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上游是什么江_富春江上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根据“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解课文的“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2、领会并学习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培养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理解文中“形”与“神”的关系,品味文中的精彩之笔,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2、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欣赏富春江美景图片:欣赏美丽的“山水风景画”。

 

二、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主要著作有《1957-1959印度民族起义》、《天竺心影》、《牛棚杂记》、散文《月是故乡明》、译品《大唐西域记今译》、《季羡林散文集》等。

三、词语解释:

浩渺:广阔无边。

烟雨迷蒙:像烟雾那样的细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

淙淙:流水的声音;嘁嘁喳喳声。

探究:探索研究。

钩心斗角: 原指宫室构筑得交错而致密,今亦指人之间算计与争斗。

角逐:较量;争逐。

庸人自扰:庸人:平凡的人;自扰:自己搅乱自己。指本来无事而去自找麻烦。

吟咏: 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时隐时现:有时不清晰有时显现出来。

若即若离: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波光潋滟:形容水波荡漾。

沮丧:灰心失望;失色貌。

徒唤奈何: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层楼叠阁:层层重叠的楼阁。

曲径通幽:曲折迂回的小路,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无影无踪:消逝得没有踪迹可寻。

森然:形容繁密。形容阴沉可怕。形容高耸林立的样子。

苍蔚:草木茂盛。

悬殊: 差别很大。

目瞪口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或受气而发愣。

赫然:令人惊讶的样子。发怒的样子。显赫,盛大。

镌刻:雕刻。

滑稽: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一种曲艺,与相声相近,生动有趣。

姑妄言之: 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含客气的意思)。

大煞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也作“杀风景”。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天造地设:谓事物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垂青:比喻得到重视,受到优待。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颠倒:上下易位;本末倒置。

落寞:寂寞;冷落凄凉。

美中不足:在美满之中,仍有缺憾之处。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含蓄:包容、蕴藏于内而不显于外。

望眼欲穿: 形容期盼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

嘈杂: 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四、讲析课文:

1、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欣赏诗句的意境引出对诗句所描绘美景的赞美。

圣果寺 (释处默)

路自中峰上 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蔼 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 钟磬杂笙歌

全文一条线索或文眼:“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由眼前的景色明丽、秀色天成的富丽江胜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幸福之感,骄傲之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分两个层次:

第1层(第2~6自然段):乘船畅游富春江。第2自然段着力描绘水中、岸边的画面。第3自然段由眼前美景联想到相关的历史和人物,引起了“人世变幻,今古皆然”的慨叹,写出了青山绿水永在的不争事理。第4自然段由联想转到回想诗僧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的吟咏。第5自然段从“心头幻想”回到眼前“江水平阔,浩渺如海”的富春美景,段末一句,回应第1自然段。第6自然段借“人影”的“飘浮飞驶”,写尽了游江的欣喜之情。

第2层(第7~10自然段):登楼观赏富春江。

第7自然段,写在春江第一楼,远观富春江面,近赏鹳山风景,青山绿水烘染出诗一般美的意境。第8自然段写严子陵钓台,借动人美丽的民间传说,更“增加自然风光的妩媚”。第9自然段将富春江的阴柔之美与黄山的阳刚之美作比,产生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第10自然段,与孟浩然及自己自己在瑞士“山川信美非吾土”的落寞之感相比,写出了身处,身居祖国大好河山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告别奇山异水,借吴均《与宋元思书》对富春江风景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对富春江溢满心头的依恋之情,文末一句,既与开头呼应,巧妙点题,又留下令人遐想的无穷韵味。

2、再读课文,品味揣摩关键性语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839.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