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目录_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二)笔落惊风雨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二)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
一、诗从肺腑出
复习概要
1.体验四首唐诗不同的诗风,把握诗人慷慨苍凉、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
2.认识诗歌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及作用;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加深对唐代诗歌流派和高度艺术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复习要求
1.能欣赏《蜀道难》雄奇豪放的诗歌风格、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色。
2.能理解《登高》情景交融的境界,理解诗人倾注在诗歌中深沉的思想情感。
3.能整理《琵琶行》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语,分析描写诗中音乐的手法及效果。
4.能联系创作背景,对《锦瑟》进行多元解读,说出自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5.能掌握诗歌的一般鉴赏方法,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对作品进行鉴赏。
6.能够背诵《蜀道难》《登高》,诵读并记诵《琵琶行》《锦瑟》中名句。
7.能够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了解有关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常识。
教学建议
本板块4首诗代表的是浪漫与现实的风格倾向,李白、李商隐的诗属于前者,杜甫、白居易的诗属于后者,其各具特色的诗歌形态表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诗歌的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可以说《蜀道难》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把写感慨,没有寄托。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抒发诗人的内在情感上,与《蜀道难》相比则显得沉郁深厚,要注意引导学生研习品味隐于诗句中的诗人情感,杜甫用阔大苍茫的秋景表现自己的孤独与内心苍凉的诗句,白居易用白描式的手法表达自己听完一曲琵琶后的寂然心境的诗句,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李商隐的《锦瑟》后来众说纷纭,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这些意象在刻画诗人的内心世界时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映照的。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作。另外,四位诗人诗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诗作的语言特点,在诗歌创作史上的影响等内容也要有机地融入到文本研习中去。
作品的字词理解应以学生的自读理解为主,一些略为困难的字词句,教科书都已作了注释,特别困难的地方,一些带有共同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应该重视诵读。可以听名家的配乐朗诵,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启发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要把朗读作为理解作品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专题运用多样的古典诗文素材,展示了诗文鉴赏的一般流程,梳理了鉴赏的基本要素(如意境、意象、衬托、起伏、理趣、典丽等)和方法(如知人论世、风格即人等),使鉴赏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教学中应该作为重点处理。
二、词别是一家
复习概要
1.解读4首词作的意象,感悟其意境,理解词中抒发的感情。
2.认识词人的身世遭遇,理解作者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3.体会总结4首词在选材和写法上的共同点,从而认识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复习要求
1. 研读《虞美人》,理解作品抒发的情感及其表达手法。
2. 诵读体会《蝶恋花》中“景语即情语”特色,把握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3. 研读《雨霖铃》,理解运用铺陈点染手法抒发感情的作用和效果。
4.能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声声慢》中婉约细腻的手法所抒发的情感。1234
5.能掌握词的一般鉴赏方法,运用常见的鉴赏术语对作品进行鉴赏。
6.能够背诵《雨霖铃》《声声慢》,诵读并记诵《虞美人》《蝶恋花》中名句。
7.能够掌握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了解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常识。
教学建议
词在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细腻的情绪变化上有独特的艺术手段。一般说来,诗重在“言志”,词重在“言情”。言志是抒发大我的情感,言情往往是抒发小我的情感,因此,词别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研习。可以通过诵读来品味,也可以抓住关键的意象来揣摩、推断,反复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以达到研习文本的目的。
本板块婉约词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表达,要让学生比较阅读研习,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教师要注意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尽快掌握文本的主题内涵。由于这些词在理解上难度都不是太大,教师可以选择一首到两首词作示范式的研习,然后让学生用评点法去完成其余的作品研习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在第一模块学到的读书方法,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首词中,前两首在词境的开拓上有大气魄,境界阔大深远;后两首词在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方面有独到的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和体会。词作的基本字词应由学生自主理解掌握,个别地方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诵读仍然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与诗歌比较,词更易于吟诵。教师可以找名家的配乐朗诵,也可以读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学生应展开广泛的朗读经验交流,在诵读过程中完整地把握词人的情感世界。
三、文以气为主
复习概要
1.体会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以及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心态。
2.体会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
3. 把握“骈体文”和“赋”的文体特点,理解文中抒发感情所运用的手法。
复习要求
1.能归纳概括《滕王阁序(并诗)》中抒写的情感,体会其中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
2.能体味《滕王阁序(并诗)》中运用对仗、典故和注重修饰辞藻的手法及其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能理解《秋声赋》中抒发的感慨,体会文中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手法运用的高妙,
4.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的常识,掌握 “骈体文”和“赋”文体常识的特点。
5.整理文中的常用文言词语和常用文言句式。
6.从《滕王阁序(并诗)》中选择精彩的段落或名句加以识记和背诵。
教学建议
本板块中唐宋文各一篇,《滕王阁序(并诗)》是骈文,《秋声赋》是赋。教师应对相关的文体知识以及骈文和赋的发展作简单的介绍,而重点应放在了解王勃与欧阳修在骈文和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上。
“文以气为主”,这里的“气”是文章的气质和品格,也是作者的气质和品格,也可以说是作品的精神。这两篇文章典型体现了文章的“气”。在研习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文本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情境,进而深刻地把握文章的“气”。重点体会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以及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的心态;重点体会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1234
