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_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教案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第一节 坚持联系的观点教案
第一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从容说课
第一,第二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也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结晶,是从总体上体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的高度的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又是指导人生观、价值观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在本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二,第一节是讲述世界的状态是普遍联系的问题。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第二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第一节包括三个框题,第一框是总体上讲联系,第二、三框是从具体形式上分析联系。逻辑次序是由一般抽象到思维中的具体,中心是讲联系问题。
第三,第一框题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其中,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对于初学的来说,当然成为难点了。教学中,通过采用情境一问题法,从教材、从选择贴近学生的材料入手,寓“疑”于情境中,激发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再重点分析论证,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把握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方面
通过“联系”这一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联系普遍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用事物内部联系和事物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物联系中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并懂得无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还是社会领域的生态农业,都说明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只有正确认识这些联系,才能理解事物,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教学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采用讲、读、议、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联系的定义采用定义分解法的讲法进行。对本课重点和难点问题,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议论、思考,然后教师再重点分析论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从第一课所学的知识中引出新课,并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第一课与第二课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对,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又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基本观点。我们在了解世界“是什么”之后,还要了解物质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它认为物质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而且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我们在第二课所要学习的内容。1234567
[讲授新课]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板书)
在这里,我们将要学习以下内容。(多媒体显示本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第一框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之一,也是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弄懂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他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一节 坚持联系的观点(板书)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什么?(多媒体放映高中地理《生态系统》音像材料)
在桑基鱼塘这种农业生态系统中,“桑—蚕—鱼”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了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都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食物链外部,与周围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事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哲学上就把这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联系。这就是联系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
实际上,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人类社会到思维,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像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一种冠状病菌严重侵蚀了人的肌体,人类在战胜病菌的过程中终将取得胜利。同时,“非典”的流行,影响了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教学等,但也带动了药材及其他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物品的生产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们对“非典”的认识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治疗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普通百姓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全国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意义认识得越深刻。总之,事物都是联系的。那么,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否就是像这样的具体联系呢?不是。它们是有区别的,前面我们学过物质与具体物质的关系,大家还记得是什么?
[生]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师]是的。哲学上讲的联系也是对万事万物的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它与具体联系的关系是: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简单说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者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关于联系的概念,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
[师](总结)首先,联系是讲关系的概念。是什么关系呢?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个“互相”的关系,其次,是谁与谁的两个互相关系呢?一是事物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这种关系通常称为事物的外部联系,二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这种关系通常称为事物的内部联系。无论内部联系,还是外部联系,都称为联系。所以说,辩证法讲的联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广泛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联系的普遍性。
2.事物的联系是具有遍性(板书)
那么,联系的普遍性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或者它有哪些具体表现?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自
然
界
人类社会: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促进或阻碍着生产的发展。1234567
思维领域: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理论体系。
[师](结合多媒体显示的内容分析)世界上(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构成的,这些部分,要素之间正是由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联系普遍性的第一个表现。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板书)
如果说刚才多媒体显示的内容说明了事物内部的联系,那么,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无不对狼深恶痛绝。可是近年来,科学家却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比如,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请回来“作客”了!这是为什么?(详细内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第4自然段)
[生]因为“杀狼保鹿”非但没保住鹿,反而使鹿大量死亡,不得已请回狼,狼的出现使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师]对,这正是联系普遍性的第二个表现,即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比如,自然界中的鹿群不仅与周围的温度、空气、水、草等自然环境联系,而且也与天敌狼群联系,没有这些联系,鹿的生存就发生了危机。
再比如,人类社会中的教学活动,不仅存在着学生、教师、课本、教具等内部要素的联系,而且与周围事物(如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之间也存在着联系。没有这些联系,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
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仅与被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与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这些联系就是各门学科知识得以存在的条件。
这里还需向大家强调一点: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而是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注意:“周围”二字不能丢掉。
那么,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能不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呢?
[生]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对伊拉克的邻国约旦、土耳其、科威特等产生了影响,甚至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生]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学计划与安排,影响了好多会议、运动会等的计划与安排。
[生]发生在美国的“9•ll”恐怖事件。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生]XX年岁末,南美的阿根廷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不仅国内一片恐慌,而且引起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
[师]是的。在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日趋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强,当某一国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和波及其他国家,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这正好体现了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即任何事物都以周围的事物为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如果说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横向联系,那么就同一事物来看,它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也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则是纵向联系。1234567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自然界中的地球: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思维领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生要思想
以上内容体现了什么?
[生]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表现为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即从事物的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这说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存在着联系。可见,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古往今来的联系。
总之,从以上分析来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三大领域中的事物都在普遍联系中存在着,整个世界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请看图(多媒体显示)
可见——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总之,联系不只是为个别或局部的事物所具有,也不只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存在,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联系具有普遍的性质,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
既然如此,有的同学可能要问:是不是说我们设想有什么样的联系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看电影或电视时,有时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声声悠扬动听的唢呐,伴随着树上的喜鹊唧唧喳喳的叫声,花轿进村了。在一片肃穆悲哀的乐曲声中,几只乌鸦在荒山旷野里发出凄惨的叫声,母亲带着幼儿在刚埋完丈夫尺骨的坟前哭得痛不欲生。因此,人们常说:“喜鹊叫,喜事到;乌鸦叫,丧事到。”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有趣现象,比如最近我市保险公司搞了一次活动,凡购买1000元以上保险的赠送一张照相优惠卡,代表价值168元,大家知道它为什么要选中这个数字?
