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本|七年级第一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jiaoan.jxxyjl.com--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1—5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 4 计算机互联网络 5 访问因特网 第二单元(6—11课) 多媒体世界 6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7 图形图像 8 声音 9 动态图像 10 图文处理 11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第三单元(12—16课) 电子表格-——excel 12 数据的计算 13 数据的排序 14 数据筛选 15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16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 第四单元(17—22课) 图像处理——photoshop 17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18 认识 photoshop中的路径 19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 20 认识通道 21 绘制图画 22 制作公益广告画 本册前言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序号
标题
内容
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活动;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
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应用;
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
windows的操作界面;windows的操作;
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
4
计算机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因特网
5
访问因特网
利用网络浏览、搜索、下载信息;
电子邮件、论坛、远程登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处理信息,利用网络处理问题。建议8个课时完成。
第1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活动等。接着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教材中“信息岛”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信息的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活动,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动,不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回答,只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内容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本课有很多有关信息方面的概念,要结合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有关内容。
第2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本课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系统都由什么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最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
第3课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本课从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使学生通过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windows的操作、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明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第4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本课从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既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因特网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应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怎样构成计算机网络,网络是如何工作的,都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资源。
第5课 访问因特网,通过安排利用网络搜索、收藏“南极科考”相关信息并使用电子邮箱、论坛、远程登录发送信息,网上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处理信息,引领学生掌握利用网络浏览、搜集、下载、传递信息的方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本单元作为开课之篇,既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潜能,又要注意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内容,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要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及其价值,并加以分析和提炼。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和探索等方式,结合视频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学习、问题驱动及交流展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提炼和概括,让学生领略并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单元(6—11课) 多媒体世界
序号
标题
内容
6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媒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7
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的概念;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8
声音
声音的数字化;音频的加工处理
9
动态图像
视频的形式;数字视频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什么是动画,简单的动画制作
10
图文处理
在word中编辑文字、图文混排;
11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在powerpoint中编辑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学习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
本单元介绍了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通过活动了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特点、格式及采集、加工的方法。介绍了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6课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安排了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含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出发地。要让学生们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多媒体,对多媒体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采用比较形象、声文并茂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第7课 图形图像,本课安排了图形图像的概念、数字化过程、压缩、数字图像的加工处理等内容。了解图形、图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矢量图,什么是位图,两者的区别,分别有什么文件格式。图像在多媒体方面的作用,能对图像进行加工,达到不同的效果。
第8课 声音,从声音表达信息开始,引入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介绍声音和音频的关系。在“信息岛”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数字音频格式,几种格式的应用等。安排了使用adobe audition音频处理软件编辑音频的活动,学习对音频文件加工处理等。
第9课 动态图像,视频和动画都属于动态图像,两者的产生原理很相似,两种媒体形式都是活动画面。本课介绍了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的区别和转换,数字视频的文件格式、压缩、编辑处理等,了解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加工处理视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10课 图文处理,通过制作“多彩的中学生活”电子报纸这一活动,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图文处理软件word的应用,包括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绘制表格,图文编排和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积极性,通过调动愿望——认识操作——完成任务——提高巩固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掌握word软件的应用。
第11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本单元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来体会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共同表达信息的效果,以及学习在powerpoint中如何合理搭配各个媒体,从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把知识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结合起来,可以采取各种教法,比如:让学生们进行感性认识,观看图片、多媒体演示、实物,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体会总结出知识性内容;操作性的内容,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着操作,不要限制他们,等等;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疑问或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带着疑问或兴趣开始教学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疑问、加深认识,最后结束课程的时候,由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我总结。
第三单元(12—16课) 电子表格-——excel
序号
标题
内容
12
数据的计算
认识excel;
在excel中使用公式、函数等进行数据计算;
13
数据的排序
在excel中对数据排序;
14
数据筛选
在excel中筛选有用的数据;
15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在excel中将数据分类汇总;
16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
在excel中制作数据图标;
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对数据(文字、数值、符号等)进行处理,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电子表格可以输入输出、显示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各种复杂的电子表格文档,进行繁琐的数据计算,并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复杂统计运算后显示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同时它还能形象地将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变为多种漂亮的彩色图表显示出来,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可视性。电子表格有着很广泛的用途,用于各种“表格”式数据管理的领域,如财务、行政、金融、经济、统计和审计等众多方面。excel是基于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它既有功能强大的各种处理模块,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完成多种多样的图和表的设计;同时它又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易学易用的按钮式操作,使用户能轻松地处理数据,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数据处理工具。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活动使学生来熟悉电子表格——excel的功能,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工作。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图表直观地表现数据。建议5个课时完成。
第12课 数据的计算,通过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的活动任务,熟悉电子表格工具,掌握输入数据、添加表头和数据求和等操作。
第13课 数据的排序,通过排列雅典奥运会奖牌榜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以及学会根据表达信息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表格格式。
第14课 数据筛选,通过统计各国游客入境情况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15课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通过对我国xx年城市国际旅游情况汇总的活动,学会运用excel进行分类汇总。通过统计运动会比赛成绩的活动,学会利用数据透视表和生成数据透视图来呈现信息。
第16课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通过制作网龄与网络认识图表,学会利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数据,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方法。
本单元学生通过完成感兴趣的、和现实密切联系的活动任务,学习运用excel处理数据。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采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作为活动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探寻数据处理的规律。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中数据处理工作的帮助。
第四单元(17—22课) 图像处理——photoshop
序号
标题
内容
17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认识 photoshop; 使用选取工具合成图像;认识 photoshop中的图层;
18
认识 photoshop中的路径
photoshop中的路径含义;路径的使用;
19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photoshop中的色彩调整工具;
20
认识通道
