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怎么解_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高二数学教案 2025-1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通过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证明中的由因导果、执要溯因等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证明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全面思考方法;

(4)通过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① 本节重点是性质定理及推论的证明.一个定理、公式的运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吸收定理公式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证明过程的探求,使学生理清思考脉络,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一是性质定理的推导与运用;一是证明的方法选择.在推导定理中进行的恒等变换与不等变换,相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一定难度的;证明的方法不外是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以及简单的放缩变换,根据要证明的不等式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是无疑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性质定理的证明及简单运用,第二课时为的证明举例.
(2)课前复习应充分.建议复习:当 时
      ;
      ;

       以及绝对值的性质:

       ,为证明例1做准备.
(3)可先不给出性质定理,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 是否等于 ?大小关系如何? 是否等于 ?等等.提示学生用一些数代入计算、比较,以便归纳猜想一般结论.
(4)不等式 的证明方法较多,也应放手让学生去探讨.
(5)用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记忆不等式及推论 .
(6)本节教学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猜想,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证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理解 及其两个推论,并能应用它证明简单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掌握定理及等号成立的条件,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

难点是定理的推导过程的探索,摆脱绝对值的符号,通过定理或放缩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绝对值的有关概念,请一位同学说说绝对值的定义。

当 时,则有:

那么 与 及 的大小关系怎样?

这需要讨论  当

                当

                当

                综上可知:

我们已学过积商绝对值的性质,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

当 时,有: 或 .

二、引入新课

由上可知,积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积;商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商。

那么和差的绝对值等于绝对值的和差吗?

1.定理探索

和差的绝对值不一定等于绝对值的和差,我们猜想

  .

怎么证明你的结论呢?

用分析法,要证 .

只要证

即证

即证 ,

而 显然成立,

那么怎么证 ?

同样可用分析法

当 时,显然成立,

当 时,要证

只要证 ,

即证

而 显然成立。

从而证得 .

还有别的证法吗?(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由 与 得 .

当我们把 看作一个整体时,上式逆用 可得什么结论?

能用已学过得的 证明 吗?

可以 表示为 .

即 (教师有计划地板书学生分析证明的过程)

就是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重要定理,即 .

由于定理中对 两个实数的绝对值,那么三个实数和的绝对值呢? 个实数和的绝对值呢?

亦成立

这就是定理的一个推论,由于定理中对 没有特殊要求,如果用 代换 会有什么结果?(请一名学生到黑板演)

用 代 得 ,

即 。

这就是定理的推论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那么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

例1  已知 ,求证 . (由学生自行完成,请学生板演)

证明:

    

例2  已知 ,求证 .

证明:

点评:这是为今后学习极限证明做准备,要习惯和“配凑”的方法。

例3  求证 .

证法一:(直接利用性质定理)在 时,显然成立.

当 时,左边

.

证法二:(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 在 时的单调性。

设 ,

, 在 时是递增的.

又 ,将 , 分别作为 和 ,则有

(下略)

证法三:(分析法)原不等式等价于 ,

只需证 ,

即证

又 ,

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获证。

还可以用分析法证得 ,然后利用放缩法证得结果。

三、随堂练习

1.①已知 ,求证 .

  ②已知 求证 .

2.已知   求证:

① ;

② .

3.求证 .

答案:1. 2. 略

3. 与 同号 

四、小结

      1.定理 . 把 、 、 看作是三角形三边,很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理解便于记忆,此定理在后面学习复数时,可以推广到比较复数的模长,并有其几何意义,有时也称其为“三角形不等式”.

      2.平方法能把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但应注意两边非负时才可平方,有些证明并不容易去掉绝对值符号,需用定理 及其推论。

     3.对 要特别重视.

五、布置作业 

1.若 ,则不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2.设 为满足 的实数,那么(  )

A.      B.

C.      D.

3.能使不等式 成立的正整数 的值是__________.

4.求证:

(1) ;

(2) .

5.已知 ,求证 .

答案:1. D   2. B   3.1、2、3  

4.   

5.

  =

注:也可用分析法.

六、板书设计 

6.5(一)

1.复习

2.定理

推论

例1

例2

例3

课堂训练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64991.html

  • 圆的方程_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三]不等式的性质(三)

    探究活动 能得到什么结论题目 已知 且 ,你能够推出什么结论? 分析与解:由条件推出结论,我们可以考虑把已知条件的变量范围扩大,对已知变量作运算,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或者跳出不等式去考虑一般的数学表达式。思路一:改变 的范围,可得: 1. 且 ; 2. 且 ;思路二:由已知变量作运算,可得:...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怎么解_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通过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证明中的由因导果、执要溯因等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证明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全面思考方法; (4)通过含有绝对值...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基本作图】基本作图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尺规完成四种,并会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 2.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掌握四种;难点是用准确精练的几何语言叙述作图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 一、作图的预备知识 1.明确尺规作图和的含义. 教师应着重强调尺规作图与以前画图的区别,如解释以前角平...

    发布于:2025-11-21

    详细阅读
  •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视频_数学教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3)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4)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

    发布于:2014-06-06

    详细阅读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6

    详细阅读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

    发布于:2014-06-06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一二三_不等式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各个性质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掌握它们的证明方法以及功能、运用; 2.掌握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3.通过不等式性质证明的学习,提高学生逻辑推论的能力; 4.提高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条理思维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建议1.教材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一元函数不等式的证明_不等式的证明(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证明不等式的三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意义; (2)掌握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来证简单的不等式; (3)能灵活根据题目选择适当地证明方法来证不等式; (4)能用不等式证明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不等式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论...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