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ppt]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一、学法指导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变化了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使社会主义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制,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1)形成的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可能性)
  (2)形成过程:
  ①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③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⑤92年南方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中共xx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历史地位
  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234
  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1)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①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②国内: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2)条件: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②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
  ③以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
  (3)内涵: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相互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
  a.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根本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精神实质:
  ①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②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③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
  (2)历史地位: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中共十二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是(    )
  a.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
  b.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c
  辨析: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答案为c。
  例二:邓小平理论 (    )
  ①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邓小平一人的独创 ③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④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辨析: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验的总结,可见②不正确。 故答案为d。1234
  例三: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是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③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辨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科学体系。其相互关系是辩证的,总体来看,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而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答案为a。新课标第一网
  例四:“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中共xx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答案:b
  辨析: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一九九二年”,1992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为b。
  例五: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答案:b。
  辨析: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故答案为b。
五、体验高考
  例一:(xx广东文基,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辨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出了转移工作重心和实行改革开放两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答案为d。1234
  例二:(xx山东基本能力,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以及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 ③①②
  答案:d
  辨析: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的,以xx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xx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思想体系形成的先后顺序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故答案为d。
  例三:(xx江苏历史卷,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答案:c
  辨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表述错误。故答案为c。
  例四:(xx年广东历史单科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答案:a
   辨析:随着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整个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朝代的主题。b项表述不符事实,可排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xx年,故c项可排除;d项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还未建立,故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506.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