通道的作用和使用;蒙版;
21
绘制图画
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图层样式;
22
制作公益广告画
综合实践课
目前,人们所说的图像处理,指的是对图像进行某些加工,使之能够输入计算机,并用计算机完成存储、编辑、组织、展示、传输等操作的过程。图像处理任务要在软件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查看、编辑、存储、绘制、管理图像文件。目前,能够用来处理图像的软件很多,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程序、“照片编辑器”程序,photoshop,paintshoppro以及国产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等。本单元安排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认识和使用,photoshop重要的功能就是图像合成,本单元首先介绍了图像合成的方法,图像选取的工具总结等,然后是图像色彩的处理和通道的使用,最后介绍到photoshop的绘画功能等。学生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学会图像处理,能够对图像进行色彩、亮度和大小进行调整,能实现多张图片的合成,并且能运用photoshop绘图。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17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本课介绍了认识photoshop,安排“我和埃菲尔铁塔合个影”这一活动,学习使用魔棒、仿制图章、抽出等工具完成照片的合成。安排“合成宽幅风景图像”和“制作皮影效果图像”等活动,练习图像合成的三种形式。从中了解photoshop中的图层、选区等概念。
第18课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通过制作“鼠标小汽车”,熟悉并运用photoshop中的路径,了解路径的作用,并进一步学习使用photoshop中的选取工具选取图像。
第19课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学习使用photoshop的对比度、色阶、色相等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色调,进一步体会色彩与表达信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第20课 认识通道,本课安排制作“蝴蝶掌心舞”的图画这一活动,介绍了photoshop中通道的功能和用法,通道在调整颜色方面的作用等。涉及到蒙版的使用和功能等,主要学习艺术图画的处理。
第21课 绘制图画,绘图是photoshop的一个功能,本课通过绘制一幅“美丽家园”图画,学会使用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图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22课 制作公益广告画,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使用photoshop制作生活中用到的公益广告画,体会photoshop这个工具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提高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程度。
教师应运用适当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学会图像处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photoshop这一工具。用photoshop很容易制作出具有某种效果的作品,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不仅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基本技能,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地渗透、总结知识与方法。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逐层深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先介绍用photoshop合并图像并进行初步编辑加工的操作方法,然后介绍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常用操作,最后学会使用photoshop绘图,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逐步积累、螺旋上升。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同一任务或操作,注意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涉及了一些美术知识,应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美术知识来创作美观协调的作品,适当地把一些美术知识整合到本单元的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改编、套用或重新设计教材中的有关实例或任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参考)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本课建议1课时。一、信息在我们身边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张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网站、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争论激烈,典型的定义就有几十种。教材第3页的“信息岛”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课后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信息与资料、消息、情况、知识、情报的区别,介绍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学生可以结合这部分资料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信息。“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查阅信息相关资料,联系理论与生活实际,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义。二、信息的表现形式教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靠文字、声音或图像等具体形式来表现和传递。表现和传递信息的具体形式被称为信息载体,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但信息永远离不开信息载体。通过多种载体形式综合表现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对于某些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也许不很容易理解,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载体等概念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该部分的“探究”给出了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断,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的活动(看书、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讨论图中人物接受了哪些形式的信息,其中哪些属于多媒体信息。三、信息的传递过程信息传递过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发电报游戏等方式,在游戏活动中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信息传递示意图,根据“信息岛”中的详细解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至于其中的信源、编码等概念,学生理解即可。 “探究”让学生通过举出生活中信息传递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四、人类的信息活动人类的信息活动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等几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并根据教材第6页“信息岛”的介绍加以理解。信息收集是对信息集中的活动和过程。生活中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等都可以收集信息。信息加工是将信息分析、表达出来是信息加工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信息加工的例子,通过自己体会的实例来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以各种形式保存起来就是信息的存储。结合教材前面介绍的我国从古至今存储信息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变化。信息传递是把信息传送给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教材在前面已重点介绍过。 “探究”属于扩展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思考自己以前做过的信息处理活动,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引导他们分析信息处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充分理解每个环节作用。四、信息的价值与共享信息的价值与共享是信息的特征。有的教材中将信息的特征归为载体性、价值性、可传递性、时效性等。其中载体性指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可传递性是指信息始终存在于传递过程中的。这些特征实则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时效性也只有信息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所以本教材在这只涉及信息的价值性与共享性。由于该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教师应举出例子,引导学生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结论。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五、信息社会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叙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各个社会阶段的特点,了解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信息社会。并且课后的知识链接“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特点比较”详细阐述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区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六、信息技术在学生了解了有关信息的情况后,水到渠成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教材中第11页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有关情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历程。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更好的去认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七、关于实践与探索“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知识设计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总结。作业1需要了解的信息有:观看北京xx奥运会应该了解的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作业2则通过观察、访问、记录、分析、归纳进一步巩固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等活动。《文本资源》 1.为什么使用“多媒体”表现信息 2.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3.信息的十大特征4.信息的特征5.信息的要素6.知识信息资源共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1. 为什么使用“多媒体”表现信息人有视、听、嗅等感官,通过这些感官,人可以感知外部世界,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听觉占11%,如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会获得更多信息。另外,对记忆力的研究表明,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信息的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左右为70%,三天后则为40%;如果视听并用,则三小时左右为90%,三天后为75%。上述结果说明,如果视、听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利于保持更多的信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信息,调动人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使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信息可分为三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文字的、声像的和记忆的。 a 文字形态的信息 文字形态的信息即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一般分为十种类型:1.报纸、期刊中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国际市场信息、社会信息,包括社会动态、时尚习俗、市价涨落、顾客情绪、自然灾害等。2.供工作用的参考图书、专著、百科全书和专业词典。3.有关的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汇编、政策汇编。4.宣传品。5.统计资料:与本企业相关的国内外经济技术统计资料。6.各类专业文献、年鉴、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料。7.图谱、图录、样图、地图。8.档案:本企业、本行业的历史资料,包括史志、大事记等。9.内部文献:业务信息资料、本企业或行业的现实情况,一是静态资料,即几类基础材料、统计数据;二是动态信息,即时常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10.与本企业有关的人名录、名片、企业名录、电话号码簿、通讯簿等。b 声像形态的信息 声像形态的信息即脱离文字形式、以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介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料,这类信息资料的数量正随着其制作和传播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而逐年增加。目前直接记录国际化企业领导的讲话活动、企业的庆典、经营活动、公关活动和技术交流活动等的音像信息资料,大致有如下形式:录音带、录像带、cd光盘、幻灯片、新闻影片、科教影片、唱片、实物模型等。c 记忆形态的信息记忆形态的信息即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消息、情报,是指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而只在人脑中贮存的、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的信息。