提倡诵读,要吟诵涵泳,慢慢品味作品的美妙意境。在这里,学生反复交流诵读体会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作品的“气”来,以达到引领学生研习文本的效果。
在研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对文本字词及典故的理解,及时解决学生在研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写作实践
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诗文鉴赏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发现与想象,在鉴赏中写出独特的体会,文体是诗词鉴赏评论。
1.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写诗词鉴赏评论,要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具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
一、在演讲厅
复习概要
1.学习两篇经典的演说词,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讲才能。
2.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交际的效果。
3.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
复习要求
1.能把握《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2.了解演讲的目的和演讲稿的基本特点。
3.能了解演讲中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手势的作用。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归纳出演讲中增强说服力的基本方法。
5.能在演讲的活动中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情感,与听众交流。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活动形式为演讲。
如何体会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是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学中除介绍必要的背景之外,重点要放在“演讲”实践上。《不自由,毋宁死》,要指导学生熟悉演说词的内容,想像亨利演讲时的情境,体会在事关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亨利上台演讲的情感、情绪,准确把握基调,然后借助表情和手势,脱稿演讲最后两段。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登台演讲;努力营造庄重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倾听感受。
《奥林匹克精神》侧重与培养“倾听”能力,担任朗读任务的学生要以热烈、赞颂的语气来读,语速不宜太快。要求其余同学看“活动体验”第2题的表格,边倾听,过记录。要把倾听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学生有了演讲的感受之后,按照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总结增强演讲说服力、感染力的方法,是提高口语交流理性认识的途径,是将体验的成果转化为指导口语实践原则的环节。这个环节旨在强化学生总结、借鉴的典范演讲经验意识,不必追求结论的体系化。学生总结的经验,只要基于对演讲的体验,只要对自己演讲有帮助都应该鼓励。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演讲,是本专题“表达交流”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案例作必要的探讨,以使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基本要素。如,演讲者必须有执著的信念、十足的自信,这是获取成功的前提。又如,一篇好演讲词要求鲜明,语气坚定。演讲者所要阐述的主张、要说明的问题和要表达意思,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辞,语调不能有气无力。说理层层推进,题旨逐步显示,要有一条清晰可辨的思路,切忌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再如,语言要形象、生动、有力。另外,演讲者必须十分重视体态语言。
※二、问答之间
复习概要
1.在围绕话题答问、应对时做到得体、简明。1234
2.根据情境,向特定的对象有目的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复习要求
1.研读杨利伟的应对回答,交流自己对应答技巧的认识。
2.通过活动体验,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设问,并整理自己的体会。
3.回顾自己平时的口语交际,找出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教学建议
如何提问,是本板块教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揣摩、分析探讨口语交流的实例,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同时,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基本要求来设计问题。
根据本板块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总结三条提问的通用准则:第一,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要从提问对象的口中获得哪些信息,获得这些信息有什么目的,都应在设计时考虑。第二,问题要准确具体。空泛笼统、无具体指向的问题,常常会让回答者难以应对。第三,问题要简洁口语化,使用过于书而化的语言提问,容易造成交流障碍。
分析实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加深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将方案a与方案c整合起来,既总结通用原则,也要结合具体案例总结一些注意事项。
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本板块需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教学时,可以播放在杨利伟返回地球不久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采访他的录像,让学生对比探讨。
分析杨利伟应对回答的特点,首先要转变学生观念,认识到“善于倾听”同样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能否准确把握口语信息,能否准确简明得体敏捷地应对作答,体现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智慧。
※三、交锋时刻
复习概要
1.通过具体实例,学习梁思成在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气度与修养,提高对论辩的理解和认识。
2.在实践中提高语口交际能力,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学会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
复习要求
1.揣摩《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懂得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重要性,指导自己的实践。
2.比较《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中几位同学的发言,概括论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学建议
“交锋时刻”的活动形式是辩论。本板块提供的两个活动方案,设计应考虑到这样几个要素:为学生提供分析、借鉴辩论基本规范与一般方法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展开辩论实践的背景与情境;为学生提供培养“倾听”与“表达”两方面素质的机会与条件。两个方案目标指向一致,要求相当,安排均衡,选择其一认真实施,可以获得大体相当的教学效果。
针对中学生辩论的实际,在指导学生辩论时尤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风气。在立论中应注意克服认识肤浅、观点堆砌、教条死板的缺点,努力体现破题深入、立意新颖、逻辑设防严密、事实陈述充分的特点;在攻辩中应克服问题无力、语言不明的缺点,应提出有力的价值两难和问题,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逻辑交锋;在攻辩小结中应克服背诵式陈述的缺点,应直接概括现场观点;在自由辩论中应克服回避发问、举证不力、配合失谐、控时不当的缺点,应直接回答问题、列举充足事实、合理归谬反击;在总结陈词中应克服“有‘背’而来”、“无中生有”、“非此即彼”式陈述,应体现现场总结、辩证分析、激发感情的特点;在总体语言风格上,应克服语速过快、追求辞藻华美的弊病,做到简明、得体、连贯,有个人风格,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120.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