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瘦字了得是什么意思|怎一个“瘦”字了得 ——李清照“瘦”字情结探微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东台市四灶中学     
                                   
       李清照是宋朝词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自号易安居士,为“济南二安”之一。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熏陶,加之聪明好学,因而在诗文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又擅长书画,精通音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使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则是她的婉约之词,著有《漱玉集》。
       情感丰富的她借“瘦”字来细腻入微地描摹景物,来婉约缠绵地表情达意。她对“瘦”字可谓情有独钟。     
       试就借“瘦”字来抒情述怀的四首词作一赏析。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为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其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写动;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妙在“和羞走”。
     “露浓花瘦”,语出新奇。因为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一语写景。正是这一景语,表明了游戏的时间:早春微凉的清晨,地点:香蕊初绽的花园。一“浓”一“瘦”,烘托了少女的娇媚柔弱的精神风貌,尽显青春与活力。在娇而瘦的花枝上缀着颗颗晶莹的露珠,不正是象征少女的“薄汗轻衣透”的形象吗?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惜春小令。好似一幅情趣盎然的图画,又好似一幕情节曲折的短剧。虽说是惜春之词,却一洗凡调,不为春老花残而惆怅伤感,而接连发问,一语“绿肥红瘦”,既形象又新颖。绿意肥得逼人,花瓣瘦得揪人。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难怪清人王士祯称赞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透过花残落春空去,不难看出:词人如此惜花、叹花,为花悲喜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却又为何?其实词人心中何不感慨: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青春。凡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年华都在此痛惜情怀之内。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没有深厚的人生阅历是不会发出如此惊人之感慨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节深切的思夫之情。李清照与赵明诚在青州归来堂生活了近十二年,赵明诚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到莱州做官,李清照暂留青州,又作一次分别,再添一份离愁。这是一种出于伉俪情深而又不得不多次分别的别绪离愁,是人世间恩爱夫妻分别时所常有的“愁”,只是情感丰富的她对此更为敏感,表达得更细腻、更形象、更婉妙。她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感情。
       相思情深,相思愁苦,“物皆著我之色彩”。“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一气呵成,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成为全篇最精彩的一笔。瘦因情意深,瘦因相思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寞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一句构造了环境、渲染了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阳斜人醉、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图,使人仿佛看到一位东篱把酒、独对黄花、面容清瘦、情怀寂寞的女词人在自我描绘。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况二者的“神”,而非在形体。
       由此可见,“人比黄花瘦”之句,取譬精当,巧传神韵,暗送情思,内蕴深远,令人叹惋。此句胜过“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更胜过“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是写于前《醉花阴》之后的又一首爱情悲歌。抒发离怀愁绪,表达相思情深。写离愁,步步深入,层次井然。上片用“慵”字来点染,用“瘦”字来形容。下片用“念”字来深化,用“痴”字来烘托。由物及人,由表及里,层层深挖,探析了灵魂深处,展示情感幽里。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这“瘦”之缘由“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否定两个原因,实为突出真正的瘦因——伤离惜别,为他憔悴,衣带渐宽,罗衫微坠。而女词人未明说此因,却见其一腔哀怨、万种愁情无法排遣。因为她知道:将令人不快的事情告诉远在他乡的丈夫,只会给他徒增烦恼。与其给所深爱的人带去不安,不如将痛苦埋藏在心底,宁可自己折磨自己,容颜消瘦又何妨。这爱是深沉的,这爱是幸福的。      
        这“瘦”字在女词人的笔下如此跳跃传情,非婉约缠绵情深意切者不能为也。这“瘦”字情结令人感慨良深。     

                     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四灶中学        
                                        邮政编码: 224248                                    
                                        联系人:   史   亚   军                                     
                                        电话 :    0515-546126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75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