2. 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信息可分为三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文字的、声像的和记忆的。 文字形态的信息即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一般分为十种类型: 1.报纸、期刊中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国际市场信息、社会信息,包括社会动态、时尚习俗、市价涨落、顾客情绪、自然灾害等。 2.供工作用的参考图书、专著、百科全书和专业词典。 3.有关的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汇编、政策汇编。 4.宣传品。 5.统计资料:与本企业相关的国内外经济技术统计资料。 6.各类专业文献、年鉴、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料。 7.图谱、图录、样图、地图。 8.档案:本企业、本行业的历史资料,包括史志、大事记等。 9.内部文献:业务信息资料、本企业或行业的现实情况,一是静态资料,即几类基础材料、统计数据;二是动态信息,即时常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1o.与本企业有关的人名录、名片、企业名录、电话号码簿、通讯簿等。声像形态的信息 声像形态的信息即脱离文字形式、以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介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料,这类信息资料的数量正随着其制作和传播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而逐年增加。目前直接记录国际化企业领导的讲话活动、企业的庆典、经营活动、公关活动和技术交流活动等的音像信息资料,大致有如下形式:录音带、录像带、cd光盘、幻灯片、新闻影片、科教影片、唱片、实物模型等。记忆形态的信息 记忆形态的信息即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消息、情报,是指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而只在人脑中贮存的、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的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3.信息的十大特征 信息有十个基本特征: 1.可量度。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2.可识别。信息可采取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3.可转换。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计算机代码。 4.可存储。信息可以存储。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5.可处理。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图书一直是人类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至今依然如此。图书市场始终是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没有图书,人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 6.可传递。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7.可再生。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8.可压缩。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9.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10.可共享。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4. 信息的特征(一)信息的客观性信息是事物变化和状态的客观反映。由于事物及其状态、特征和变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同样带有客观性。(二)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信息必须借助于文字、图像等载体,才能够表现,被人们所感知,人们才能识别信息和利用信息。(三)信息的价值性信息一经生成并物化在载体上,就是一种资源,具有可采纳性,或称之为有用性。信息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求,被人们用来为社会服务。(四)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时效的,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其提供的时间成反比。信息提供的时间越短,它的使用价值就越大。(五)信息的可分享性信息的交流,一方得到新的信息,而另一方并无所失,双方或多方可以共享信息。(六)信息的可传输性信息的传输通过信道进行,信源发出信息后,经由信道传递至信宿。(七)信息的可扩散性信息富有渗透性。它总是力求冲破自然和人为的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传输手段,迅速散布开去,扩大其影响。(八)信息的可加工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信息,人们需要对大量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概括、归纳,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九)信息的可再现性信息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它为人们接受、认识的过程,也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过程;信息的内容可以物化在不同的载体上,传递过程中经由载体的变幻而再现相同的内容。(十)信息的可存贮性有时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非立即要用,有的当时用了,但以后还要参考,人们便把信息进行存贮。(十一)信息的积累性人类知识宝库的不断丰富和扩充过程,就是信息经过系统化、抽象化和规律化形成知识的长期积累过程。(十二)信息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信息的作用是延绵千古,日久天长的。(十三)信息的可开发性信息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的特点,反映事物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信息往往交织在一起,又由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上的一定局限性,获取信息是需要开发的。(十四)信息的可再生性和可增值性信息在不同时间、地点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还可以引申、推导、繁衍出更多的意义,从而使信息增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5. 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如果信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它就具有一定的语义。从广义上讲,这种语义并非专指用人类语言表达的意义。有些鱼类在水中能够发出一种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是有意义的。从狭义上讲,信息一般要求都能够为人类破译并理解,因而都能用人类语言表达。差异要素信息表现差异才成为信息。信息表现的差异主要有:(1)有与无表现“有”、“无”差异的信息是最简单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信息。(2)多与少多少是了解世界不定性中部定度的量值。“多”与“少”是一个定性概念,“多少”是一个定量概念。多少还可以表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程度。(3)强与弱对客观事物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力的强弱的了解,也是人们在了解客观事物众多要解决的不定性中不定度的一个重要量值。(4)时空差异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获得信息,但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能够获得信息是无法预知的。传递要素事物的特征经过表现与传递,为其他事物所感知才能称为信息。两个事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叫做通信,信息传递过程,也叫通信过程。载体要素信息是事物特征的表现,这些特征是靠物质介质和物质载体来表现的。
6. 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在知识的生产与应用,即知识创新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对知识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往往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和驾御事物发展的能力。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随着科技、文化进步在经济发展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提高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对显性知识信息的共享而言,图书、期刊、报纸、论文集、快报、电台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全面、系统、便捷地获取知识信息的需要。将这些媒体所载的知识信息加以数字化加工、集成化信息整合,从简单到复杂,国内外相继产生了期刊、图书、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信息内容的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其通过网络、光盘等数字化媒体进行传播,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集之大成,便产生了近些年来在图书情报界方兴未艾的“数字化图书馆”。此外,以光盘、网络形式直接出版的数字化图书、期刊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出现。对隐性知识信息的共享而言,低效率、高成本的传统会议、讨论、通讯等手段正在逐步被代之以网络会议、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但是,脱胎于传统图书馆职能的数字化图书馆,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虽然可以通过标题、关键词、作者、内容分类特征等“元数据”进行关联检索,甚至可以进行简单的全文任意词检索,然而对于“求知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说,并不能迅速而准确地提供全面、系统、针对性的知识信息。加之这些数据库在结构、信息加工标准和质量上的差异,使得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关联、内容关联更加难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在现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目标下开发的知识信息资源,本质上还只是一本一本“堆积”起来的数字化图书、期刊。除了信息量大、检索查询速度快等方便之处外,数字化图书馆使人们感受到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与方式,依然类似于传统图书馆的“计算机书目检索”与“开架借书”,与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之下人们追求的信息资源共享所应当达到的境界还相距甚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人们进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高级境界,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在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的设计和服务技术的实现上不断改革创新,陆续推出了不少新的知识信息资源产品和服务技术与模式。如知识挖掘、个性化服务、知识可视化等。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知识服务”理念,明确提出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任务和目标,成为当今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在这种共享模式之下,人们从知识信息资源中获取的不仅仅是一条一条信息,而是一个一个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即知识。它或许是现成的以一篇文章、一个软件、一个专利报告、一章一节教科书、一条一条百科全书、一段录音或影视直接表述的显性知识,或许是隐含于多个或大量显性知识信息的、有待进一步理解、抽象、领悟的隐性知识,也或许是人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显性化了的隐性知识。这样的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业所追求实现的高级境界。(教学参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本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本课建议1课时。1. 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今天的计算机,要学生还是从历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学生可以阅读教材中的信息岛“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深入理解计算机器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教材14页信息岛中给出了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虚线代表“数据信号”的流向。接下来教材对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作了详细的介绍。计算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参考教材16页的信息岛“计算机工作过程” 了解。
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内容,可以先介绍一个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再让学生结合例子阅读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15页信息岛“总线”介绍了计算机传送数据和指令的三种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过程,学生作为阅读材料了解一下即可。
