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广东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单元课文简析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其中《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为基本阅读,《荷花淀》《春之声》为扩展阅读。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
   《药》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四月(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七天)写的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鳞、秋瑾被清政府杀害的事件为素材,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被吃掉的悲剧。
   《项链》是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故事叙说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罗瓦塞尔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微型小说两篇》中,《等待散场》叙说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浪费一张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朋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的故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差别》叙说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在购物、捕捉与汇总信息的能力的差别,两人主要是思维的差别。
   《荷花淀》是一篇“诗体小说”,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它主要写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了“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并归纳小说主题。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小说主题。
   2、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结构是作家剪裁生活和组织篇章的总框架,要想详细分析、实际掌握,则应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转换、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以及叙述中的顺序、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有关知识。
   3、 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技巧。正确把握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应重点熟悉了解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这些方法才能较好地欣赏人物描写技巧,分析好人物形象。
   (二)教法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药》3课时,《项链》2课时,《微型小说两篇》1课时,《荷花淀》2课时,《春之声》课外自读。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强调预习,加强练习。
   (三)单元教学过程 
   l 学习单元导语 
   研讨:
   1、 什么叫小说?什么叫小说的三要素?
   答:小说是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小说的三要素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
   2、 短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看第一段,并概括要点)
   答:篇幅短小;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
   3、 从本单元小说中你可以学习到什么?
   见第二段。
  
   l 基本阅读
   第九课 药
   鲁迅
   第一课时(抓情节,明主题)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二)识记生字词(课前预习完成,课上检查、订正)
   1、 字音:蹩进 攫取 滞板 庾毙 搭讪 丛冢 悚然 褴褛 咳嗽
   2、 词义:无精打采 跄跄踉踉 层层叠叠 恍然大悟
   (三)阅读感知
   思考、探究:
   1、 通过初次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小说故事内容,并各用不多于八个字概括各部分内容。
   (学生同位互讲,然后推荐优秀者。教师提示、补充。)
   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时间)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当天早上——当天上午——第二年清明
   (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 ——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
   ↓ ↓ ↓ ↓
   (地点) 刑场(连接) 茶馆(交织) 茶馆(交织) 坟场(融合)
   ↑ ↑ ↑ ↑
   (暗线)夏瑜被害 ——夏瑜血被吃 ——茶客谈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
  
   小结:华夏代表中国,华夏两家的悲剧正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2、 思考、探究:小说中的“药”有什么含义?以“药”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学生间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提示、补充。)
   答:小说以“药”为题目。 “药”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概括小说情节作用。
   2) 连贯双线结构作用。
   3) 揭示主题作用(“药”的含义):人血馒头不是药,这种迷信的产物只会使人更早地丧命;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也不是药,救不了社会的病苦,唤不起愚昧群众的觉悟;真正疗救中国(华夏),必须另找根治脱离群众这一病症的新药。
   练习: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第5小题。
   (四)布置预习
   1、 从文中找出康大叔、花白胡子、华大妈等人物的语言,并想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2、 课后练习: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练习。
  
   第二课时(抓人物,归纳性格特征)
   (一)评讲《课程探究》中练习,导入  新课。
   (二)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思考、探究:
   1、 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属于哪一类人?
   城市贫民: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夏三爷
   闲人(茶客):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
   爪牙刽子手: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革命者:夏瑜(暗指1907年被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和秋瑾)
   2、 分别找出描写华大妈、花白胡子、康大叔等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细细品味,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教师汇总、点拨,一起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1) 华大妈:勤劳善良,愚昧忠厚,诸多禁忌的不觉悟的城市贫民形象。
   (第一部分,与丈夫省吃俭用留下钱给儿子买药;第二部分叫儿子吃“药”;第三部分小心搭讪茶客;第四部分坟场中对夏四奶奶的关心。)
   2) 花白胡子:低声下气,圆滑世故的城市顺民。
   3) 康大叔:盛气凌人,凶暴、残忍、无耻,封建统治者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
   (第一部分买人血馒头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第三部分的肖像、语言描写。)
   (三)课后练习
   1、 完成《课程探究》第31页:二、阅读部分。
   2、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第三课时(抓环境描写,深入理解主题)
   (一)导入  :这堂课和大家一起分析鉴赏文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二)思考、探究:
   1、 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并想想所反映的社会时期。
   (结合课后练习三和《探究》练习)
   社会背景:清末民初。
   (第一部分中“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等。)
   自然环境:景物阴暗、单调,渲染杀人前肃杀的气氛(第一部分中)
   渲染了凄凉、阴冷的气氛(第四部分中)
   2、 小说环境和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1) 典型的小说环境决定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3) 典型环境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小说的主题密切相关。
  
   第十课 项链
   漠泊桑
   第一课时(理清情节)
   (一) 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19世纪短篇小说巨匠。
   (二) 梳理情节,体会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性。
   1、阅读课文,尝试用大概三四百字复述故事。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再给些许时间学生阅读,然后同位间复述练习,再推荐优秀者复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复述并补充,一起用最简短的话概括情节。)
   得请柬
   借项链
   丢项链
   赔项链
   还债务
   明真相
   3、 思考、探究:
   1) 对玛蒂尔德来说,借项链为什么是必然的?
   (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概括内容回答)
   2)“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部分,概括内容回答。这里使用了“伏笔”写法,结合练习二讲解。)
   3)项链是假的”是否合乎情理?(合乎情理。找出三个伏笔)为什么结尾戛然而止,作者不继续写下去?有什么好处?(制造悬念;留下思考空间,空白美。)
   4、 小结:
   小说情节巧妙曲折,《项链》本身就是一串很美的项链。莫泊桑不愧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三)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程探究》中第35页练习。
   2、 阅读课文第100页《熟读精思才能融会贯通》。
   3、 你是怎么看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
   第二课时(抓心理,分析性格)
   (一)问题导入  :
   思考:假设玛蒂尔德丢项链后,情节如何发展就可以避免她的十年艰辛?
   (由学生各抒己见,并一起分析判断假设的可行与否。并引用高尔基名言“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导入  分析人物的性格。)
   (二)思考、探究:
   你是怎样看待玛蒂尔德的?并说说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要根据情节,客观分析、评价。然后师生一起归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堂上练习:
   试想想真相大白后,情节将如何发展,写一段三四百字的话。
  
   第十一课 微型小说两篇
   (一)阅读课文第99页《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了解有关微型小说的知识。
   (二)迅速阅读课文并把握小说故事内容。
   (四) 思考、解答课后练习,分析理解两篇小说。
  
   l 扩展阅读
   第十二课 荷花淀
   孙犁
   (一)作者:孙犁,现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该派小说特点:淡雅疏郎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被誉为“诗体小说”。
   (二)阅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 迅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品味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堂上做《课程探究》第41页二、阅读部分,通过阅读练习,品味语言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3、 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征。
   (结合课后练习三,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三)课后作业 :
   完成《课程探究》第41页一、基础训练。
  
   第十三课 春之声
   王蒙
   (一)作者:王蒙,当代作家。
   (二)课外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小说标题的含义。
   (三)课外阅读课文第96页《一起来编故事》,写一篇微型小说。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75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