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项链|语文教案-项链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意目标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研读人物描写,概括玛蒂尔徳的形象。

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书写作者“莫泊桑”,问:我们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或你曾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写得什么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莫泊桑很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莫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投影鲁迅之语)鲁迅曾赞《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关于莫泊桑更详细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有关莫泊桑的“花絮”。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小说(教师板书课题)《项链》。

二、整体把握,理情节。

快速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看作者以项链为线,写了哪些情节?(借——丢——赔——识)

你最欣赏的情节是哪个?简述理由。要求:一句话作答。

丢项链——玛蒂尔徳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玛蒂尔徳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三、重点

3.找出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玛蒂尔徳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过程。

方式:自度和小组讨论结合。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发言。

要点:

借项链前——想得人欢欣、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得到请柬——懊恼、发愁

舞会上——陶醉

舞会后——赶快逃走

丢项链后——毅然决然打定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如何还债——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省。

十年后,还清债务,再遇女友——坦然相对

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徳。

① 以课后练习二为依据,请同学展开讨论,要求必须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② 教师归纳

玛蒂尔徳该不该有梦想?该如何看待她的梦想?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想过的好一些的心理。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想得到羡慕,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也并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至于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再次见到女友,坦然面对,说明他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敢作敢为的自豪。她的美丽可爱表现在她的诚实守信,勤劳坚忍。

玛蒂尔徳是一个有着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任选一题写二三百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说结构艺术,来进一步透视人物的性格。

2.引导学生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汇报上节课的作业 ,并请同学做点评,以提高听得效率;教师强调想象的情节一定要忠实于人物性格,符合情节的真实。

二、欣赏小说结构艺术

教师学法指导

这篇小说的构思可谓精巧,在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中。要欣赏小说的结构艺术,应该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看情节安排,看线索贯穿,看铺垫伏笔,看其妙在何处。

学生自己速读浏览,体会妙之何在?

小组讨论,优势互补,选派代表发言。

班级讨论明确。

要点: ① 铺垫与伏笔,为情节展开提供了依据。例如,序幕写玛蒂尔徳的梦想,变为下文她为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和借项链作了铺垫。还有借项链时女友的慷慨,丢项链后珠宝店老板的回答,还项链时女友的随意这一系列伏笔使得“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合情合理。 ② 以项链为线贯穿全文,环环相扣。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只有“赔项链”不具偶然性,是玛蒂尔徳对生活的选择,更好的凸显了玛蒂尔徳人性中美的一面。 ③ 戏剧性的结尾,项链是假的更耐人寻味。衬托了玛蒂尔徳的单纯善良、诚实守信,也暗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

三、总结扩展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环环相扣的情节,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布置作业 

建议同学课下浏览《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进一步体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820.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