3.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硬件是由各种器件组成,直观地看,计算机硬件是一组设备,它是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材在这部分安排了一个活动,即让学生打开计算机主机箱,对照图片,分别找到相应器件。学校有条件的话,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将某些部件如内存条、硬盘等拆卸下来观察,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观察这些硬件设备。对于硬件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了解,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一一讲授。该部分只要求学生知道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即可,更深的技术原理性知识不需掌握。4.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使用各种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wps、“画图”软件等),使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计算机软件系统部分只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什么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其它们的作用即可,同样不需掌握技术原理。5.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学习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去了解计算机应用的行业、领域,并组织学生讨论。6.关于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是要求学生列出组装计算机的配置清单,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器件和各器件的市场价格。学生可以实地到市场去做调研,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市场价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文本资源》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史 3.为什么计算机采用二进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的产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一、 计算机的发展史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同时,软件始终伴随其步伐迅猛发展,就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言,也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机器语言。每条指令用二进制编码,效率很低。第二代:汇编语言。用符号编程,和具体机器指令有关,效率不高。第三代: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basic、pascal等都属于高级语言。 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2. 计算机发展史(早期 1854年-1890年 1890年-20世纪早期 20世纪中期 20世纪晚期-现在)1666年,在英国samuel morland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1673年, gottfried 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 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把巴斯卡的pascalene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1773年, philipp-matthaus 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12位的计算机器。1775年,the third earl of stanhope 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18xx年, joseph-marie jacquard 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1854年,george boole 出版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aws of thought”,是讲述符号及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 1858年,一条电报线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 发明了电话并取得专利权。1876至1878年,baron kelvin 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 1882年,william s. burroughs 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 1889年,herman hollerith 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herman hollerith 采用了jacquard 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1895年,guglielmo marconi 传送广播讯号。 1896年,hollerith 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 19xx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 19xx年,john a.fleming 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 19xx年,lee de foredt 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 的二极管,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 19xx年,唱片音乐在纽约组成第一间正式的电台。 19xx年,英国科学家 campbell swinton 描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 19xx年,hollerith 的表机公司与其他两间公司合并,组成 computer tabulating recording company (c-t-r),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ibm)。 19xx年,荷兰物理学家 kamerlingh onnes 在 leiden unversity 发现超导电。 1931年,vannever bush 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引入 "ibm 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用。总共制造了1500 部。 1937年,alan turing 想出了一个 “通用机器(universal machine)” 的概念,可以执行任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他同类型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symbol processing) 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 vincent atannsoff 与 john berry 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 与 schreyer 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 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relay 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 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 1940年1月,在 bell labs, samuel williams 及stibitz 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机器,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号i (model i relay calculator)” 。它用电话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145个断电器,10个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 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 etype 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 hampshire 连接去纽约。 1940年, zuse 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system of simultaneous linear equations) 的计算器,后来叫做“abc (atanasoff-berry computer)”,它有60个50位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64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 z1 相同。 1943年1月 howard h. aiken完成“ascc mark 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 mark i ,automatic sequence -- controlled calculator mark i),亦称“haward mark i” 。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 750,000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23位数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 tommy flowers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 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3年,由 john brainered领导,eniac开始研究。而 john mauchly 及j. presper eckert负责这计划的执行。 1946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xx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3. 为什么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由于人的双手有十个手指,人类发明了十进位制记数法。然而,十进位制和电子计算机却没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难以畅通无阻。究竟为什么十进位制和计算机没有天然的联系?和计算机联系最自然的记数方法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的运行要靠电流,对于一个电路节点而言,电流通过的状态只有两个:通电和断电。计算机信息存储常用硬磁盘和软磁盘,对于磁盘上的每一个记录点而言,也只有两个状态:磁化和未磁化。近年来用光盘记录信息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光盘上海一个信息点的物理状态有两个:凹和凸,分别起着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介质所能表现的都是两种状态,如果要记录十进位制的一位数,至少要有四个记录点(可有十六个信息状态),但此时又有六个信息状态闲置,这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十进位制不适合于作为计算机工作的数字进位制。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进位制呢?人们从十进位制的发明中得到启示:既然每种介质都是具有两个状态的,最自然的进位制当然是二进位制。 二进位制所需要的记数的基本符号只要两个,即0和1。可以用1表示通电,0表示断电;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点,0表示凸点。总之,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正好对应计算机介质的一个信息记录点。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称为一个比特(bit),8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byte)。 二进位制在计算机内部使用是再自然不过的。但在人机交流上,二进位制有致命的弱点——数字的书写特别冗长。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二进位制成为1100001101010000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还使用两种辅助的进位制——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二进位制的三个数位正好记为八进位制的一个数位,这样,数字长度就只有二进位制的三分之一,与十进位制记的数长度相差不多。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八进位制就是303240。十六进位制的一个数位可以代表二进位制的四个数位,这样,一个字节正好是十六进位制的两个数位。十六进位制要求使用十六个不同的符号,除了0—9十个符号外,常用a、b、c、d、e、f六个符号分别代表(十进位制的)10、11、12、13、14、15。这样,十进位制的100000写成十六进位制就是186a0。 二进位制和八进位制、二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之间的换算都十分简便,而采用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又避免了数字冗长带来的不便,所以八进位制、十六进位制已成为人机交流中常用的记数法。(教学参考)
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课主要介绍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功能与特点、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本课建议1课时。1.本课在学生亲自启动计算机开始,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机、显示器、键盘的变化。启动后,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教材介绍了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并重点介绍了windows的特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以通俗易懂、形象的语言给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能熟练操作即可。2.鼠标和键盘的操作鼠标和键盘windows常有的输入设备。教材给出了鼠标的几种操作方法,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他们理解各个操作方法的作用,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教材设计了玩纸牌游戏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熟悉鼠标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提示,打开纸牌游戏,尝试用鼠标控制纸牌游戏的进程,联系鼠标的操作。对于键盘的输入,教材设计了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键盘的操作和汉字的输入。中文输入时,中文标点的输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键盘上显示的都是英文标点,而且有的中文标点在键盘上还没有相似的符号(比如中文的顿号),因此,学生在初学阶段需要记忆一些中文标点的键位。在输入时,关键的一步是就要保证 按钮变成 (标志是空心的句号和逗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指导学生在输入法的各种状态下(如中英文、全角半角等)输入标点。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中文输入外,可以让学生尝试输入英文。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如何使用输入法输入大小写英文字母、英文标点符号等。3.windows的资源管理教材中是从操作系统的功能上介绍windows的资源管理的。分为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分别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情况,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这些内容,学生只要有初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对于文件管理,学生应作为重点把握。在该部分内容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资源管理器,认识资源的树状结构。文件夹的展开是展开它的层次结构,观察哪几个文件夹在同一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鼠标单击与双击的不同:在“资源管理器”中的左窗口中,单击某个磁盘/文件夹图标将其打开,同时在右侧窗口中显示打开的磁盘/文件夹中的内容;双击则是在打开的同时,将该磁盘/文件夹下一级子文件夹按树状结构展开。学习文件路径时,学生可以通过在地址栏中的显示信息帮助理解。还可联系下面的事例来理解:要想找到某校的某个同学,按照“城市/区/校名/年级/班级/姓名”路径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创建文件夹时,注意在同一文件夹下不要出现同名文件或文件夹;选定文件和文件夹“复制”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操作方法(菜单、快捷键、工具按钮)。在进行删除操作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删除他人文件,特别是一些系统文件;通过让学生使用“回收站”的“还原”命令,恢复删除的文件,让学生了解回收站的作用;在确认“回收站”中内容确实无用后,再使用“清空回收站”,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4.windows帮助系统windows帮助系统是学习使用windows的一个很好的帮手,通过它可以了解windows中的一些常识使用方法和规则等。5.