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学案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理学兴起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儒学的危机
1、背景
            以来,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表现
儒、佛、道三家在彼此反复辩驳中互相吸纳与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
儒家学者为了重兴儒学,吸收和融合      、        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二、程朱理学
1、概念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称为“           ”。
2、代表
程颢、程颐和        。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
3、主张
(1)“        ”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               。               
(2)求“理”的方法:“               ”。
【思维拓展1】想一想: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4、统治地位的确立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                   》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思维拓展2】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1)提出“           ”,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的思想被称为“        ”。
(2)提出“             ”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2、明中期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1)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是“            ”。
(2)思想核心:“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234
3、理学的影响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理学重视             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宋明理学用                  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知识拓展】
问题1  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其“新”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使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问题2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本质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问题1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及其态度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1)可取的一面:①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⑤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2)不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1234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阳明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2.右图为清代名画《三教图》,画家凭借手中画笔,描绘出佛、儒、道三教创始者共坐树下相谈的场景。同学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就三教并立产生的重要影响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儒学受到严重挑战②理学形成③儒、道、佛互相融合④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右下图为畅岩山的“天南理窟”,是北宋程颢、程颐授学之地。二程后来成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誉满中国哲学史,畅岩山也因此名扬千古,“天南理窟”则成为研究中国理学哲学史具有非同寻常价值的“圣地”。以下关于二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儒学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辩化
b.都认为“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c.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共同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4.xx年6月21日,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市开幕,海峡两岸同胞相聚武夷山下,共同弘扬朱子文化。下列关于朱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 他主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 他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
d. 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
5.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
6.右下图为儒家经典《朱子语类》书影,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书中强调“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
7.在王阳明纪念馆落成5周年之际,xx年3月28日,兰州王氏子孙再次举行庆典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他(     )
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认为良知就是理 
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   d.主张“格物致知”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一思想吻合?(     )
a. 孔孟之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格物致知1234
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10.近期搜狗社区有网友发帖,称“中国的悲衰--出现了朱熹和二程,……汉后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没害惨我们中国,后面的盛唐是个证明,但程朱理学却是遗害至今。”这一观点引发了某班同学热烈的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据材料四回答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

(4)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思维拓展1】提示: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思维拓展2】提示: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基础真题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a  6、c  7、b  8、c  9、b
10、c
11、(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
(3)发奋立志、社会责任、注重气节等(关键是积极向上)。
(4)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922.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