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修一必考文言文]2019届高考语文必修五文言文指导复习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必修五
[教材篇目]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 通: ,
(2)曷不委心任去留 通: ,
“横”
“何”
横木,横木为门
为什么
《滕王阁序》
(3)所赖君子见机 通: ,
(4)俨骖马非于上路 通: ,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通: ,
《逍遥游》
(6)北冥有鱼 通: ,
(7)小知不及大知 通: ,
(8)小大之辩 通: ,
(9)御六气之辩 通: ,
(10)而征一国者 通: ,
“几”
“严”
“消”
预兆
整齐的样子
消散
“溟”
“智”
“辨”
“变”
“耐”
海
智识、智慧
分别
变化
能•
《陈情表》
(11)夙遭闵凶 通: ,
(12)零丁孤苦 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归去来兮辞并序》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会有四方之事: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4)三径就荒:
(5)知来者之可追:
(6)聊乘化以归尽:
孤独的样子
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凭借
恰逢
不久
接近
补救
姑且
“悯”
“伶仃”
《滕王阁序》
(7)识盈虚之有数:
(8)气凌彭泽之樽:
(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0)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逍遥游》
(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2)野马也,尘埃也:
(13)未数数然也:
《陈情表》
(1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定数
超过
时序(春夏秋冬)
有蹉跎,有坎坷
旋风
游动的雾气
拼命追求的样子
改变
授予官职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逍遥游》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
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
今义:虫子。
虽然这样。
很饱的样子。
古代泛称动物。
《陈情表》
(4)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5)至于①成立②
①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
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12345678
有根据。
不能走路。
直到。
成人自立。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臣之辛苦
古义: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辛酸苦楚。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乘
(2)策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乘虚而入:
聊乘化以归尽: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驾车、乘车
动词,利用、凭借
动词,顺着
量词,读“shènɡ”,辆
名词,马鞭子
动词,拄着
名词,计策、策略
《滕王阁序》
(3)尽
《逍遥游》
(4)效
(5)辩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故夫知效一官:
斯用兵之效也:
信者效其忠:
辩乎荣辱之境:
而御六气之辩:
两小儿辩日:
全,都
没,干了
全部用出
胜任
效果、功效
献出
通“辨”,辨明
通“变”,变化
争论、辩论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猥以微贱:
听臣微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陈情表》
(6)微
(7)息
卑微
微小的
假如没有
气息
子
呼出和吸入的气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眄庭柯以怡颜:
(2)或棹孤舟:
(3)生生所资:
(4)园日涉以成趣: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动词作名词,生活。
名词作状语,每天。
(5)倚南窗以寄傲:
(6)审容膝之易安:
(7)策扶老以流憩:
《滕王阁序》
(8)襟三江而带五湖:
(9)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10)四美具,二难并:
(11)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形容词作名词,自得自足的心情。
动词作名词,容膝的小屋。
名词作动词,拄着。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困难的事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
《逍遥游》
(12)怒而飞:
(13)不过数仞而下:
(14)绝六气:
(15)而后乃今将图南:
(1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1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形容词作动词,振奋。
名词作动词,向下。
形容词作动词,穿越。
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南。
形容词作名词,景色迷茫的地方。
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陈情表》
(19)历职郎署:
(20)则刘病日笃:
(21)凡在故老:
(22)臣具以表闻:
名词作动词,做官。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
①谨拜表以闻:
②臣具以表闻: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⑤乐琴书以消忧:
连词,同“而”
介词,用
介词,因为
连词,来
连词,来(2)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俨骖马非于上路:
③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对于
介词,比
被,和“见”连用,“见……于”表被动
(3)而
①风飘飘而吹衣:
②鸟倦飞而知还:
③门虽设而常关: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12345678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递进
7.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鹏之徙于南冥也:
(3)而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
(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其翼若垂天之云:
(7)及其所之既倦: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称代词,它
指示代词,此
人称代词,他
结构助词,的
动词,向往、得到
动词,到、往 (9)仰观宇宙之大:
(10)向之所欣:
(1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2)填然鼓之:
(13)句读之不知:
(1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不译
人称代词,活用为“我”
音节助词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音节助词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归去来兮辞并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复驾言兮焉求:
(3)农人告余以春及:
(4)寓形宇内复几时:
《滕王阁序》
(5)望长安于日下:
(6)纤歌凝而白云遏:
(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被动句,“为”译为“被”
宾语前置句,“焉求”为“求焉”
介宾短语后置句,“以春及告余”
省略句,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日下望长安”
被动句,白云(被)遏
宾语前置句,“不逢杨意”
《逍遥游》
(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9)《齐谐》者,志怪者也:
《陈情表》
(10)而刘夙婴疾病:
判断句,……者……也
宾语前置句,“之夭阏”为“阏夭之”
被动句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归去来兮辞并序》
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 注意“聊”“乘”“归尽”等词的意义。
答案 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
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呢!