关于实践与探索教师可以通过“实践与探索”指导学生学习安装软件,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软件的,让学生能独立的完成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文本资源》 1.使用资源管理器注意事项 2.学习使用文件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1. 使用资源管理器1.快速打开查找窗口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查找某一文件夹下的文件时,都是单击“开始”→“查找”→“文件或文件夹”,然后再在搜索项目中键入或单击“浏览”钮输入起始搜索文件夹。其实,当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并进入某一文件夹下时,按下f3键或win+f键(win代表windows键,也就是飘着microsoft windows旗的那个键,它们分布在键盘的两侧)就可以快速打开查找窗口,而且当前文件夹会自动出现在搜索框中,即自动从当前文件夹开始进行搜索。2.善用排列功能 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中选择文件时是不是觉得有一些麻烦,我们在dos下使用拷贝命令时使用通配符可是非常方便的呀!而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多个文件时,我们必须使用鼠标配合shift、ctrl键来操作,非常麻烦,弄不好还得重来。其实,我们只要善用排列功能就能够为我们选择文件提供不少方便。如笔者要选中某一文件夹下的所有的mp3文件,只要我们进入相应的文件夹下,右击鼠标,选择“排列图标”→“按类型”(如图2),这样所有的同一种类型的文件(它们具有同一扩展名)就排列在一起了,此时只要选中第一个文件,按下shift键,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就可以把它们选中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排列方式,从而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3.更改文件扩展名 在windows下操作时,用户都感觉到它太智能化了,甚至有时会觉得它太聪明。如,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都不显示其扩展名,而是显示其关联程序的图标(如wps文件显示为winwps32.exe文件图标,而doc文件则显示为winword.exe图标……)。而此时我们要更改扩展名就不那么方便了,其实,此时只要单击“查看”→“文件夹选项”,在打开的文件夹选项窗口中单击“查看”标签,取消选择“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如图3),再到资源资源器中刷新一下,怎么样,扩展名全出来了吧!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更改扩展名了。如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vcd光盘,发现vcd光盘中mpegav文件夹下的文件是dat格式的,其实它与mpg格式的文件只是文件头上有一些不同,我们只需要将它拷贝到硬盘中,再将它改名为扩展名为mpg的文件即可被authorware识别使用了。4.使用鼠标拖放文件 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经常要复制、粘贴或移动文件,一般我们都使用左键或使用工具栏上的工具钮或使用“秘技” ,按下ctrl表示复制、按下shift表示移动,其实,我们只要先用鼠标选中一些文件(可多选),再有鼠标右键拖动至一文件夹下,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移动到当前位置、复制到当前位置、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或取消,其中粗体字表示默认动作。 另外,在windows下有许多操作,都可以使用鼠标的拖放操作来完成。而且有时候反而比利用菜单和快捷键要快得多、方便得多。甚至有些操作通过键盘和快捷键无法完成!如,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双击一文件时,则会自动调用其关联程序打开,而我们有时想临时时使用第三方的程序打开一文件,则只要将相应文件拖放至主程序上即可。笔者要使用wpsxx打开一txt文件,此时只要用鼠标在资源管理器中拖动该txt文件至wpsxx的主程序winwps32.exe或它的快捷方式上,此时光标会变成“+”号状,再松开鼠标即可。5.快速打开快捷命令 在资源管理器中,我们可以选中一对象,再按下鼠标右键,则此时该对象的快捷命令就会出现,使用鼠标选择并单击相应命令就可以执行,非常方便,免去了上去击工具栏上的工具 按钮的麻烦。而且使用右键还可以出现一些系统中安装过的软件,如winzip、winrar等等,只要选择相应命令就可以执行,不必再打开相应的程序了。如果你此时按下shift键,还会出现“打开方式”命令,单击之,则会出现标准的windows“打开方式”对话框,以这里还可以更改windows关联程序,免去修改注册表的危险。6.直接连接到网络 当我们想登录到某网站时,一般都得启动internet explorer,其实,只要我们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系统会自动拨号上网,并会自动连接到相应的网络。7.直接删除硬盘文件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资源管理器中删除一文件时,系统会把它暂时放至系统的“回收站”中,如果我们确信要删除的话,则必须进入资源管理器再选择“删除”命令才能够真正地从硬盘上删除。其实,当我们按下shift键的同时删除文件,则文件不会被送至系统“回收站”中,而是直接从硬盘上删除了,非常方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2. 使用文件名学习文件名时应强调扩展名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说出几个常见的文件扩展名表示的文件类型:文档文件:txt(所有文字处理软件或编辑器都可打开)、doc(word及wps等软件可打开)、wps(wps软件可打开)、htm(各种浏览器可打开、用写字板打开可查看其源代码)、pdf(adobe acrobat reader 和各种电子阅读软件可打开);压缩文件:rar(winrar可打开)、zip(winzip可打开);图形文件:bmp、gif、jpg、pic、png、tif(这些文件类型用常用图像处理软件可打开);声音文件:wav(windows media player可打开)、avi(常用声音处理软件可打开)、mp3(由winamp播放)、ram(由real player播放);动画文件:avi(常用动画处理软件可播放)、mpg(由vmpeg播放)、mov(由activemovie播放)、swf(用flash自带的players程序可播放);系统文件:int、sys、dll、adt;可执行文件:exe、com。(教学参考)
第四课计算机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本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介绍了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本课建议1课时。1. 计算机网络本课教材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在这一部分涉及了探究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见到哪些场所使用了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旨在使学生将计算机网络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中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第35页插图来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大概的了解;也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系统。“探究”对网络的组成有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本校的网络示意图,加深他们对网络组成的认识。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材把计算机网络得功能归结为三个: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样需要教师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列举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给出了五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并且给出了星型、环型、总线型拓扑结构示意图,信息岛中给出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介绍资料,学生应仔细阅读,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其他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网络分类的内容。 “探究”让学生去实际调查有关局域网的信息,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5. 因特网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由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而成,各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信息。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因特网原理性内容,在下一课将重点介绍因特网的应用。教材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因特网,接着介绍网络的通信协议,并在39页信息岛中介绍了因特网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最后介绍了用来标识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在40页信息岛中介绍了ip地址人性化的名字——域名的相关内容。“实践与探索”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和认识因特网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自主的去讨论和交换信息。本课的知识链接让学生了解一下现在几种常用的因特网接入方式。《文本资源》 1.internet技术及应用 2.计算机网络组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1. internet技术及应用internet(因特网)是一种由遍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互联网络,它是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用户可以利用internet实现全球范围的共享资源、交流信息、发布和获取信息等功能。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联的大型网际网,它对于推动世界科学、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internet的发展简史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建立了一个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当时建网的初衷是帮助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arpanet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基于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当网络的某个部分遭受敌方攻击而失去作用时,也能保证网络其它部分运行并仍能维持正常通信而不瘫痪。arpanet作为internet的早期主干网,它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提出了资源共享、分组交换以及网络通信协议分层等思想。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建立nsfnet。它规划建立15个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研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的全国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nfsnet,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同其它网络连接。nsfnet成为internet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1989年,由arpanet分离出来的milnet实现与nsfnet连接后,就开始采用internet这个名称。从此以后,其它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相继并入internet。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成为internet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到了1995年,nsfnet停止运作,internet已彻底商业化了。现在internet已发展为多元化,它不仅为科研服务,而且正在逐步进入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通过internet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气象信息和旅游信息,阅读当天报纸和最新杂志,了解世界金融股票行情,在家购物或定购车票,收发电子邮件以及到信息资源服务器或各类数据库中查询所需的资料等。近几年来,internet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网络。我国的internet起步较晚,1994年4月才正式加入internet。从此中国的网络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到1996年初,中国的internet已形成了四大主流体系。为了规范发展,1996年2月国务院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联网国家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明确指出我国只允许四家互联网络拥有国际出口,它们是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前两个网络主要面向科研和教育机构,后两个网络是以经营为目的,是属于商业性的internet。目前,internet在我国已覆盖了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商业公司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二、ip地址众所周知,internet是由上亿台主机互相连接而成的。要确认网络上的每台主机,靠的就是能唯一标识该主机的网络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ip地址。1.ip地址的组成从逻辑上讲,每一个ip地址是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位于同一物理子网上的所有主机和网络设备(如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等)的网络地址是相同的,该网络地址在internet中也是唯一的。主机地址是用来区别同一物理子网中不同主机和网络设备的。因此,internet中每台主机和网络设备的ip地址是唯一的。ip地址是一种32位的二进制地址。为了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4组,每组8位(相当于一个字节),每组的取值范围为0~255,组与组之间用小数点分开。下面是一个ip地址分别以二进制形式和十进制形式表示的例子。二进制形式:11000000.10101000.00001110.00110110十进制形式:192.168.14.542.ip地址的分类internet是一个互联网,它是由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组成的,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目是不同的。为了充分利用ip地址以适应主机数目不同的各种网络,对ip地址也进行了分类。ip地址通常可分为a、b、c、d、e等五类,如下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⑴a类地址前8位为网络地址,后24位为主机地址,其地址范围为:0.0.0.0~127.255.255.255。每个a类地址可容纳224-2=16777214台主机,因此,a类地址适合于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⑵b类地址前16位为网络地址,后16位为主机地址,其地址范围为:128.0.0.0~191.255.255.255。