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请客吃饭】“孙悟空请客”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86~87页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 " 孙悟空请客 " 的情境引出新课 34-8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组织学生动手摆小棒试算,小组讨论交流摆、试算的过程及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师徒改造花果山 " ,培养学生自学用竖式计算的能力; " 唐僧、八戒、沙僧植树,绿化花果山 " ,巩固知识。

学生分析: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 2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后进行的,学生已经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退位减法的算理。本班多数学生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容易接受的。

设计理念: 激趣引入新课,以 " 孙悟空请客 " ,为情境引入新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摆小棒,自学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知识目标:

1、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理解 "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 "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 1 再减的道理。

教学方法: 操作法、直观演示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具: 投影片、学具:小棒、卡片

板书设计  (略)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

1 、情境引入 " 孙悟空请客 "" 34-8 "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个西游记后转的故事: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时间久了,想请师傅和师弟聚聚。于是打电话让师傅和师弟星期天来花果山。星期天唐僧、八戒、沙僧到了。花果山一片荒凉,水帘洞也只有断断续续的几滴水。一打听,孙悟空为挣钱,开了铁矿,破坏了环境,毁坏不少山林。

孙悟空去果园里摘桃子,他只摘了 34 个桃子,猪八戒吃了 8 个

唐僧给沙僧提出一个问题: 34 个桃子,八戒吃了 8 个,还剩几个桃子?

师:你能帮沙僧算算吗?怎样列算式

生: 34-8

师:同学们真聪明!同时教师板书 34-8

2 、学生通过摆小棒试算出结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摆小棒的。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㈠从34里拿出14,14减8得6,20加6得26。㈡从34里拿出10,10减8得2,24加2得26。教师板书(略)

3 、竖式计算

让学生自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及发现的问题,教师随学生汇报的自学结果。板书略。

重点理解十位数字上的重点符号表示退位。引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再减的计算方法。

二、尝试练习

投影出示87页 " 试一试 " 61-942-794-6学生独立计算同桌讨论交流。

三、八戒赠树知识应用

孙悟空觉得很没面子,就再次去果园,唐僧、八戒、沙僧随后。到了果园一看,桃树38棵,干枯了9棵,苹果树43棵,干枯了6棵,杏树80棵,干枯了7棵。同学们算算,桃树还剩几棵?苹果树还剩几棵?杏树还活几棵?

1、38-943-680-7

指3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练习本上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八戒直摇头: " 可惜,可惜。我虽然好吃懒做,但我把取经途中的遇到的好的果树移植到我家,经过这几年培育,都成了优良品种,如不嫌弃,我送你几棵,改良一下你这里的品种。也防止沙土流失,还花果山本来面目,顺便也尝尝我的水果 " 。

2、还需植多少棵树?

师:八戒打个电话,汽车拉着优良品种果树和水果,来到花果山。于是,唐僧、八戒、沙僧、孙悟空带领猴子们开始植树。咱们帮帮孙悟空植树,好不好?打开书看87页第二题的图,请你仔细观察图意并列式计算,重点说算法。一共55棵,已经植了8棵,还要植几棵?

3、品尝水果

出示卡片,学生抢答。87页3题。

四、小游戏拓展延伸

植完树,休息一会儿,我们做个游戏。我这里有5张卡片,在黑板上贴出 " 2、5、7、-、= " ,你们桌子上也有这样的卡片,我们用这些卡片来做一个数学游戏,你能列出几个式子。

游戏规则:1、用这些卡片摆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2、同桌一组,一人摆一人算。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25-772-552-7

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五、自主小天地

师:唐僧、八戒、沙僧告别花果山。通过 " 孙悟空请客 "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自己编题,写在 " 自主小天地 " 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323.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