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的含义、特征;理解和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的意识,培养和锻炼综合的思维能力,最终使自己逐步树立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学法指导

1.运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认识缺陷。既看到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又要看到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既看到整体在地位和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又不忽视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首先,运用所学的关于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道理,剖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搞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就需要搞好班级中卫生值日的安排、运动会上各个项目的组织和运动员的调配等,从而在知识的应用中真正体会到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立足于全局,同时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其次,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中选取恰当的实例,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知识点拨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本课第一框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了解了世界的联系图景。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了解和说明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处理问题,所以,树立联系的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必须掌握好以下知识。

(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思维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它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其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观念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例题:在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这一理念表明(    )

a.要树立全局观念,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b.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

c.部分决定整体

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解析:本题是引文式的选择题,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首先要搞清原文的意思。“和合故能谐”,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所以,这句话强调的是局部对于整体的重要性,故d是正确选项。笼统地说“部分决定整体”是片面的,故c是错误选项。a和b选项与题干无关。1234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第一,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第三,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例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跨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这一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要注意系统内部机构的优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c.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要求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油荒”紧牵“电荒”神经,“电荒”凸显“煤荒”窘境……持续难解的能源短缺,限制了众多高耗能企业的发展。观察家认为,煤电矛盾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问题。解决矛盾最根本的方法有赖于国民经济局部过热的降温,当然还有煤电价格的联动等。材料表明(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xx”规划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体现了(    )

①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从整体入手,寻求最佳目标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④部分决定整体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整个工程分别为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航天测控与通信等七大系统。围绕七大系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全国有3 000多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了该项工程,共同铸起中华“神舟”。这一事实从哲学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团结起来力量大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④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近几年来,我国把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线,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期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合理发展。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①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③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④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我们的启示是(    )1234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想问题、办事情要有全局观点③不同事物互为因果④考虑问题切忌简单化和片面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长远之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生产沼气──废渣施肥──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割──产生秸秆”。以上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让石家庄一年“赚”了27亿元。由此可见(    )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改造世界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③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④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无条件地联系着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在钢铁、水泥等行业明显。推动这些行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任务。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说明(    )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要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简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班级工作或者个人学习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怎样才能正确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能力拓展

系统方法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它克服了只强调分析而忽视综合的传统方法的片面性,而是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系统整体的运动规律。美国“阿波罗计划”负责人韦伯说过,“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技术,没有一项是新的突破。日本技术立国的奥秘之一就是优先发展“系统合成”型技术。为此,有人认为综合就是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单评价。

五、相关信息

(一)短板效应

又称“木桶效应”。它是指如果把系统比喻成一个用一块块木板箍起来的木桶,则每一块板代表了一个子系统,那么就存在短板效应:木桶中的哪一块板最短,木桶的装水水平只能达到最短的这块板的水平。这告诉我们系统论的一个道理:子系统薄弱,影响和制约着总系统的水平。与之相联系,还存在所谓高板效应,即木桶中的哪一块板最高,木桶的装水水平不可能达到最高这块板的顶端。这告诉我们系统论的一个道理:子系统最优,不一定达到总系统的最优。疏板效应,即木桶中各块板的水平一样,但板块之间有缝隙,木桶的水平也不能升高。这告诉我们系统论的一个道理:各个子系统配合得不好,也影响着总系统的水平。

(二)整体和部分

事物发展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会对该事物所处系统的未来状况造成巨大影响。我们可以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1234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说明,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所以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会悔之晚矣。

(三)系统、系统论、系统方法的多方面作用

(1)系统(system)一词源于希腊文,表示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此可见,系统是事物由于客观的普遍联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态,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整体性特征,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特征,即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最后是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即系统的分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结合趋向于强化整体功能的特征。系统的上述特征显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性和具体性,它启示人们要以系统论方法去观察和处理具体的事物。

(2)系统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的一般法则和规律的理论。这种理论把哲学上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具体化为一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和达尔文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先驱。现代系统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系统方法已成为对复杂系统进行综合研究的有效工具。现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对于研究对象出现的越来越庞大的复杂的系统,传统的单科分析方法已无能为力,而各种系统工程方法、运筹方法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上却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尤其是系统方法与控制论、信息论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提高了人们认识和变革世界的能力和效率。

(3)系统方法的突出作用是:第一,它是研究与协调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共组织了2万多个公司、42万人员,动用了700多万个零件,耗资300多亿美元。其顺利实施是系统方法的巨大胜利。第二,它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的科学手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整个国家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是“一盘棋”,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共同进步。所有这些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兼顾,大力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它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第四,它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教材新学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