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矛盾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在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理解和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①进一步掌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②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引导学生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②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化。是在矛盾的概念及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它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宁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本节共三框。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两框为一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及方法论意义。第三框为一部分,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各有自己的特点。整体讲矛盾特殊性原理。从两方面论述。(1)指出矛盾特殊性的含义。(2)指出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包括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教学重点,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由于学生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往往忽略其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 是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
教法建议
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教学,教学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让学生先预习本框题内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全班讨论解疑。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故事,并提出对立的认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基础上,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对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的三个方面的教学,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重点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不同阶段显著特点的其中一个“点”,如生产工具的变化。学生分组,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演示任务,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工具的特殊性及所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成果,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工具各有不同的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抽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的认识。思维过程:具体——抽象——更高的抽性。
其他两个方面的教学,建议更多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分析。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关键。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矛盾。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着重理解“初级阶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的重要意义。 powerpoint演示文稿,背投图表,学生活动填充图表内容。
附图表:
人均GDP
人口
农业人口
资源
经济效益
科技水平
教育
文化建设
我国
世界平均
发达国家
第二框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本框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论述其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两部分。(1)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和理论依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分析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分析为什么要。其次,分析对具体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的危害,反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既是本框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本框内容以前一框内容为认识的基础,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种种因素影响人们,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是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是在矛盾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原理指导下的一个实践问题。既有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问题、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问题,同时又与政治问题等内容相连,内容相对复杂,学生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总体看,本框内容,没有太大的难度,是实施主体性学习的有利条件。总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议论、练习形成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道理的认识。
具体讲:可以采用调查法。组织学生分两组调查“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的正面和反面的例证。调查其对事物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消极(负面)影响、作用,使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自觉形成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解决一些现实矛盾的思想、方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本框是在学习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框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因为,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首先,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其次,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是教学难点 ,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理论性很强,又十分抽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认识水平、能力的限制,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本框内容的教学,建议采用问题教学法。结合历史、现实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
① 讨论公孙龙“白马非马”论的错误
② “法轮功”与邪教的关系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形成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认识。进一步形成对于遵循正常的认识秩序、改造世界的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深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
关于“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理解和掌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学生克服在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学重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段的理论问题
教学方法:读、议、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什么叫矛盾的普遍性?
导入 新课:
小平和小力这次期中考试的总分数分别在640分和635分,在班里名次并不理想。但小力平时学习特别努力,特别用功;小平很聪明,但平时在学习上比较放松。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老师准备找每位学生谈话,分析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使之期末考试取得更大的进步。
问题:
(1) 假如你是班主任老师,你将如何针对小平和小力的具体情况提出期望和目标呢?
(2) 你提出期望和目标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归纳:仅仅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对于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还很不够,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要把握事物的矛盾,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那么什么叫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哪些表现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板书)
一、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板书)
漫画:你的脉为什么摸不着?
提问: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电脑动画:菊花
提问:说明什么道理?
归纳:不同事物特点不同。
阅读:90页本框题第一段内容
提问:“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指纹”等等说明什么道理?
归纳:相同事物特点不同。
设疑:为什么世界上的事物会千差万别,事物之间会有差异性、差别性呢?
归纳:从哲学上说,就是因为事物的矛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
设疑: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板书)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设疑: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板书)
学生活动:展示课件
自然界的不同事物之间,人类社会的不同人之间,认识领域的不同学科之间特点不同。
提问:以上课件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1)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板书)
分析:不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领域,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
学生活动:课件展示
自然界的同一事物、人类社会的同一事物、认识领域的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
提问:以上课件说明什么道理?
(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板书)
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总要经历若干阶段,在各个阶段之间,都存在着差别。区分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据,就是他们各自所包含的特殊矛盾。
录像:十三大内容
讨论:我国现在为什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以什么为中心?为什么?
归纳:中国经济要飞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从我国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电脑动画:赤壁之战
提问:孙刘联军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曹军为什么会失败?
归纳:因为双方特点不同,孙刘联军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所以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在战争中作为矛盾的双方各有有其特点。
(3)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板书)
设疑:认识矛盾双方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归纳:我们只有了解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不同方面的特点,才能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连结上去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漫画:“硬套”,“一哄而下”
提问:这两个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无论是同一事物还是不同的事物均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是矛盾特殊性所说的矛盾者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为此,它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解决问题时要从事物自身的特点出发而不能搞“一刀切”、照搬照抄,否则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
启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何必“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关键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战胜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表现。事物矛盾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的特殊本质。
课堂练习:见练习册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一、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2、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1)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
(3)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165222.html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从手机的功能变迁和创新发展历程谈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辩证否定的含义、实质和要求、形而上学否定观 、革命批判精神的内容和要求◇理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2、能力目标...
-
维护祖国的安全_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详细阅读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请学生们看下图: 中国歼8Ⅱ战斗机(左)、美国EP—3型电子侦察机(右) 由图引出实例——2001年4月1日“美机侵犯中国领空 撞毁我军战机 态度相当蛮横” (详见文字资料) 归纳: 在这个事件中,我军战机飞行员——王伟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我国的国家主权、领空的安全。...
-
高二教案语文_高二教案(2.8 按客观规律办事)详细阅读
2 8 按客观规律办事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 理解: ①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 ③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运用: ①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
-
【《国际组织概观》思维导图】《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国际组织概观》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 3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二、【新课教学】:(一)、国际组织及其分类1、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既有主权国家,又有国际组织。主权国...
-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1 知道意识作用的主要表现。2 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的原因。3 理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 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要求。(二)能力1 树立世界是可知的观念,逐步培养正确认识世...
-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_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详细阅读
课题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三维教学 目标知识: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力: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
[时代精神的精华思维导图]时代精神的精华详细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学案(人教版)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学时 本课学习内容点拨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理解:(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二教案]高二教案( 1.5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详细阅读
1 5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②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或联系个人经历,比较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运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