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守财奴》 教 学 实 录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文学鉴赏 引入 语文课堂

——

(课前投影巴尔扎克肖像)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李健吾先生说,这四个吝啬鬼写得都非常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吝啬鬼形象”谈起,旨在明确鉴赏的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四大形象并举,从横向比较中显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地位,激发鉴赏主体的阅读兴趣,促使鉴赏主体与作品文本的渐次接近。

……在审美初始阶段,鉴赏主体尚未能对作品文本的深层意蕴有整体性把握的时候,正是这些精彩片断成为激发起审美注意和特定的期望情绪的兴奋点、共鸣点。由这些兴奋点、共鸣点形成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往往深深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之中。当然,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性格气质、年龄性别的不同,第一感觉与第一印象也因人而异。课堂上组织阅读中自然形成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的自我感受共时交流,可以形成自由品味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愉悦,进一步推动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积累时绵延不绝的语言流的解读。

1: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因为它深刻反映了葛朗台自私自利、唯金是图、见钱眼开的性格,一看见金子,眼睛就闪光,反映了他爱财的一面。

2:我觉得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归还他女儿梳妆匣的那段话,反映了葛朗台的虚伪。

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临死前看见法器的神态和动作,它反映了葛朗台嗜金如命、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4: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临死前每天都要看他的金子,表现出他临死前依然不忘占有金子的性格。

5:我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课文最后“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一句,可以看出葛朗台的本性。

6: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时,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这两个动作,表现了葛朗台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父女的亲情。

7: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临死前抓十字架,表现了他至死不变的守财的性格。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既反映鉴赏主体对作品文本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情感的移入,也是从某一角度与作者双向交流的结合点。从兴奋点、共鸣点的结合点上切入,是由一般阅读通向文学鉴赏的一条便捷途径。

“鉴赏”的概念,初步阐明概念的内涵,同时明确地规定了课型:文学鉴赏课。接着指出鉴赏的第一步应从“品味语言,理解形象”着手。

“抢梳妆匣”,大家对这个场面非常感兴趣,外部的动作很多,很形象。“看守密室”和最后“手抓法器”也讲到了。但有一个场面没讲到,那就是“骗继承权”。可能觉得平淡,味道不大。这说明感知还不太完全。即使讲到的,还嫌粗糙,没有深入下去。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反复地品味语言,进而去理解其意蕴,获得对形象的深入理解(板书:品味语言,理解形象)。

“骗继承权”尚未能引起大家注意。这是一种点拨,也是教师根据他的生活积累、审美情趣从另一角度找到的与作者及文本的双向交流结合点。先提一下,作为鉴赏的另一个重点。

“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们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哪个?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纵”“扑”两个动词好。

“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咱们来替换一下。换成“葛朗台一纵一扑……”好不好?

“老家伙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不好”)为什么不好?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的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箍桶匠”,“箍桶匠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思考)箍桶匠跟葛朗台什么关系?(生纷纷小声议论)葛朗台原来是箍桶匠,他由箍桶匠发家,从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他是怎样发家的。怎么暴富的?这不蛮好的嘛,给我们很多联想?我们若把它与“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儿?(生齐:“老”)多大岁数了?(生齐:“76”)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喷饭,令人深思。

“什么东西?”“噢,是真金!金子!”把这几句合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知道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学生纷纷摇头)他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一纵一扑”,如老虎一下子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味语言,葛朗台老头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下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这就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

“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作“语言品味”的师生双向交流,在动态交流中进行小结,并向鉴赏的下一步骤“展开想像,再现形象”的过渡。

8:一个在78小节,“骇呆了的公证人”一句,因为公证人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

9:还在52小节。“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上下文看,葛朗台并没有老到经常哆嗦的地步,他的身体还是比较好的。拿侬和克罗旭都看错了。这是另一个侧面描写。

“骗继承权”这个场面的两点审美共鸣两处侧面描写的佳妙。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另一方,对教师的审美共鸣点表示认同,并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与教师作具体的交流。

“骗继承权”这个场面让人目瞪口呆,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这个场面跟前面的“抢梳妆匣”不同。“抢梳妆匣”不仅有动作、语言,而且语言往往配合着动作、神态,描写是立体的。而这个场面更多是对话,没有什么人物的神态。动作,但读过之后,展开想像,却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好像在脑中鲜活了起来。我从课文中找到了8个描写篇朗台神态动作的句子,这些神态动作都表现了人物特定的心理。 (投影):

1.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2.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3. 在女儿面前哆嗦

4.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5.脑门上尽是汗

6.他搓着手

7.瞪着金子的眼光

8.冷笑着

54小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第二句,第57小节“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哪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第三句,63小节“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第四句,70小节“……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这四句话原文中都没有神态动作,请大家仔细揣摩投影上的8个神态动作,看哪一句可以和哪个神态相配?

