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理解: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
2.能力方面
①逻辑思维能力。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学案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搜集
①关于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科技前沿方面的资料。
②关于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③你感到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2.思考
①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评价克隆人、转基因食品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的活动对环境有何影响?
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尝试分析评价你所困惑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你能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评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导学
1.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及根本分歧是什么?
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毫不相干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
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学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矛盾,必然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把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属性绝对化。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2.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论是统一的?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这是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物质世界。只不过两者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唯物论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辩证法所要进一步回答的则是世界(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及其关系)的状况究竟“怎么样”的问题。两者相互渗透、彼此贯通、水乳交融、不可分割。12345678910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它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是贯穿着辩证法的。例如,它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它把意识对物质的反映看作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等等。
其次,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它在解释世界状况“怎么样”的问题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始终贯穿着唯物论。例如,它把辩证法的规律首先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而把思维的规律看作是外部世界的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认为辩证法的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抽象出来,而不是从头脑中臆想出来的,等等。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一项之中。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三)自学导引
1.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思想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3)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四)自学路径
阅读成语,回答问题: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e.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f.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1)上述成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有ace,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bdf。
(2)归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3)思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4)讨论:我们应怎样坚持辩证法?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教案设计】
(一)重点难点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2.怎样做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教学方法
阅读、回忆、讨论法,对重点难点应重点讲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辩证法的原理?它们相反的观点是什么?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与它们相反的观点是孤立观点、静止观点、片面观点。在哲学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被称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生活实践中,这两种思想方法影响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今天我们就谈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问题。
主体内容教学
二、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板书)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辩论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哲学家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形式把辩证法作为支配世界的普遍法则,把它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世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了辩证法的科学内容,第一次给辩证法概念以科学的规定,称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作为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联系地、发展地、矛盾地看问题。12345678910
形而上学一词也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一本书,即《物理学之后》。在古希腊,把有关宇宙中各种具体自然现象的著作统称为《物理学》,把论述宇宙普遍规律等抽象问题的放在《物理学之后》,是一般哲学的别称。《物理学之后》传入我国后,近代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根据此书研究的内容,恰与我国古代《周易》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而上”意思相近,故译为《形而上学》,意为研究抽象问题的学问。作为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特征为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有哪些表现呢?
1.两种对立的世界观的表现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了这些表现也就理解了观点)
第一则材料,说的是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则材料说的是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第三则材料说的是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只看到外因的作用,否认内因的决定作用,否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属于外因决定论。
(阅读分析完之后,让学生讨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有哪些表现)
讨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有哪些表现?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板书)
(学生回答:略)
(1)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板书)
(2)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板书)
(3)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板书)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板书)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联系、发展和全面地看问题,归根到底是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存在,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就必然主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必然否认事物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其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任何事物的发展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都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运动的结果。辩证法承认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由于它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无法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能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于外力的推动。
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二者的根本观点)
总结: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过渡:我们从理论上明确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就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这与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坚持唯物论有什么关系?
(同学议论,老师归纳)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如实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这就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要彻底坚持唯物主义,必然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可见,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统一的。我们讲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12345678910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从联系、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就不可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从根本上说,形而上学是与唯物主义相背离的。
在实践中我们应怎样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呢?
3.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板书)
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克隆人资料、转基因食品资料、人的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资料进行讨论,如何去认识、分析、评价这些现象?
(指导:对于克隆人问题和转基因食品问题,应以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认识;对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可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刚认识事物时往往从联系中的“一点”开始,从事物的“静止”开始,从整体中的“部分”入手,这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如果只局限于此,并用此观点去认识和分配问题,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我们要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针对我们青年学生的具体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板书)
(请同学们议一议:同学们正处在高中时期,我们这个年龄有什么特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什么特征?)
