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方面
识记:两点论、两分法、一点论的基本概念。
理解: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含义;
②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
运用:
①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一分为二”;
②运用“两分法”去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二)能力方面
①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点,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觉悟方面
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二: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三:教学难点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运用“两点论”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教学方法
①根据本框教材辅助文较多,理论问题不复杂的特点,在方法上以自学讨论式为主,或以事例说理法为主,辅之以提纲导读法或问题教学法
②对比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学生自学课文第90页第2、3、4段,完成下列题目:
运动形式 矛 盾 举 例 得出结论
机械运动 作用与反作用、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事物每一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
物理运动 吸引与排斥、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南极和北极……
化学运动 化合与分解、氧化和还原、阳离子和阴离子……
生命运动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呼与吸、生与死……
社会运动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改革与保守、民主与集中、发展与环境……
思维运动 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意见分歧、思想斗争、记忆与遗忘……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列举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中的矛盾,加深对时时有矛盾的理解,完成下表:
社会形态 矛 盾 举 例 得出结论
原始社会 基本矛盾、氏族冲突、部落战争、共同劳动与个体劳动、石器与金属工具…… 旧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时时有矛盾
奴隶社会 基本矛盾、奴隶主与奴隶、野蛮与文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封建社会 基本矛盾、地主和农民、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发达与发展中……
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矛盾、阶级斗争…… 12345
共产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进步与落后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
教师小结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第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划书。)
(3)要注意划清的几个界限
一是不能把 “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件事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并不构成矛盾,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成为矛盾双方,构成矛盾关系。
二是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
三是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就不存在了。一般说来,处于动态中的,较为激化的矛盾,人们往往易于觉察,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中的矛盾,需要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例如,人在熟睡时有没有矛盾?有,其体内进行着同化和异化等矛盾运动。
2.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意义
同学们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再讲一遍?并分析一下蔡桓公是如何对待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的? (学生讲述后,教师归纳。)
在座的同学生了病不会像蔡桓公一样吧?也不会请"巫婆"来治病吧?一个人生了病必然客观地存在着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像蔡桓公讳疾忌医,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病人膏盲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既然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那么要想解决它,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l)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敢于揭露矛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1页最下面一段和92页的第1、2自然段,并思考:①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②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过害怕、回避、掩盖矛盾的时候吗?请举一例。③有人说:“最大的问题,是认为没有问题”。你怎样看呢?
(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正确对待矛盾,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这一张漫画,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方法?
多媒体显示:《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的漫画(教材第93页)。
《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以高度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某些“一点论”者。他们看人尚且“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或看了那一面又丢了这一面”,看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并思考:①什么是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是否仅仅指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②什么是一点论?它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③怎样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归纳。)
①两分法、两点论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告诫我们,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搞“单打一”;周恩来同志也告诫我们切不可偏听偏信,他说“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就等于只有一只耳朵了,生两个耳朵,就是要听两种不同的意见。” 12345
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所有的事物和人们的思维领域都存在两个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事物确立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②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一方法分散在3节书中。第2节和第3节中,还要讲几种矛盾分析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学习中加以注意。第l节中主要讲的是两分法、两点论,那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呢?
(3)青年学生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①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
(组织学生议一议:如何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②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请同学们运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下面这段话: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社会主义法治,一手抓社会主义德治;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
(学生议论,回答问题,教师继续提问。)
如果贯彻执行时只是“一手抓”,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两手抓”,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例如法治与德治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德治则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原理,即矛盾普遍性原理,一个方法论,即两分法。矛盾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并要求我们不但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才能正确解决矛盾。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 XX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撤销了卫生部原部长和北京市原市长二名高级官员的党内职务,数日后他们又先后辞去了所任的行政职务,虽然有关方面并未明确指出这次人事变动的原因,但公众都明白这和他们瞒报“非典”疫情有关。之所以要革瞒报“非典”疫情者的乌纱,从哲学常识看,是因为他们 ( )
a.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没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c.没有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没有坚持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2345
2.毛泽东说:“一切矛盾都是客观的,我们的任务是在于尽可能正确反映它和解决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 )
①敢于制定矛盾 ②善于发现矛盾 ③敢于揭露矛盾 ④科学地解决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毛泽东说:“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回答3--4题。
3.毛泽东的观点表明 (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b.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c.矛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d.矛盾双方无条件地相互依存
4.毛泽东的话告诉我们,看问题首先要 ( )
a.承认矛盾的客观性 b.注意分析矛盾双方的特点
c.研究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条件 d.抓住矛盾的本质性矛盾
5.xx在xx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d. 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c12345
六:板书设计
课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 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意义
(1)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① 两分法、两点论就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② 一点论就是片面的看问题的观点
③ 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首先要对自己一分为二
(2) 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七: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大多数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练习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哲学问题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提高。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692.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