    (学生讨论)

10:第一处配“他搓着手”。

“搓着手”?“搓着手”表现什么?看174页83小节,“他搓着手,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觉得很高兴。可见,“搓着手”表现很高兴,很满意吧。能配这个动作吗?旁边同学有没有纠正的?

11:应该是第4句。

“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什么叫“差不多”?

11:并不是真的慈祥,是装出来的。
“咱们中间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怎样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虚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欺骗。第一处应该配4。再来看第二处。

12:应该配5,“脑门上尽是汗”。

“尽是汗”是紧张。“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乍一看是紧张,其实是装出一副可怜样,利用女儿的感情向女儿施加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要挟。应该是哪一句?

3。

“在女儿面前哆嗦 。再看第三处。

6,“脑门上尽是汗”。

“脑门上尽是汗”表示紧张,把公证人的话打断,实际上是怕公证人说出真相,女儿不答应。但这句直接配上去不行,下文才是“尽是汗”,这里应该是

“我觉得更满意”,“更”告诉我们他已经蛮满意了,已经把财产继承权的一部分拿到手,现在想把所有的钱都捞到手。应该配哪一句?

7句,“他搓着手”。

“葛朗台就是这样,从开始欺骗到后来的要挟,再到紧张不安,再到后来小心地巴结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往下面看,有个动作,妙极了(生在下面抢答“抓”)。“抓起女儿的手往自己手里一拍。”干什么?生怕女儿反悔。再往下,他实在是太快乐了,幸福到了极点,于是“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女儿”,“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骗继承权”与“抢梳妆匣”这两个场面艺术表现形式各自的特点说起,启发学生借助想像以作品文本中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八个句子与表现葛朗台心态变化的四个句子相配伍,看怎样才能产生使人物形象进一步“鲜活起来”的最佳效果。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这启示学生:作家在文本中留下的一些“空白”,需要以想像来充实,这是鉴赏主体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对人物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学生初读文本时,并没有从“骗继承权”这一场面中产生兴奋点、共鸣点,正是没有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审美再创造的结果。

XX女生扮欧也妮,请XX男生扮扭葛朗台,其余的呢,扮公证人克罗旭。所有的叙述性语言不读。

“家庭的苦难”!(学生肃静)我在沉思,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呢?还是无意识的?

“占有金子,看见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金钱落到别人的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他的狡诈,他的虚伪,他的吝啬,他的一切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要以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读小说,展开想像,再现形象之后,我们就获得了丰满的感受,激起了我们的感情,获得心灵的共鸣。(板书:激发感情,获得共鸣)



“交帐”,表现了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葛朗台太太的遗言中说,“幸福只有在天上”,她向往天国,她拿对天国的向往作为摆脱现实的苦难的途径。对天上幸福的肯定,实际上是人世间的否定。两人的遗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14: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太太的评价是赞扬,而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

→赏)。通过阅读,感知文中基本内容,然后,对小说的内容、技法的方方面面进行“赏”。其次是由赏返鉴,在“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鉴”(板书:鉴←赏)。这里要扣住一个东西:语言,只有扣住语言,才能扎扎实实提高鉴赏能力。



“最后的几眼似乎暗示女儿将来的苦命”。

16:我也是觉得她不会像葛朗台那样守财,虽她很富有,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但她同时又具有她母亲善良的本性。她的结局,我想应该是悲惨的。

“他的吝啬作风对她的训练”,“他的吝啬的作风”不是他以吝啬的作风”,主语是“作风”,这是熏染的结果,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大家注意到了,在这过程之中,她法摆脱的是当时金钱万能的世界。虽然她继承了母亲善良的天性,但在这样的世界里,她最后的结局可以想像出来。(投影:欧也妮肖像)这是我从原著中复印出来的她老年时候的肖像,也许它不完全符合你脑中的审美创造。通过这衰老、迟迈、一无所有、空无寄托的神态,作者似乎又在向我们大声疾呼什么。具体情况,希望大家课后都能读读原著。

“吝啬作风把女儿训练成熟,变成了习惯”,因而欧也妮命运的结局,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并为学生课余进一步读原著留下强烈的审美期待。

“骗继承权”这一场面的活动中,形成情感交流的高潮,分角色朗诵,体现兴奋中获得共鸣的快感,在思考欧也妮命运的尾声中产生余音袅袅的审美期待的直接效应。这一审美活动过程 ,使审美心理诸要素,如感知、想、情感、理解等,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促使学生审美趣味与鉴赏能力的提高。这一模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中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守财奴    (法)巴尔扎克

    鉴→赏 鉴←赏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668.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