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处世】立身处世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课堂互动
1.师:在《为政》一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生: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2.师:在《公冶长》一章对于子路、颜渊及孔子的志向你怎么看待?你认为他们的区别在于哪里?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理想?
生: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治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师:在第二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章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3.生:在《泰伯》(六)中曾子谈道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托孤”,可以“寄命”,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请老师为我们分析一下。
师:孔子设想的君子人格中,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自我,即终生坚持自我道德修养,堂堂正正地做人;另一方面要具有社会义务感、社会责任感,即关心国家是否兴盛,人民是否安居乐业。前者,完善自我是条件的基础;后者为国家,为民族尽心尽责,才是君子道德修养的旨归。曾参体认孔子之意,表达孔子之意。在先王去世之后佐幼主,受托管理国家的重任,面临生死考验而不改变其志向,这是真正的君子人格。培养君子这种人格,不仅是孔子对弟子们的期望,也是他对后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寄予的厚望。
4.师:《泰伯》(七)中说,“任重道远”“死而后已”道出了读书人崇高的历史使命和必须付出的艰辛,也成了历代有志之士的人生鞭策。这段话气势磅礴,一字千钧,令人荡气回肠。历史上许多忠贞有为之士,为国家、民族立千秋功业,永垂史册,正是这种思想影响和鼓舞的结果。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生:知识分子应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以实现“天下归仁”为天职,这是一项重大而须长期努力完成的任务。为此,要奋斗终身,死而后已。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对重任远道的认识程度和不断壮大朝着理想行进的队伍。可以想见,孔子当时把担社会大任作为对他的弟子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心地眼界是很宽的,他的思考是基于民众而达至天下的。
生:历史证明,孔子倡导的承担社会大任,为国为民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并由此孕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千百年来,为亿万人民群众所共识。
师:第五章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123
生:孔子寄希望于青年,勉励青年及时向学,切莫老大徒伤悲。我们说有志不在年高,年轻一代超越前辈,这是必然。其根据有以下两点。(1)这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每一代人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的,看上去,自然就高于前人。(2)推陈出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知识,每代人都为此付出几乎毕生精力,但当时代进步,上一代人的知识往往老化而不适应,下一代人必然以上一代人所没有的知识而使上一代相形逊色。这样,以一生献身事业的人,一定会为后来者居上而欣慰鼓舞。当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能超越上一代。一个人到四十、五十岁还没有成就,那以后往往难有成就。这也是一般情况。实际上四十、五十岁以后有成就的还是有的,问题在于自己的努力。
5.师:孔子在第六章中强调了人的骨气:一个人一旦立定了志向,任何力量也动摇不得,改变不了。一个真正的仁人志士,他的生命可以被剥夺,他的肉体可以被消灭,但他的信仰不能被改变,他的意志不能被征服。
生: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剥夺,决定于自己。由于各种原因而改变志向的事是不少的。有些改变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有些是迫于压力。如果说不同无道者同流合污不容易,那么在危急关头坚持自己志向则更加不容易。一个人假如因外界压力而不断改变志向,其人格就不足称道了。
师:孔子强调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人格,坚守气节。人们常说“士可杀而不可辱”,就是对“匹夫不可夺志”的进一步阐释。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宁死不屈、为坚守节操而英勇就义的烈士,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脊梁,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匹夫不可夺志”的伟大精神。
生:孔子的这种思想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立志图强,勇敢有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
生:孔子不是在客观地述说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寓有深刻的哲理;用松柏比喻君子的节操,异于常人。《荀子》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条件许可,谁都可说“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话。可是,身逢逆境,面临得失,是否还能保住气节,不丧初志,是否能经得住精神和肉体的沉重压力,那就是对一个人的人格高低的严峻考验了。越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阵亡之际,越能显示出英雄不屈不挠、力挽狂澜的本色。孔子赞颂松柏,也可说是赞颂“时穷节乃见”的英雄。从此,松柏成了“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成为中国诗人、画家借以表达高洁情怀的象征物,成为中国文化特有的景观。
6.师:第八章孔子谈论名望与通达之间的差别,勉励子张实事求是,不尚虚名。“闻”与“达”相似,而本质不同。达重在诚,在务实,自修于内;闻旨在伪,外求虚名,欺世盗名。
生:孔子的思想人格追求是质直好义。质直好义,即做一个正直、遇事讲道理的人。既不屈服于政治压力,也不受某种权钱的诱惑;既不阿富,也不阿贵。孔子强调,正直不阿的品德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价值。可以说,孔子质直好义的理想人格追求和作为伦理学上的人格理想理论,在现在和未来,都是可以而且应该大力弘扬的。
7.师:第九章是孔子论读书人应该有的胸怀和志向。孔子认为留恋家室,贪图舒适、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志存高远,发奋求知,艰苦创业,经邦济世才是读书人应有的境界。123
生:本章孔子勉励士人力志求道,勿为物欲所累。一个“士”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进德修业,社会和国家大事,对衣、食、居室等生活琐事,不应分散太多的精力。如果平日留恋安逸的生活,吃安乐茶饭,不图长进,孔子认为不配做一个“士”了。孔子曾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食者,未足以议也。”
师:“士而怀居”是生活型知识分子。在大千世界里,“智不越妻孥豆羹”的人为数恐怕不少。事业型的知识分子有理想,有抱负,志在四方,建功立业,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时代的脊梁。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938.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