教师:同学们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理想远大,敢想敢干。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加之青春期的特点,看问题往往好感情用事,容易偏激,容易绝对化,非此即彼。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的。
(请同学们议一议,在学习、生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成绩与挫折、顺利与失败、长处与短处等问题上,有没有偏激和绝对化的情况?这样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教师:这些情况都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和表现,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上会伤害他人,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也有碍个人的进步。因此,我们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坚持联系的、发展的,采取矛盾分析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选择。
树立辩证法的观点,克服形而上学的错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和不断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觉性。
(3)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板书)
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它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一致。因此,要自觉掌握和体会辩证法观点,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要敢于联系个人实际和社会实际,具体分析现实问题。要学会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周围的人和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作为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知道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道理;初步学会如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据此回答1~4题。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
a.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12345678910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
①“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弱,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③心外无物
④“一日行窃,终身是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于(  )
①为我们正确地看问题、办事情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②指导我们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避免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④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组题意在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根本观点的理解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现实意义。
第1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是否承认矛盾,而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故选c不选b,d项说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整的,故不选。是否承认发展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但不是根本分歧,故不选a。
第2题a、c是孤立的观点,d是静止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有b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第3题①是外因决定论,②是孤立的观点,④是静止的观点,都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③“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不属于形而上学,故不选。
第4题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只有坚持辩证法,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避免或减少失误,故①②③正确,④是唯物主义观点,不是辩证法,故不选。
答案:1.c  2.b  3.c  4.a
5.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总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师长和机遇等外部条件上。这种做法属于(  )
a.形而上学,片面夸大外因的作用
b.辩证法,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
c.唯心主义,主观决定客观
d.唯物主义,从各个学校的实际出发
解析:某些同学的这种做法只看到外因的作用,看不到自己主观努力是根本原因,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建成后的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量将达到380~480亿立方米,每年的调水量相当于在我国北方增加一条黄河。
围绕南水北调有关问题,上海水务局书记、人大代表徐其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上海地处长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建好后,长江径流减少,可能引起海水上溯,建议国务院和上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上海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调研工作,把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再现理论知识;然后分析材料,并把材料和原理包含的观点一一对应。在组织答案时,把材料和与之对应的观点结合在一起。
答案:(1)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地看问题。南水北调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这是其有利的一方面,但南水北调也会带来海水上溯、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综合考虑。12345678910
(2)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南水北调,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看到长远利益,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还要看到它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思维创新】
查阅资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小论文。
 
【问题探讨】
转基因食品出现了,并且摆到了超市的货架上,而关于转基因食品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影响却没有明确的结论。有的科学家认为不必担心,可以放心地吃,有的科学家则主张小心谨慎为好。
拥护者认为: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项新技术在它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是完美的,那么为什么要对转基因食品这么苛求呢?还有一些人从商业利益出发,提出转基因食品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应大力推广。
反对者认为:有关转基因食品,存在着技术安全性的问题。1998年,英国阿伯丁罗特研究所普庇泰教授的研究报道,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最早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科学家认为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他们随即对那些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该公司于是取消了这项研究计划。一些人认为,因此需要防止;另一些人则认为,这说明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源。
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食品也是这样。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又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转基因作物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争端与分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有关转基因的各种争论目前还很难用明确有效的实验手段加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到国家利益、商家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关系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备课资料】
1.土地荒漠化被列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而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两倍!),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膨胀。受荒漠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还有数以千计的水利工程,交通通讯设施和城镇。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难以数计。这些枯燥的数字昭示着惊人的严酷现实:人们将荒漠化称为“地球的癌症”,如今这“癌症”扩散的速度,病害的程度已令大地不堪承受。
究其原因,除了气候条件的变化,还在于人类的毁林开荒、过度放牧、滥伐滥采等活动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据统计,我国土地荒漠化94.5%是人为因素引进的。
2.关于克隆人
XX年末,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邪教雷尔教派成员、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宣布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个名叫“夏娃”的克隆女婴已经来到人世。
关于克隆人问题,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同声谴责。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要求国会立法禁止克隆人,英、法、德、日和中国政府都正式表态反对克隆人。各国科学家对克隆人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克隆人一旦出现,它的身份难以认定,它与克隆者之间既非兄弟、姊妹,又非子女。这在法律上和伦理上,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大规模的克隆人会损害人类的遗传多样性,使人类的遗传信息趋于单一化,不利于人类的进化和与环境的适应。12345678910
