 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五、关于汇率的计算题  
  例1、 (05全国)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 d )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欧元升值5%,则原来的1欧元=10元人民币变为现在的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小张购买5欧元的小饰品,原来应支付5×10=50元人民币,现在应支付5×10.5=52.5元人民币  
  2、XX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XX年4月10日1oo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这说明( a )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 ④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123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3、在我国外汇市场上,XX年1月1日,1 00美元=771.99元人民币;XX年1月1日,100美元=730.40元人民币。材料反映了d  
  ①人民币升值了 ②人民币贬值了 ③美元升值了 ④美元贬值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XX年1月1日100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XX年1月1日能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这说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了。 
  知识拓展:什么是外汇、汇率、外汇储备?  
  外汇: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作用)的外汇积累。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的外国货币、外国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和世界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⑴一国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为了刺激出口的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⑵一国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收外资流入。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企业,不利于出口企业。
六、储蓄存款(债券)利息计算题  
  例1: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收益主要是银行利息。假设某储户有5万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为2.2%(利息税20%)。当年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5%,则该储户的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是( )  
  a、880元 b、924元 c、1100元 d、836元  
  解析:50000×2.2%-50000×2.2%×20%=880元  
  880-880×5%=836元 
  例2:张某有现金l0000元人民币,于XX年1月一次性存入银行,存款时间为5年,此时银行5年期年利率调为5.58%,利息税率为5%。请问存款到期后,张某可得利息 。  
  a.580元 b.1000元 c.2650元 d.2900元  
  解析:c.根据税后利息=本金×利率一本金×利率x税率:本金×利率x(1一利息税率)=1 0000 x5.58%x5一(10000 x5.58%x5 x5%)=2650.5(元)。故选c项。  
  例3:张某原有定期一年的2万元人民币存款,年利率为2.25%,利息税为20%,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率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 14%,利息税率为5%。在新的利率制度下,张某将2万元人民币存人银行,一年后可以多拿利息d  
  a、820元 b.662.4元 c.360元 d.426.6元  
  解析:在利息上调之前,张某的利息收入为:利息收入:(XX×2.25%)×l一(XX0 x2.25%)×1 x20%=360(元);在利息上调后,张某的利息收入为:(XX0x 4.14%)×l一(XX0x4.14%)×,lx5%=786.6(元);多得利息=786.6—360=426.6(元)。  
  知识拓展:存款储蓄有何作用?  
  公民的个人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123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法:注意材料提供的是何种利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就是指年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12  
  月利率=日利率×30  
  七、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例1: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b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企业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可见,判断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增长的幅度是否超过生产成本增长的幅度。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小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同步,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 
  例2: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a、某企业原来每年获利5000万元,现在成本扩大1倍,每年获利1亿元  
  b、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减少30%  
  c、成本总量增加60%,利润总量增加10%  
  d、投资规模扩大20%,利润增长15%  
  解析:据此分析:在a项中,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均扩大1倍,增长的幅度相同,所以经济效益不变。对于b项,设变化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a/b,变化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为1+(0.7a/0.2b)=1+(3.5a/b),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在c、d项中,利润增加的均幅度小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拓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602.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