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_《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课    题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

会考考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

高考考点

考点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

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

教学难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

使用教具

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

方法点津

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课    型

讲授分析

授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123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地位――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c.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代表人物――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

举例: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

举例: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客观精神”,在古希腊柏拉图那里叫“理念”,在黑格尔那里叫“绝对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则称之为“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why:

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举例:形而上学主要是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代表人物是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等人,以及法国唯物论者;如事物“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双方中正确者必居其一。”牛顿:“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小逻辑》。一般来说,形而上学最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辩证法很容易出现完全思辨的唯心主义。123

3.反对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举例:笛卡儿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课外作业

1. 结合课堂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收获,给每一个哲学学派收集1-3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体验其中的哲学原理。

2.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课后体会

本节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根据对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引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进而学习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三个基本形态以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两个基本形态,在学习中要主义各种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最好能分析和体会他们观点中的局限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9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