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个性的句子|张扬个性与创新教育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上课铃响了,高二的教室里,一位教师走上讲台,一声不吭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0”,然后向全班学生提问:“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面面相视,都不敢冒然回答,后来班长站起来才打破了尴尬与沉闷,怯生生地说:“这可能是个零。”下课后,老师询问了几个同学,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敢回答?“我们在揣摸老师希望我们怎样回答。”这意想不到的说法弄得老师哭笑不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尼采[1844~1900]说:“个性弱的人没有超越自己的能力。”不能超越自己,则无创造可言。数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它要求人们尊卑有别、长幼有有礼。这种文化氛围造就了大批缺乏个性,不敢越雷池一步,迷信权威、迷信祖宗,没有创造精神,被动接受填鸭式教育的知识奴隶。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教育制度中的负面因素,使得我国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和禁锢。
   其实,求新是人的潜在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人的一生中,孩提时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往往不顾清规戒律的制约、也不受情理的束缚,因极富个性,经常“标新立异”敢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在某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们正在让“小不点”们做“找家家”的游戏。黑板上画着一块草坪、一条河以及一棵树,讲台上放着一堆运动玩具,其中有小白兔、小鸭子和小猴子。老师出完题目后,“小不点”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老师让一位男孩上了讲台,看上去很机灵的小男孩此刻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把小白兔放在河里,小鸭子放在草坪上,而猴子则在半空中……其它小朋友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纷纷按捺不住地要求上来纠正男孩人错误。老师让一位女孩上台,只见她很快就把小白兔放到了草地上,让小鸭子游进河里,而猴子回到了树上。哗——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老师高兴地奖给了她一个红五星。恰在这时,刚才那个犯了“错误”的男孩突然站起来要求发言:“老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很热,站白兔在草地上玩得满头大汗,它实在受不了,就跑到河边,一看小鸭子那么舒服地在水里游,也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而鸭子虽然自己会游,却救不了小白兔,所以它就爬到岸上拼命呼叫——小白兔落水啦,快来救呀!树上的猴子本来挡不住炎热,正躲在那里打瞌睡呢,突然被喊声惊醒,一看情况危急,就一下子从树上跳了下来,所以在半空中……“
   这个游戏的答案,本来很简单的,小女孩从她所获得的知识中知道,小白兔、小鸭子、小猴子应该在哪里,这个“应该”就是经验。这些经验有些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有些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但她没有想到经验以外的东西。这不能怪她,我们很多大人就是这样把经验当成知识传授给孩子的。我们常用成人对世界理解的方式去制约和束缚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在生命的早期心灵的自由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小男孩却用他的答案让人出乎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看来,在“对”和“错”这种简单判断以外,确实还有很多不能用经验来鉴别的问题,奥妙在于想象的空间。这使我们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儿时的“愚蠢”——居然会爬进鸡窝学母鸡孵小鸡。正是一系列的“出奇”,才使他比常人有更多的“异想天开”,从模仿到想象、从想象到发现、从发现到发明,成为世界“发明大王”。但愿这位小男孩能够在他的“自由王国”里磨练个性与天资,插翅飞翔。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有把创新人材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日本政府早在世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迈向21世纪的保证”、“要培养全球性的、开拓性的创造性人材”。美国政府在1989年也提出,“教育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要实行全面改革”。可见,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在于创新。只有具有高素质和高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激烈的国际竞争。
   创新能力是指不墨守成规,思想解放,富于创新精神,能不断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如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案、新计划、新措施、新方法、新产品、新发明等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突破的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是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的体现。所谓个性,从哲学上讲是指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个人在性格、情绪、兴趣、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指出:“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都是出色的。”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综观古今中外,李白斗酒诗百篇、华罗庚继往开来创“优选”、达尔文口含昆虫采标本、邓小平三起三落写“春天”……这些杰出人物哪一个不是独特的自我,如果因循守旧、千人一面,则无创造可言,也无杰出可言。
   我们的创新教育应该注重塑造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一个人进行创新、发明的心理基础,是创造者所必备的、良好的、持久的个性品质。早在三千年以前,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就向世人大声疾呼:“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可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作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新精神引发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
   当然,要求中学生的创新与科学家从事的创新是不同的,中学生发现与解决的主要是问题的本身,属于一种新思想和新方法,而科学家们要发现和解决的则是人类从没有发现和未曾解决的新问题和新事物。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把人类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以教师自主发挥和传授为基础为以学生自主发现和创新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 。着重坚持:
   1、个性化原则。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优势,使学生借助于自己在能力、性格、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和塑造自我,促进其独立人格与创新人格的协调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着力营造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构造的氛围。
   3、民主性原则。师生间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和谐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环境,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
   4、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创新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并且要受到实践的检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和实践的机会,激合学生创新的“细胞”,满足学生成为探索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自然界只有同化,没有异化,就没有生物的进化;人类社会只有传承,没有创新,就没有文明的发展;人们只有偶像崇拜,没有自我超越,就没有推陈出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张扬就是扩张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空间,变潜在的创造力为现实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我们之为我们者,成为新人、独一无二的人,无可比拟的人,自我创造的人”(尼采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72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