每个b类地址可容纳216-2=65534台主机,因此,b类地址适合于一般的中等网络。⑶c类地址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主机地址,其地址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每个c类地址可容纳28-2=254台主机,因此,c类地址适合于小型网络。另外,d类地址和e类地址的用途比较特殊。d类地址称为组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e类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在internet中,一台主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但两台或多台主机却不能共用一个ip地址。如果有两台主机的ip地址相同,则会引起异常现象,无论哪台主机都将无法正常工作。三、域名ip地址为internet提供了统一的编址方式,直接使用ip地址就可以访问internet中的主机。但是,由于ip地址是用一串很难记忆的数字来表示,因此需对它给出相应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主机名。域名是由tcp/ip协议族的域名系统dns来定义的。dns将整个internet划分为多个顶级域,并为每个顶级域规定了通用的顶级域名。网络信息中心nic将顶级域的管理权授予指定的管理机构,各个管理机构再为它们所管理的域分配二级域名,并将二级域名的管理权授予其下属的管理机构。如此层层细分,就形成了internet有层次的域名结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负责管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将cn域划分为多个二级域。cnnic将二级域名edu的管理权授予cernet网络中心,cernet网络中心将edu域划分为多个三级域,并将三级域名分配给各个大学与教育机构。例如,edu域下的szu代表深圳大学,并将szu域的管理权授予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又将szu域划分为多个四级域,将四级域名分配给下属部门或主机。internet主机域名的排列原则是低层的子域名在前面,而它们所属的高层域名在后面。internet主机域名的一般格式为:四级域名.三级域名.二级域名.顶级域名例如:主机域名为 norc.szu.edu.cn表示是中国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的主机,主机域名为 www.microsoft.com表示是美国微软公司的www服务器,美国的主机名可以省略国别代码。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一、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计算机网络按逻辑功能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面向用户的部分,负责数据处理工作。它包括网络中独立工作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软件资源和整个网络共享数据。通信子网则是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系统,它由用于信息交换的网络节点处理机和通信链路组成,主要负责通信处理工作,如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加工、转发和变换等。若只是访问本地计算机,则只在资源子网内部进行,无须通过通信子网。若要访问异地计算机资源,则必须通过通信子网。为了使网络内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靠、有效,通信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通信规则,即通信协议。通过它可以使各计算机之间相互理解会话、协调工作,如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等。二、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计算机网络按物理结构可分为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其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硬件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网络运行的实体。而网络软件则是支持网络运行、提高效益和开发网络资源的工具。三、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的物质基础,一个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在物理上实现连接。因此,网络硬件主要由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等组成。1.计算机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也是用户主要的网络资源。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服务器一般由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担任,如小型计算机、专用pc服务器或高档微机。它向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负责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至少要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根据服务器所担任的功能不同又可将其分为文件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等。网络工作站是一台供用户使用网络的本地计算机,对它没有特别要求。工作站作为独立的计算机为用户服务,同时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一定权限访问服务器。各工作站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在计算机网络中,工作站是一台客户机,即网络服务的一个用户。2.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构成计算机网络的一些部件,如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中继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等。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是通过网络设备访问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网卡又称网络接口适配器(nic),是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的接口。每一台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都至少配有一块网卡,通过传输介质将它们连接到网络上。网卡的工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负责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数据包,解包后将数据通过主板上的总线传输给本地计算机;另一方面它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打包后送入网络。调制解调器(modem)是利用调制解调技术来实现数据信号与模拟信号在通信过程中的相互转换。确切地说,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工作是将数据设备送来的数据信号转换成能在模拟信道(如电话交换网)的模拟信号,反之,它也能将来自模拟信道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的一种信号变换设备。集线器(hub)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信号再生转发。接口数是集线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集线器所能连接的计算机的数目。集线器是一个共享设备,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中继器(repeater)是最简单的局域网延伸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放大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以便在网络上传输的更远。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采用不同的中继器。网桥(bridge)用于连接使用相同通信协议、传输介质和寻址方式的网络。网桥可以连接不同的局域网,也可以将一个大网分成多个子网,均衡各网段的负荷,提高网络的性能。交换机(switch)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可以连接一个局域网或一台高性能服务器或工作站。所有端口由专用处理器进行控制,并经过控制管理总线转发信息。路由器(router)的作用是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它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其主要工作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报文寻找一条最佳路径,并将数据传送到目的站点。网关(gateway)不仅具有路由功能,而且还能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并将数据重新分组后传送。3.传输介质在计算机网络中,要使不同的计算机能够相互访问对方的资源,必须有一条通路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传输介质是网络通信用的信号线路,它提供了数据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传输介质按其特征可分为有线通信介质和无线通信介质两大类,有线通信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无线通信介质包括无线电、微波、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它们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分别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四、计算机网络软件计算机网络软件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使用、控制和管理网络工作和通信双方交流信息的计算机软件。根据网络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可将其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两大类。1.网络系统软件网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络通信,管理和维护共享资源的网络软件,它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和协议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编程等。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系统软件中的核心软件,其它网络软件都需要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才能运行。网络操作系统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除具有一般操作系统的功能外,网络操作系统还应具有网络通信能力和多种网络服务功能。目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和netware。网络通信软件用于管理各个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协议软件是实现协议规则和功能的软件,它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运行。所谓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协议就是指它们安装了相同的协议软件。一般主流协议软件都集成在网络操作系统中,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tcp/ip协议等。网络管理软件是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信息统计、监视、警告和报告的软件系统。网管软件在某台网络工作站上运行,管理人员通过软件提供的界面全面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可以了解到网络连通情况、节点数据吞吐率和数据包丢失率、设备负载情况等。目前主流网管软件有:cabletron公司的spectrum enterprise manager、tivoli公司的netview、hp公司的openview以及loran公司的kinetics。网络编程主要应用于对网页进行动态控制、实现网页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实时访问网站的后台数据库以及实现一些网页的特殊效果等,其中访问网站后台数据库是网络编程的重要内容。网络编程语言和工具软件的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有:html、css、frontpage、vbscript、javascript、asp、php、jsp、flash、vrml以及visual interdev等。2.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是指为某一应用目的而开发的网络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网络应用软件既可用于管理和维护网络本身,也可用于某一个业务领域。例如,以http协议为基础的浏览器软件、网络安全软件、数字图书馆、视频点播、internet信息服务、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等。(教学参考)第五课 访问因特网因特网是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本课教材以收集“南极科考”相关信息活动为主线,主要介绍了如何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下载信息以及如何发送电子邮件,发布论坛信息,如何通过远程登录访问信息等内容。本课建议1课时。1. 浏览信息教材首先讲到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必须借助于浏览器,浏览器种类很多,常用的教材给出了两种。但目前最常用的除了这两种外,还有tt浏览器等。学生可以上网下载不同的浏览器,看看他们在浏览信息的功能上有什么不同,哪种更适合自己。教材给出本课的活动:利用网络收集“南极科考”的相关信息。并给出参考网址。接下来的信息岛介绍了网址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了解网址的一般格式组成。教师指导学生多登陆几个网站,分别看看各网站以及网站分页的网址都是什么样的,并联系上一节课提到的域名,在比较中加深学生对网站网址的理解。2. 搜索信息因特网上的信息及其丰富,要想查找某一类信息,一点点浏览查找,既耗时又有可能根本找不到。为此,一些网站专门设置了查询信息的服务,并且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的搜索网站。教材中给出了两种常用的搜索方法:关键词搜索和分类搜索。专门的搜索网站如百度、google等一般采用关键词搜索。教师可指导学生打开www.baidu.com或www.google.com ,搜索南极科考的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登陆搜狐(www.sohu.com)、新浪(www.sina.com)网站通过点击导航栏中的“搜索”,选择所查信息的相关的类别,然后进行查找。信息查找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两种搜索方法,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3. 下载网上信息我们查找到的信息往往需要保存到本地机上,便于我们使用。网上信息的类型有很多种,文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各有不同的下载方法。教材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给出了不同的下载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中的介绍,分别对文字、图片、网页、网站等进行下载收藏和保存。另外还提醒学生可以使用专门的下载工具快速方便地下载信息。常用的下载工具有flashget、迅雷、网络蚂蚁等。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这些工具下载。4.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目前,电子邮件的出现已经日益取代了传统的书信往来。教师指导学生在河北远程教育网申请邮箱。