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句分析例题]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六(复句分析)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七节 复句分析


1.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一个复句是一个句子。它和单句一样,有一个句终语调,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第二,每个复句,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这些分句或是主谓句,或是非主谓句。

第三,复句里的各个分句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其独立性表现在,每个分句都有句子的性质和地位,一个分句不是另一个分句里的一个成分。其依存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句与分句之间总会产生一定的关系;二是分句之间往往用特定的关联词语联结起来;三是根据表述的需要,分句的主语可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第四,分句和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表示。

2.什么是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一是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二是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三是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才能确认的,离开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了。

3.如何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错误地使用关联词语,是出现语法错误的一个根源。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语。下列关联词语最容易混淆:

一是“因为”和“为了”。“因为”表示原因,“为了”表示目的。但“为了要”也可表示原因。

二是“不仅……而且”和“不是……而是”、“既……又”。前一组关联词语表示递进关系,后两组关联词语表示并列关系。

三是“尽管”和“不管”。“不管”表示条件关系,提出应排除的条件,是以无条件作为条件。“尽管”转折关系。“不管”后边常接疑问代词或可供选择的几项,“尽管”后边不接这些,却常与“但是”配合使用。

四是“况且”和“何况”。它们都表示递进关系,有时可以通用。“何况”可以用在反问句中,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况且”不能这么用。“何况”前边的分句,常用“尚且”,组成“尚且……何况”的格式;“况且”不能这么用。 五是“或者”与“还是”。选择复句有的用“或者……或者”,有的用“是……还是”。前者用于陈述语气,后者用于疑问语气。单用“或者”、单用“还是”,区别也在语气上。

六是“既然”与“既”。“既然……就”用于因果复句,也可以写成“既……就”。而“既……也”、“既……又”、“既……更”却不表示因果关系,而是说明两事并列。所以,用“既”的句子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位置。有些关联词语既能放在主语前,也能放在主语后,但有一定的条件;有些关联词语的位置则相当固定。关联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顺畅,意思不清楚。

关联词语配合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位置就比较自由;分句主语不同,只能出现在主语前。又如“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不但”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前。

4.复句的类型

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上。联合复句往往通过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关系。

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述、补充、强调的意味。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关系。

学习本节,要求能识别各种类型的复句。

5.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一种表述关系。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使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

但有许多语言现象还是值得注意。

第一,两可现象。并列结构作谓语的单句与并列关系的复句就很难区分,例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可以分析为单句:主语是“我们”,谓语是并列结构“爱祖国,爱人民”;也可分析为并列关系复句,即把“爱人民”看作是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了。这种情况按哪一种分析都可以,因为无论是分析为单句还是复句,都不影响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第二,两难现象。比较下面四个句子:

A.为了他,我才改变原来的决定。

B.为了身体健康,我每天参加早操。

C.因为这个缘故,他昨天没有来。

D.因为天气不好,我没有出门。

历来认为“为了”是介词,“因为”是连词。按这种观点,很难说明B、C两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我们认为“为了”、“因为”兼属连词和介词。在A、C两句中,它们是介词,全句属单句。在B、D两句中,它们是连词,全句属复句。

6.如何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切分复句要凭借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的,可以补上再进行切分。例如下句括号里的关联词语就是添加的。

速度是应该追求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速度|||,(而且)影响质量,||那就错了。

第一层有“但是”,属转折关系;第二层有“如果……就”,属条件关系;第三层有“而且”,属递进关系。

第二,必要时可以逐层检查直接成分的含义,看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原意,例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个复句有三个分句,第一次在第一、二分句与第三句之间切分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在意义上讲不通。必须在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切分,意思才完整。

练习

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1) 如果我们真心为人民服务,∣∣ 没有一点私心念,∣那么,

并列 条件

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也不会害怕别人批评。 让步

(2)如果把人类的饮食男女这些机能同其他社会活动割裂开来,∣∣并使它们成为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它们的性质就和一般动物

并列 条件

所具有的没有什么差别了。

(3)尽管我仰慕某些科学家的大名,∣∣但我并不因认为他们是万

转折

能的,∣ 因为他们不可能掌握真理的全部,∣∣而他们的权威有时甚

因果 递进

至阻碍了他们的进步。

(4)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

并列 因果

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并列 条件 因果

(5)如果我们只重视读写作理论,∣∣∣而不重视写作实践,

并列

∣∣或虽然注意了写作实践,∣∣∣但却忽视有关的理论知识,

选择 转折

∣∣∣忽视通过阅读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获取营养,∣那么都不利

并列 条件

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6)这几天一直刮着北风,∣∣∣又下那么大的雪,∣∣外面简直

并列 因果

冷极了,∣∣∣路也特别地滑,∣你出门可千万要当心一点。

并列 因果

(7)如果没有氧,∣∣∣光有氢,∣∣或者没有氢,∣∣∣只有氧,

并列 选择 并列

∣都不能生成水。

条件

(8)如果我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奋斗,∣那么,

并列 并列 条件

我们不但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还能使全厂工人过上小康生活。

递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72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