《滕王阁序》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解析 注意前一句为反问语气,后一句中的“青云”的
比喻义。
答案 老了更应当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
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
崇高的志向。
11.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
孟氏之芳邻。
解析 注意“簪笏”“百龄”“晨昏”等词的意义,
“宝树”“芳邻”属用典。
答案 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
朝夕侍奉父亲。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
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逍遥游》
1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 “野马”是喻体,须译出本体;句末“也”表示
判断。
答案 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
息相吹拂的结果。
1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12345678
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解析 “乘”“御”“待”“无己”“无功”“无名”等
为关键词。
答案 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来
漫游于无穷无尽宇宙的人,他们凭借什么呢?所以说:
道德修养高的人忘掉自我而顺应万物,精神境界完全
超脱物外的“神人”没有建功立业的偏见,圣明的人
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陈情表》
1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解析 “期功”“子立”“吊”是关键词。
答案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
童仆,孤单没有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
影子互相安慰。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5. , 。实迷途其未远,觉
今是而昨非。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
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16.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滕王阁序》)
17. ,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 (《陈情表》)12345678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一)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回答1~3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
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解析 ①介词,让;②连词,相当于“而”;③介词,
把;④连词,因为。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一项是 (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c.感吾生之行休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 c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
余三项为助词,的。
c
•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耕植不足以自给 给:供给
b.心惮远役 役:当差
c.违己交病 病:生病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不久
解析 病:痛苦。
c
(二)阅读《滕王阁序》全文,回答4~6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阎公之雅望 雅:崇高
b.山原旷其盈视 盈:满
c.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相等
解析 等:同于。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雄州雾列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d.俊采星驰
解析 b项形容词用作名词,a、c、d三项为名词作状
语。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12345678
b.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故
c.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薪不尽,火不灭
d.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解析 益:更加。a项①隶属,②通“嘱”,嘱托。
b项①原来的,②缘故。c项①都,②完了。
d
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孟德传
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
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
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
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
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
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
吐、利、胀、懑①,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
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
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
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②而去。试之前
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
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
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
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
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
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
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
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
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
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 ①利:通“痢”,泄泻。懑:胸闷。②弭耳:
俯首帖耳,顺服的样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 出:送出
b.吾不复恤矣 恤:忧虑、顾及
c.逡巡弭耳而去 逡巡:胆小畏惧
d.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特立:独立,不随波逐流
解析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携以入山
②或脱身以逃
b.①故弱者见侮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①试之前后如一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②世之君子,皆有所顾
解析 c项①代词,②结构助词。
c
9.下列选句中,全都表现孟德喜爱山林的一组是( )
①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 ②以其衣
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③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12345678
惟山之深者往焉 ④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⑤德以不
顾死,未尝为动 ⑥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③
解析 ④⑤不能表现他喜爱山林,⑥与山林无关。
d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点明孟德身份及特殊爱好,即一个作战
的武夫偏偏向往山林生活。
b.文中描述了孟德在山中的生活情况:一方面他要
克服无粮的困难,另一方面还要战胜猛兽的袭击。
c.孟德后来从山中出来,在商州知府宋孝孙、秦州
知府张安道的帮助下,得以脱离兵籍,成为自由
的老百姓。
d.作者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这种“道”是指
在人不知畏惧时自有一种无形的强大气势,形成
一股令猛虎也不敢伤害的力量。
解析 孟德的“道”指的是“中无所顾”,具有
“浩然之气”。
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2)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
而物见之矣。
答案 (1)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
慕,对有的事畏惧。
(2)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
自己虽不觉得,但外物却感觉得到。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
兵,“好山林”的志愿不能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
秦州,秦这一带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
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
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
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上虎狼毒蛇也是
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就只管向山的深处
去。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多次生
病又多次挺过来,呕吐、腹泻、腹胀、胸闷,全都出现
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因此进山两年而
没挨饿。多次遇到猛兽,也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
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
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被它吓住。过一会
儿,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
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帖耳地走了。再试之其
他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
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
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宋孝孙
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做秦
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至今
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他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12345678
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和畏惧
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
色中,旁人一望即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
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
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
但外物却感觉得到。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
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课本素材活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
去来兮辞并序》)
提示 陶渊明归隐田园,远离浑浊世俗,坚守节操。
谓为官之道为“迷途”,不为五斗米折腰。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
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
来兮辞并序》)
提示 感受自然,内心旷达,与外界万物融为一体,
洒脱率真,回归天然。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提示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适用于人在困境中,要
奋发有为。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滕王阁序》)
提示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这个旅途中,难免有得
有失,不要斤斤计较,要懂得放弃。无论在人生的任
何阶段,只要奋勇向前,一定会有希望的。
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滕王阁序》)
提示 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是指引人生奋斗的目
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精神的境界。它所
产生的巨大力量是无穷无尽、坚不可摧的,它能帮助我
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因此青年学生应当“少
年心事当拿云”,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
这是利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求知成才、实现自我价值
的不竭动力和精神力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提示 善于借助于外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达
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善于借助于他人或大家的帮助。
任何辉煌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
相关教案
-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19届高考语文文化经典阅读
- 【立身处世】立身处世
-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万能模板】高考高分作文万能模式(1)
- 【2019高考语文全国二卷作文】2019届高考语文根据文章内容或信息进行推断总复习教案
- [2019上海高三语文二模作文]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常用八大思维方法
- [2019高中语文会考试卷]2019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 【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语文答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巴金《家》导学案
- 高考系统账号锁定怎么解除|锁定高考2019系统复习: 易误成语分类
-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_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
- 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语文答案_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病句专题学案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详细阅读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详细阅读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详细阅读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详细阅读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详细阅读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详细阅读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