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设计示例(二)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北京市第28中学特级教师 陈毓秀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二八”事变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东北沦陷和伪满洲国建立。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通过讲清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加深、蒋介石的步步妥协退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思考题“从上面所讲的内容,归纳一下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加深侵略中国的?”从而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要点

一、“九一八”事变(1931)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二、“—·二八事变(1932)

1.“—·二八”事变

2.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3.蒋介石破坏抗战和《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

三、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2)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抗战。

本课难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讲新课前,可以通过提问,扼要小结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从而导入  新课,指出:正当蒋介石进行大规模内战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接着,请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或由教师讲读),以此进入新课。

三、“制造‘九一八’事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要讲清楚四方面内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爆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的沦陷。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课文叙述了两点:(1)自近代以来,日帝就不断侵略中国;(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教师讲课时还可以补充两点:(1)蒋介石政府的全力“剿共”,给日帝侵华造成了可乘之机(以与前面的旧知识相联系);(2)日帝侵占东北是第一步,然后妄图逐渐吞并全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以与后面的步步进逼,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的事实埋伏笔)。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可以利用小字作叙述,也可利用幻灯或录像加强直观教学。本课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为使思想教育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讲课应有痛恨日帝侵略,痛恨蒋介石不抵抗,痛心国土沦丧忧国忧民的感情。

《松花江上》一曲,或者由教师、学生低吟歌唱,或者用录音在教室播放,都要注意课堂气氛,收到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

“蒋介石不抵抗令”和“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要求掌握。

四、“发动‘一·二八’事变”一目的重点是十九路军的奋起抵抗。本目讲法可以从十九路军的不顾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英勇奋战而且多次打退日军进攻,而蒋介石则非但不抵抗,甚至破坏十九路军抗战,以至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从正反两方面用对照手法讲述。

五、“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一目,内容比较简单。交待清楚时间(1932年)、主要人物(溥仪)、范围(东北)以外,要着重交待其殖民地性质。为说明伪满洲国的殖民地性质,可以利用小字“国防和外交由新政权委托日本掌握,交通、通讯的主要部分也由日本管理”;“在国防和外交等方面所需的经费,由新政权负担”。……启发学生思考,这些规定(重要的国家主权都掌握在日本手里,伪满洲国只管出钱,供日帝勒索)说明了什么?

溥仪其人,不是本课重要人物,不必向学生作过多补充,也不必进行全面评价。但很多学生对溥仪的一生,通过电视剧或各种传播渠道已经比较熟悉,对应该怎样评价感到兴趣。溥仪一生,三度称帝,作威作福,先是革命的对象,后是日本侵华的走卒,这是基本的一面;而在全国解放后,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能接受改造,成为新中国一名普通公民。他在伪满时期,身为皇帝却处处受制于日帝,只是一名傀儡,这也是实际情况。评价溥仪,和所有历史人物一样,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这里要注意纠正学生中对溥仪一味同情,过于偏爱的倾向。

六、小结

日帝在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国民政府在继续卖国、妥协,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正方兴未艾。1935年以后,形势怎样更加严峻,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怎样更加高涨?后来,蒋介石是怎样被迫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这是下面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按上述意思进行小结,以引起学生的悬念。

本课重点

重要年代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二八”事变

重要地名沈阳上海长春

重要人名蒋介石张学良蔡廷锴溥仪

重要词语柳条湖关东军十九路军《淞沪停战协定》伪满洲国

附一:课本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从上面所讲的内容,归纳一下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答: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我东北三省;②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③1932年,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④1933年,侵占热河省、河北东部,威胁平津;⑤1933年,签订《塘沽协定》,打开了入侵华北的门户。

附二: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填表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1931
沈阳
日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就进攻沈阳。
日侵占沈阳

“一·二八”事变
1932
上海
日军突然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反击,国民党政府阻挠破坏,十九路军被迫撤出上海。
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中华民国史纲》(张宪文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章第1节,第3章第1、2、3节

《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76册75辑、65辑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编著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2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407.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