登陆www.educast.com.cn,单击导航栏中的“邮箱”,在打开的页面中选择注册,按照注册要求填写注册信息,完成注册后便可以申请到河北远程教育网的邮箱。教师在学生申请到邮箱后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发邮件、发附件、查看邮件等。学生按照教材活动的要求,尝试给同学发送图片。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如何注册电子邮箱,使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5. 论坛论坛也是当前因特网上特别活跃的一项服务项目。它是因特网上人们讨论问题的一块区域。教师指导登录河北远程教育网的论坛(http://bbs.educast.cn),让学生亲自进入论坛,看看论坛的结构设计,看看论坛中人们的发言,体验论坛的作用,同时学会如何使用论坛、如何利用论坛上的信息等。另外因特网上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使人们可以像电话一样即时地对话交流。教材45页中的“信息岛”便介绍了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并使用自己喜欢的通讯软件进行通讯,体验网络的另一奇妙之处。6.远程登录telnet是internet的远程登录协议。它可以使我们坐在计算机前通过internet网络,登录到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可以在隔壁房间里,也可以在地球的另一端。当登录上远程计算机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计算机直接操纵远程计算机,享受与远程计算机本地终端同样的权力。telnet曾经是internet交通网络的主要部分,但现已被万维网替代。学习该部分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远程登录的原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什么是远程登录。7.关于知识链接教材中的“知识链接”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信息,学生应该认真阅读,在以后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其他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网络病毒的能力。《文本资源》 1.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 2.internet的应用 3.tcpip协议 4.什么是因特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1. 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 为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必须有一个地址,而且该地址在网络上是唯一的。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信协议必须在所传输的数据中增加发送信息的计算机地址(源地址)和接收信息的计算机地址(目标地址)。 ip地址 internet网络中所有计算机均称为主机,并有一个称为ip的地址。 ip地址是internet主机的一种数字型标识,它由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组成 。 目前使用的ip协议版本规定是: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bit)。internet的网络地址可分为a、b、c三类。每类网络中ip地址的结构,即网络标识长度和主机标识长度都不一样。整个internet的地址空间可以分为a类网络地址空间,b类网络地址空间和c类网络地址空间 三个子空间。a类网络地址空间包括126个网络地址空间和16387064台网络主机,b类网络地 址空间包括16256个网络地址和64516台网络主机,c类网络地址空间包括2064512个网络地址 和254台网络主机。整个interet的ip地址空间包括200多万个各类网络,可包括36亿台主机 。a类网络适用于主机较多的大型网络,b类网络适用于中等规模网络,c类网络适用于主机 较少的小型网络。目前internet上大约有6万多个网络和400万台主机,占用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资源很少,但却出现了ip地址不够用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地址已分配给申请者而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合理地使用地址资源是每个internet用户必须注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nic)是按照网络(internet的子网)分配地址的,因此只有在谈到网络地址时才可以使用a类,b类,或c类地址的说法。 域名上面所讲到的ip地址是一种数字型网络和主机标识。数字型标识对使用网络的人来说有不便记忆的缺点,因而提出了字符型的域名标识。目前使用的域名是一种层次型命名法,它与internet网的层次结构相对应。域名使用的字符包括字母、数字和连字符,而且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和结尾。整个域名总长度不得超过255个字符。在实际使用中,每个域名的长度一般小于8个字符。由于internet起源于美国,所以美国通常不使用国家代码作为第一级域名,其他国家一般采用国家代码作为第一级域名。internet地址中的第一级域名和第二级域名由网络信息中心(nic)管理。我国国家域名的国家代码是cn。internet目前有三个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负责北美地区,apnic负责亚太地区,还有一个nic负责欧洲地区。第三级以下的域名由各个子网的nic或具有nic功能的节点自己负责管理。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域名(一般用于不同的目的),但只能有一个ip地址。一台主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当它属于不同的网络时,其ip地址必须更换,但是可以保留原来的域名。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称为“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dns的功能相当于 一本电话号码簿,已知一个姓名就可以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号码的查找是自动完成的。完整的域名系统可以双向查找。装有域名系统的主机叫做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域名采用层次结构,每一层构成一个子域名,子域名之间用园点隔开,自左至右分别为计算机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例如: indi.shcnc.ac.cn该域名表示中国(cn)科学院(ac)上海网络中心(shcnc)的一台计算机(indi)。 域名的查找过程 为了实现域名的查找,需要在域名服务器之间建立许多指针(pointer)。 例如,一个中国的用户要通过域名查找英国某个主机的ip地址,系统首先要查找中国的域名服务器,经过识别后自动转移到一个装有英国域名服务器的主机并查出它的ip地址,然后把ip地址送回到中国域名服务器。如图10-5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例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vax7610主机的ip地址是168、160、1、110(b类网络地址),其 域 名为istic、sti、ac、cn(istic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缩写,sti表示科技信息机构,ac 表示学术界。cn表示中国),若要与英国域名为paradisc、ulcc,uk的主机进行通信,则首先要利用管理sti子域的域名服务(设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通过指针找到管理ac子域的域名服务器,再利用同样的方法找到最高域名cn的域名服务器。cn域名服务器应存有所有其 他国家最高级域名的服务地址,即指针。这样可找到uk域名服务器的地址,并由此找到para disc及ulcc,即128、86、8、56。查找过程完成后,就把该地址送到发出查询请求的istic、sti、ac、cn的主机,从而完成了两个主机之间的连接过程,如图10-6所示。
2. internet的应用 internet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多,主要包括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 、文件传输(ftp)以及信息查询服务,例如用户查询服务(finger)、文档查询服务(archie)、专题讨论(usenet news)、查询服务(gopher)、广域信息服务(wais)和万维网(www),这里着重介绍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三项基本服务内容以及信息查询服务中的万维网。 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是internet的一个基本服务。通过电子邮件,用户可以方便快速地交换信息,查询信息。用户还可以加入有关的信息公告,讨论与交换意见,获取有关信息。用户向信息服务 器上查询资料时,可以向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含有一系列信息查询命令的电子邮件,信息服务器将自动读取,分析收到的电子邮件中的命令,并将检索结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回到用户的信箱。 早期internet所用的电子邮件软件是许多internet主机所用unix操作系统下的程序,如mail ,elm及pine等。最近出现了新一代的程序,如流行的eudora程序。不同的程序使用的命令和用法会稍有不同,但地址格式是统一的。internet统一使用dns来编定信息的地址,因而i nternet中所有的地址均具有同样的格式,其格式为用户名称@及主机名称。 internet的电子邮件系统遵循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即smtp协议标准。 远程登录(telnet)远程登录是internet上最诱人和重要的服务工具之一,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让用户访问远地的计算机,当然这些计算机必须连在internet上。我们把连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叫做 internet主机。远程登录能把本地计算机连接并登录到internet主机上,它是一种特殊的通 信方式。在unix计算机上,用rlogin(remote login)命令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所以,我们把telnet称作远程登录。1.分时系统 我们通常使用的微机是一个单cpu的系统,其操作系统dos是一个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就是说 ,在任何一个时刻,系统中只能有一个应用程序在运行。当要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必须终 止目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当要继续运行刚才终止的程序时,必须重新将它装到内存中。对于 大型的计算机系统,采用的是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就是说,在计算机中好像同时在运行着 多个程序。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来使用大型计算机的资源,终端只是完成用户输入和结果显示的任务。 由于主机在多个用户之间快速切换,用户感觉不到主机还在运行其他用户的程序。当然,若有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主机的某一种共享资源,如打印机等,可能就需要等待。远程登录就是基于主机的多任务而实现的。远程登录也是internet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资源,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登录来使用主机的强大的运算能力。通常,用户使用的微机在运行大的、复杂的程序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用户可以登录到一台他具有合法帐户的主机上,在该主机上运行他的程序。主机完成运行后,将结果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中。其次,用户还可以登录到别的主机中来运行该机中的程序。例如,工作站上的软件非常昂贵,一般用户无法完全配齐,这样,不同工作站的拥有者可以协商购买不同的软件,他们互相向对方提供帐户就可以运行各种软件了。与普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一样,internet上的主机也有其操作系统。由于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因而存在着多种操作系统,unix是最常用的一种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2.telnet登录方法 telnet提供两种登录远地internet主机的方法:第一种方法要求使用 帐号,也就是说,只要用户在任意一台internet主机上有帐号(对unix主机来说是合法的用 户码和密码),就可以通过telnet使用该台主机。第二种方法不要求用户申请帐号。 internet上有许多主机允许公众访问。当用户使用telnet登录到这些主机时,它们并不要求 输入密码。internet上许多资源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公众访问的。 3.telnet工作模式 telnet使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用户在本地主机上运行一个称为teln et的客户程序,客户程序可与远地机上的telnet服务程序建立连链,连接一旦建立,用户在本地键盘上输入的命令或数据会通过telnet程序传送给远地计算机,而远地计算机的输出内容会通过telnet显示在用户的本地计算机的屏幕上。本地机就好象是直接连在远地计算机上的一个终端。 4.telnet基本功能 利用远程登录,用户可以实时使用远地计算机上对外开放的全部资源 ,可以查询数据库、检索资料,或利用远程计算完成只有巨型机才能做的工作。 另外,internet上有许多服务是通过telnet来访问的,例如auchie、gopher等,这类系统通常开放公用帐号,无需输入密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3. tcp/ip协议tcp/ip有100多个网络传输协议,ftp、telnet是两个使用得很广泛的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u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网间互联协ip(interne t protocol)。ip协议负责按地址在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tcp则保证传输的信息是正确的。1.tcp/ip协议的结构
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如图10-2所示。 图中的网络相当于物理传输的媒介。数据在实际传输时,每通过一层要在数据上加上一个报头,其中的数据供接收端的同一层协议使用。到达接收端时,每经过一层要把用过的一个报头去掉。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接收的数据和传输的数据完全一致,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同层上的数据都有相同的格式。
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数据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分组。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报,可以把数据看成是一封长信,分装在几个信封中邮寄出去。
2. tcp/ip协议的功能 tcp/i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①tcp协议先把数据分成若干数据报,并给每个数据报加上一个tcp信封(即报头),上面写上数据报的编号,以便在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②ip协议把每个tcp信封再套上一个ip信封,在上面写上接收主机的地址。有了ip,信封就可以在物理网络上传送数据了。ip协议还具有利用路由算法进行路由选择的功能。 ③上述信封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输,由于路径不同以及其他原因,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据丢失,数据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还可以请求发送端重发。 因此,可以说,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3.信息按tcp/ip协议的传输过程