更多的人关注的则是克隆人出生后的健康问题。有报道称“多莉”患有关节炎,并且许多克隆动物都在出生前后几个小时内迅速死亡,还有的个体在出生后具有畸形,可见克隆技术不是万能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目前世界公认的对克隆人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殖性克隆,另一类是治疗性克隆。所谓生殖性克隆指的是,通过克隆的方式获得与人类遗传一致的个体,通常媒体所说的“克隆人”指的就是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指的是,通过克隆的方式培育出遗传特征与病人完全吻合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如果向提供细胞的病人移植这些组织器官,这就是所谓“治疗性克隆”。目前人造器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可供移植的器官极度匮乏而且会有排异反应,如果治疗性克隆研究取得成功,病人将可以轻易地获得与自己完全适合的移植器官,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届时,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都将可以更换,这给患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心脏病、癌症以及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即将完成以及多种克隆动物的成功,生命伦理学也从幕后走到台前。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伦理学可以为我们在对待超越现阶段科学技术的时候提供一把判断的标尺,使得我们得以告诫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8XX年,当第一台铁路蒸汽机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跟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马车仍然按原速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飞速前进,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千米~500千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②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不要嘲笑弱小的事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材料告诉我们,对待新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①要相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②要满腔热情地扶持新事物③只有对完美无缺的新事物进行支持和鼓励,世界才会发展④要用辩证的否定观看待新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组题以火车的产生与发展为背景,比喻新事物的成长过程。
第1题的考查意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第一台火车问世时,笨重而缓慢不如马车轻便而快速,但发展到今天,火车速度越来越快,远远超出马车,说明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也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①②③可选。④不是哲学道理,故不选。
第2题考查我们对待新事物的正确态度。新事物前途是光明的,所以要相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树立对新事物的信心,故①可选。而新事物的成长又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所以要满腔热情地扶持新事物,故②可选。完美无缺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③不可选。新事物是从旧事物发展而来,既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又抛弃了旧事物中的不合理因素。所以辩证的否定观是对待旧事物的态度,而不是对待新事物的态度,故④不选。
答案:1.b  2.a12345678910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反映了如下哲理(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解析:此题以两句诗为载体,考查事物的发展趋势。“沉”“病树”均代表旧事物,“沉”阻挠不了千帆竞发,“病树”挡不住万木逢春,比喻新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至于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两句诗没反映出来,故选a不选c,b是说事物发展的状态,d是说事物发展原因,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  )
a.既要坚持自力更生,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b.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c.既要坚持一个中心,又要坚持两个基本点
d.既要勇于创新,又要善于继承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此题考查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具体运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首先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准备走曲折的路,只有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没有体现出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b
5.“有的时候,为了前进必须后退。为了达到前进的目标,必须经过迂回曲折。在战争中有这种现象,在经济建设中有这种现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形。”这段话告诉我们(  )
a.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解析:“为了前进必须后退”,目标是前进,措施是后退,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而a只强调了曲折性。d只强调了前进性,b与题意不符,故只选c。
答案:c
6.当今世界,腐败现象遍及全球,反腐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这说明(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对于我国的腐败现象,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它与党的性质、宗旨不相容②它是一种历史现象③腐败现象在党内是支流,不是主流④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认为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就否认党的性质,其错误在于(  )
a.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违背了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原理
d.否认了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
解析:本组题意在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当前产生的腐败现象,并涉及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
第6题腐败现象是世界性的共同课题,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涉及矛盾的特殊性,故b、c不选,也不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故d不选。
第7题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腐败现象与党的性质、宗旨不相容,故①可选;腐败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故②可选;腐败现象是党内支流,不是主流,故③可选;腐败现象与改革开放没有必然联系,故④不可选。
第8题因为党内出现腐败分子就否认党的性质,是支流否定主流,违背了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原理。12345678910
答案:6.a  7.b  8.c
9.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聊天、交友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娱乐方式,但随着网络犯罪的不断增加,许多家长严禁自己的孩子学电脑。这种做法(   )
a.是因噎废食、片面的做法
b.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重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解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是如此,但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如果因网络的负面作用而严禁孩子学电脑,岂不是因噎废食,得不偿失吗?故a可选;家长的做法并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故b不选。家长的做法只看到了利害对立,没做到趋利避害的统一,故c不选;家长的做法不是重视外因而是夸大了外因对孩子的影响。
答案:a
10.XX年6月5日,xx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指出:“一切科技工作者,都应该高举科学的旗帜,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都应满腔热情地推进科学普及。这是因为(  )
①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科学是统一的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从来都是统一的③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从来都是统一的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唯物的辩证法,故①正确;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所以题中说“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故④正确。并非所有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则是分离的,故②不正确;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也不是从来都统一的,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往往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故③不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从1986年7月要求复关,到XX年6月28日至7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6次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会议就多边谈判中遗留的主要问题达成了全面共识,历经了XX年的艰难谈判,到XX年12月,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解析:该题以“入世”的过程为背景材料,意在考查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历经XX年的艰苦谈判”说明“入世”的曲折性,“中国终于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答案:上述材料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会议就多边谈判中遗留的主要问题达成全面共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中国从1986年7月要求复关到XX年7月达成全面共识,经历了XX年的艰难谈判,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2.xx同志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试分析上述讲话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挑战”“困难和风险”等词语都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12345678910
答案:上述讲话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爱护改革中的新事物,帮助、促进其发展壮大,而决不能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更不能因为前进中暂时的困难、挫折和风浪而动摇。
13.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要把二者的分歧和根本分歧区别开,不能混淆,尤其是在做题时要小心掉入因此而设置的“陷阱”。
答案:(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0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