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芜湖高考考点】2019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一、熟语的定义“正确使用熟语”是XX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二、熟语的特点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三、熟语的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3、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4、惯用语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2345678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且褒扬、赞许和中性的极少,如“老黄牛”“破天荒”“打游击”。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拍马屁”“寄生虫”“红眼病”“小心眼”“吃独食”“眼中钉”等。第三,它在结构上大都是“三字格”,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一推六二五”“解铃还需系铃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5、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四、规律探寻1、命题规律与预测熟语考查的命题思路和命题形式不会有变化,仍将放在第i卷,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成语一起考查。即在每题中有二至三个选项继续考查成语,另外一至两个选项考查惯用语、格言等,语料仍将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高考中熟语考查以成语运用为重点,复习备考的时候,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重点应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几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2、方法探究要正确使用熟语,平时大量积累和细心分辨才是最根本的方法。系统、有准确突破点的复习效率才最好。所以最好做好三整理工作。一是把典故熟语(主要是成语)集中整理一下,如火中取粟、朝三暮四、上下其手、青梅竹马等,明其典故,则不会用错。二是将含有易望文生义语素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刊之论、不足为训、万人空巷”加点字的意义,必须真正掌握。三是将有特定感情色彩且又容易忽视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见棺材不落泪(贬义)、吃不了兜着走(贬义)、冬寒抱冰,夏热握火(褒义)等。五、误区警示(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例如: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12345678 “怨天忧人”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2、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 “家徒四璧”属别字误用,应为“家徒四壁”。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考生只要平时稍有留意,即不难发现。(二)不了解成语意思,望文生义。例如:1、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3、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而不是指数量少。4、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5、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6、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7、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8、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一衣带水: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上强下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五风十风:形容风调雨顺。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如坐春风:比喻在某人跟前受到教育和感化。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善于玩弄手段。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论,正直的行动。细大不捐:不管是大的不是小的东西都不丢掉。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不足为训:不足以当作典范或者法则。天荒地老:比喻历时久远。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出。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秀色可餐:一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二形容花木、山林非常秀丽。半壁江山:指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12345678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没有贪污舞弊等坏事情。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下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国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白头如新:谓相知不深。(三)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例如:1、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振聋发聩”本意是“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却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改为“震耳欲聋”即可。6、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原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的成语改为短语“不以为奇”就行了。另如有人把“不孚众望”作“不负众望”理解而误用。高考还考查过“莘莘学子”“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左右逢源”的误用。(四)用错对象,张冠李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1、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2、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3、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一般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不能用来形容“房屋装修”。4、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5、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其他还有: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豆蔻年华(都用来形容女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能用于同性之间)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片)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年轻人身上)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结为连理、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秦晋之发(均用于夫妻之间)音容宛在(对形容对互勉者的怀念)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石破天惊(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一蹴而就、相提并论、望其项背(只用于速写句中)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五)没弄清成语意思,用上成语后,使句中词语与词语表意重复。例如:1、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12345678“忍俊不禁”本已有“忍不住发笑”的意思,与后面“笑起来”重复。2、华西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遐迩”与前面“在海内外”重复。3、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西装革履”指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已有动词性,与“穿着”重复。4、西部大开发使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正在方兴未艾,促进了僵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调整。“方兴未艾”就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与前面的“正在”重复。(六)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此种情况在成语误成中最常见,又分为两种情形。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例如:①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亚洲经济灾难深重。“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应换为贬义词“狂泻不止”或“一泻千里”。②他“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生矢志不移强烈追求的就是行窃。“矢志不移”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是个褒义词③《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常见的褒词贬用的成语: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客套话。力透纸背: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羚羊挂角:旧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等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例如:①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被误作“第一位”用了。②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③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2345678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常见的贬词褒用的成语: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摇身一变: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罄竹难书:罄:尽,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指坏人得意的样子师心自用: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死心塌地: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七)颠倒主客,谦敬不分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2、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3、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抛砖引玉”,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是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常见的谦辞还有:12345678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八)忽视语境,不分范围1、近几年,通过对城市声环境的检测与监督,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总体上呈江河日下趋势。“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而此句从整个语境看来,是想讲情况得到缓解。2、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从全句语境来看,该句是相强调他不介意,而“虚怀若谷”则是用来形容十分谦虚,因而错误。3、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来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完美无缺”指十分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意是想讲“完好无损”。(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灯红酒绿”原指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2、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一针见血”原指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3、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4、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老谋深算”原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后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想法很阴险或指计划已久的坏事。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十)成语运用时,没有注意其语法搭配,如有的谓语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宾语也须防搭配不当的情况。还有其他句子成分间的问题也应注意。此类成语误用情况复杂,较难发现,更需留意。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12345678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3、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929.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