[生]“168”是“一路发”的意思,保险公司希望他们一直发财,事业蒸蒸日上。
[师]“8”就一定意味着“发”吗?显然不是。这些联系根本不存在,这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联系。“发不发财”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师]那么,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什么?
[生]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否定客观上存在的联系。
[师]是的,联系既不能人为臆造,也不能人为消灭。任何人为臆造联系的做法和无视联系客观性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在实践中是有危害的。实际上,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所以,对待客观联系,我们就应该持一种承认和尊重的态度。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人错误地对待联系。请看屏幕:
材料一:新华社消息:一女大学生在长春求职总被拒之门外,并非因其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她姓“裴”,与“赔”同音,老板纷纷敬而远之。
材料二:漫画《失败的原因找到了》
问题:如何看待两则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
(同学们简单议论)
[生甲]材料一中把“裴”视为“赔”而视“裴”为不吉利,这显然与把“8”视为“发”一样,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且很可笑。1234567
[生乙]材料二中漫画的意思同样很可笑,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赛前一队员被女球迷吻了一下,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胡乱联系。
[生丙]这种找法肯定找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的人。也就找不到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傻的球队吧,漫画是有讽刺意味的,这肯定是在讽刺那些总结时总找一些不痛不痒的原因的人,总结流于形式,不见效果。
[生丁]实际上这些做法都是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封建迷信的行为。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对于这些行为和做法,我们必须加以警惕和反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更多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甚至破坏事物客观联系的现象。例如,一些人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惨痛的教训。(为了增加说明问题的力度,可从互联网上下载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进行播放)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人们由于忽视了事物的这种客观存在的联系,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生存下去,必须要自觉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总之,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凭空创造”一种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这是否就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或者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呢?(设问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不是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达到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发展,但能源相对不足,我国在沿海地区已建成或正建设秦山、大亚湾、大田湾核电站,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输三大通道。
材料二:加快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估计两年内完工。XX年,新疆的天然气将送到上海。
材料三: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西北、华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十五”计划期间,国家计划实行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调水工程,将长江的水调至西北,华北地区。
材料四:十年前,异地人们之间进行交往主要是靠彼此通信,而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住宅电话的普及,手机用户的增多,人们之间的联系就显得比原来方便和快捷得多了。特别是近些年,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距离进一步缩短。通过上网发信、发贺卡、聊天、娱乐、采购、看病、学习、工作等,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难怪有人惊叹:“地球村”的时代来到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以及异地交往方式的变化共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9倒数第4、5自然段)
[生]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1234567
[师](分析):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东部与西部原来就存在着联系,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不仅强化了西部与东部的联系,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而且也带动了东部及沿线地带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异地人们的交往本来就存在,由于通讯方式的变革,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决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联系形式不管怎样多样,如何变化,但终归都属于联系这一点是不变的,是客观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虽然建立了新的具体联系,但并不否认事物的客观联系。
恰恰相反,人们如果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必然给人类带来恶果,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
[课堂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请同学们概括出此原理的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的联系。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看下边这幅漫画,下列看法符合题中寓意的是( )
a.“持续开发”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联系是普遍的.同时又是客观的
c.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d.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鸡蛋生产线”对我们有何启示 (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要看到事物的前后相继性
d.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3.对右图的评述观点.你认为正确合理的是 ( )
a.存在的必定是好的
b.玩玩无妨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注意其相关连的影响
4.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才能有农村的政治稳定,这说明 (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台湾当局借“非典”问题大做文章,说什么“非典”在台湾控制进程缓慢,是因为台湾没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从哲学上看.台湾当局的观点 ( )
①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③歪曲了事物的因果联系 ④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XX年1月7 b,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开通,结束了海南与大陆不通铁路的历史。这说明 ( )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并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7.联合国将XX年定为“国际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国政府及民众对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严重性的认识。水危机威胁全球,中国缺水将威胁世界粮食安全。专家告诫:水资源的匮乏将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大规模人口迁移甚至冲突。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1234567
a.世界的物质性 b.联系的普遍性
c.事物的复杂性 d.意识的能动性
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吕氏春秋》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据此回答8~9题:
8.这段材料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的联系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c.物质决定意识 d.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不同
9.“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的意思告诉人们 ( )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 d.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合理内容
10.原产于亚马孙流域的食人鱼因色彩美丽被引进作为观赏鱼,但因其性格极为残暴,会大量“屠杀”水中其他鱼类,破坏生物的多样性而再一次敲响生物安全的警钟。食人鱼在亚马孙河流域猎食其他鱼类并非易事,因为河水混浊,能见度低。许多鱼类在千百年的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对付食人鱼的“尖端武器”。而我国南方的气候虽与亚马逊河流域相似,但却缺少上述对食人鱼的自然制约因素,因此大量引进会破坏本土鱼类系统。这说明 (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因果联系
c.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根本不同的认识
d.一切应从实际出发
答案:1.bcd 2.bc 3.d 4.b 5.b 6.b 7.b 8.a 9.b 10.a
二、非选择题
11.党的xx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这个论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请用这个哲学观点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1)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这就要求必须用观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2)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经济建设靠人的力量,而人口过多又会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建设离不开资源,没有资源就不能发展,而浪费资源也不会有效益;人口、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关系密切。环境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把经济建设、人口、环境看成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之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2.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稳定既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改革和发展的保证。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也是保证稳定的重要措施,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只有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总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只有进行改革、促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99.html
相关教案
-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ppt_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案
-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_世界的物质性1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_《哲学常识》第四课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 高二政治美国的两党制知识点|高二政治美国的两党制导学案
- [美好集体有我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教案
-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对吗_《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学设计
- 党的十二大中国特色_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讲走进文化生活
- 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