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案例分析_集合(一)教学案例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6-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1.1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集合的元素的概念;   2、了解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3、记忆常用数集的表示; 4、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征性质教学难点 : 1、集合的元素的三个特性; 2、数集与数集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制作数学家康托介绍,包括头像、生平、对数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本节课所需的例题、图形等。 2、布置学生预习1.1集合.教   学   设   计: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为科学而疯的人  ——   康托托康(Contor,Georg)(1845-1918) ,俄罗斯—德国数学家、19世纪数学伟大成就之一—集合论的创立人。康托生於俄國聖彼得堡,父母親是丹麥人,父親出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是一個富裕的商人,他的母親瑪麗具有藝術家血統,他父母親年輕時移居到俄國聖彼得堡,康托就出生在那裡,康托是家中長子,並於1856年全家移居到德國法蘭克福,也因為康托多次改變國籍,許多國家都認為康托的成就都是它們培養出來的。康托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1874年康托的有关无穷的概念,震撼了知识界。康托凭借古代与中世纪哲学著作中关于无限的思想而导出了关于数的本质新的思想模式,建立了处理数学中的无限的基本技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分析与逻辑的发展。他研究数论和用三角函数唯一地表示函数等问题,发现了惊人的结果:证明有理数是可列的,而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康托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的概念是“雾中之雾”, 甚至说康托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他在集合论方面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都是在精神病发作的间歇时期获得的.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的工作“可能是这个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的1.1集合(一),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涉及到集合的有关知识。二、[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1.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实数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 、点的集合等。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圆的内部、圆的外部等。

实数有理数无理数 整数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正分数负分数负整数自然数正整数3.实数的分类  3、实数的分类:                           

实数正实数负实数                
4、以下由学生完成: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     、   2.5、       、      、 - 6、       、8%  、19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1-10       -2  3.6         0.1   8   负有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实数集:{                                }  
无理数集:{                                }  

3.解不等式组   12x-3 5       
4.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是 —————————————————三、[学习互动]1观察下列对象124681012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3)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4)满足x-32 的全体实数;5)本班全体男生;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72007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82008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 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 [集合的概念](1)      集合是什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2什么是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3)集合、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是集合A的元素a属于A记作aA a不是集合A的元素a不属于A记作a   A 2、探讨下列问题1{1223}是含有112213的集合吗?2)著名的科学家能构成一个集合吗?3{abcd} {bcda}是否表同一个集合?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集合的元素的特点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数、图、人、事物等。[常用数集的表示] 1)自然数集:用N表示2)正整数集:用NN+表示3)整数集:用Z表示4)有理数集:用Q表示5)实数集:用R表示(正实数集用RR+表示)四、[四、[互动参与]例1 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    )(A)所有的好人               (B)小于2004的实数(C)和2004非常接近的数      (D)方程x2-3x+2=0的根 2 用符号                填空 (1)3.14             Q        (2π                  Q(3)0               N+          (4)0                    N

32(5)(-20               N*      (6)                     Q

3   232(7)                     Z    (8—                    R

 五、[分层议练] 1、选择题1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A所有三角形           B、《高一数学》中的所有难题 C大于π的整数          D所以的无理数   2、判断正误1){x2, 3x+2, 5x3-x= 5x3-x , x2, 3x+2              (            )24x=3 ,  x  N                             (             )3x Q , x  R                                          4x N ,  x  N+                                              (            )

常用数集属于aANN* N+)、ZQR集合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不属于a A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探索现代教学手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2004.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316.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