tcp/ip是怎样工作的呢?信息是怎样在internet上传送的呢?internet上各种网络之间是通过 路由器(router)连接的,信息的传送是通过路由器来实现的,如图10-3所示。
我们把与路由器相连接的主机称为站点。一个路由器并不连接所有的站点, 它只连通相邻的站点。信息是由路由器一个一个站点传送到目的地的。路由器知道下一个站点(nexthop)是什么?哪一个站点距离目的地近?由此,路由器可决定将信息送往哪儿。
路由器是怎样知道信息的目的地呢?这就像邮寄信件要有信封、地址一样,internet上的信 息在传送前要加一个信息头,其中包括信息的地址,internet上叫ip地址,负责internet地 址管理的协议叫ip协议。由于受传输硬件的限制,长的信息是分组传送的,每组都有编号, 当信息被传送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合起来。负责将信息拆开、分组、编号、再重新组合起来 的协议叫tcp协议。信息在每经过一层协议时需要附加一些信息,组成新的信息包。例如, 经过tcp协议时,要附加编组号、校验码等组成tcp包,经过ip协议时要附加地址信息等组成 ip包。当信息被传送到目的地后再拆包,丢弃附加信息,还原为原始数据,其过程如图10-4所示。总之,tcp/ip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协议族,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协议是tcp和ip。ip负责信息的实际传送,而tcp则保证所传送信息的正确性。它们和其他100多个协议一起使internet 上千万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巨大的因特网,协同工作,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4. tcp/ip协议的主要内容tcp/ip协议的主要内容见表10-1。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层次
主要协议
应用层
smtp、dns、dsp、ftp、telnet、gopher、wais、http…
传送层
tcp、udp、dvp…
网络层
ip、icmp、akp、parp、uucp…
接口层
ethernet、arpanet、pdn…〖bg)f
①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uotocol)-简单邮件协议,主要用来传输电子邮件。②域名(domain name)-ip地址的文字表现形式。它的实现是依靠dns(domain name service )和dsp(domain service protocol)。 ③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远程文件传输。 ④telnet的远程登录(renote login)-用来与远程主机建立仿真终端。 ⑤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该协议可以代替tcp协议,与ip协议和其他协议共同使用。利用udp协议传输数据时不必使用报头,也不处理丢失,出错和失序等意外情况,若发生问题,可通过请求重发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它的效率较高,且比tcp简单 得多。该协议适合传输较短的信息。 ⑥http(即www)、gopher和wais-既是通信协议,又是实现协议的软件。 需要强调的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是internet三大基本功能,而域名与ip地址 同等重要。
4. 什么是因特网因特网是从英文internet翻译过来的,又称为国际互联网,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的网络。因特网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和软件把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不管这些网络的类型是否相同、规模是否一样以及距离的远近。因特网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人类巨大的信息宝库,这些资源大得超过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全球性的博物馆,一个无比神奇的游艺宫,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论坛,一个结交朋友的场所。在因特网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相互通信、远程教学等。如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在自己家中的计算机上查阅学校图书馆的书目或北京图书馆的资料;可以到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去查阅节目预告甚至收看电视节目;可以在几秒钟内把书信、照片、音乐等传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可以去网上购物;可以到网上学校去获取你所想要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为相隔万里的学生答疑等等。 因特网起源于美国的arpa网,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专家在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即arpa)的资助下,研究如何把美国国内的几个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当时的设想是,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在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受到攻击而损坏时,不影响网络中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因此,arpa 网采用分布式控制与处理,较好地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网络上的计算机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哪一个部分是特别重要、不可缺少的。70年代他们设计了新的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实现通信的协议(tcp/ip协议组),并公开了所有的tcp/ip协议网络规范和有关的技术成果,这种公开,使得 tcp/ip协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迅速的推广。tcp/ip应用于arpa网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internet出现了,从1983年开始因特网的规模基本以逐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开始只有约200台连接的计算机发展到目前全球已有几千万台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并从美国走向世界,逐步形成了一个真正覆盖全球的大网络。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拥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6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ninfo,169)、中国科技网(cstnet)等骨干网,因特网用户已超过一千万。(教学参考)第六课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它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频设备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计算机将加速计算机进人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进程,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深刻的革命。本课是第二单元“多媒体世界”的第1课,是学生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出发地,本课从多媒体技术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应用引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分别介绍了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特征及多媒体系统组成,使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建议可以首先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下功夫,让学生们对多媒体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先感受一下身边与多媒体和多媒体信息有关的内容。可以询问学生在电影、电视、网络上得到的信息,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多媒体主要能用在哪几个方面,从而引出新课。在本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较为形象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总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有关的概念、含义、特征、前景等。建议1个课时完成。一、媒体与多媒体讲授这一部分时,需要先澄清学生对于媒体的一些理解。“媒体”一词有多种含义,它既可以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磁带、光盘等实物,也可以指信息表达的形式,甚至还可以指专门从事信息传递的机构,如电视台、报社等等。这些概念可能都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些痕迹,而本教材中的媒体,指的是信息表达的形式,即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因此要把这个概念界定清楚。另外的一个难点,就是多媒体的含义。可能会有学生把多媒体理解为类似于“1+1=2”的简单的几种媒体的拼凑、组合,而实际上多媒体是一个整体,几种媒体在其内部互相合作,共同协作从不同的角度(动态、静态信息,图、文、声音、视频、动画等)来完成对一个整体信息的表达传递,可以进行举例说明,如多媒体计算机。也可以让学生将单一的媒体与多媒体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在表达信息上的不同。二、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起来进行处理和控制,以达到表达信息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多媒体技术具有了以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时间同步性、超文本或超媒体结构为主的特征。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以及教材的提示,说出多媒体技术可以具体用在哪些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样的信息素材适合什么媒体形式表达,比如什么样的信息适合用文本表达,什么信息适合使用图片表达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深入,将多媒体技术的几个主要特征进行详细解释,举出具体的实例。三、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这部分的知识处于概括化和具体化之间,可以让学生把这部分与前面学到的计算机系统组成联系起来,让他们回忆和说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情况,然后说出:除了这些之外,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相对应,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都需要哪些独有的组成部分。讲述这一部分时,尽量将知识具体化,多媒体硬件可以举出实物来展示,也可以展示图片;对于多媒体软件,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常用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件及其作品,可以用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形式来介绍。最后可以由学生指出:哪些属于多媒体硬件,哪些属于多媒体软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接触实物,观察和安装、调试音频卡、光驱等设备,安装和尝试使用一些常用的多媒体软件;还可以在观察实物的同时,为学生介绍设备的功能等。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部分中,教材所给出多媒体技术发展几个趋势,它们涵盖了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大部分应用范围。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必须要直观、趣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观看一些关于军事、医学、游戏领域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说出:在这些领域里,多媒体是如何使用、如何发挥特点与优势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一下多媒体设备,亲身体会多媒体表达信息的效果。(教学参考)第七课 图形图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本课主要介绍图形图像这一媒体表现形式。图形图像是重要的媒体形式,能够形象生动的表达信息,人类使用图像表达信息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知道现在人们一直在使用。本课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图形图像,图形图像的分类等,能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图像的处理加工。建议1个课时完成。
一、图形与图像
通过举人类不同时期的图像例子,让学生了解图形和图像两个概念,介绍图像多表达的信息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图形图像在表达信息方面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可以现场为学生说出一些主题,让学生探讨用什么图形图像表达更确切。
二、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就是将照片、图画等经过计算机处理,转化成电子照片、图片等。
“信息岛”中通过介绍“图像分辨率”、“像素深度”、“矢量图”、“位图”等概念加深对图形图像的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1.位图
介绍位图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组成位图的基本单位——像素,像素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概念,它广泛的使用在数码世界里。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的小点,若干个这样的小点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位图图像。可以从这里引申出位图图像在显示时的特点:它由一定面积内的像素数量来决定,面积一定时,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像素越少,图像越模糊;而像素数一定时,图像的面积越小越清晰,面积越大越模糊。
衡量单位面积内像素数量的标准是分辨率,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各种文件格式的位图图像,试着把它们放大或者缩小,这样就更能直观的感受分辨率对于位图图像的影响。也可以指导学生修改电脑屏幕的分辨率,观察修改前后屏幕图像的变化。
2.矢量图
讲解矢量图时,应尽量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过程:一组计算机指令,描述了图形的点线面形状和色彩等,计算机通过存储和读取这样的指令,来存储和显示一个个图形,这是它和位图的最大区别(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给他们举例介绍一些这样的指令)。然后根据这个特点,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
(1)理解为什么矢量图的大小与清晰程度无关,而是同样的清晰程度;
(2)总结矢量图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主要用于哪些方面(教师要点拨)。
三、数字图像的压缩
为了减少存储容量,利于信息的保存,需要将图像压缩。如果说数据库是一个桶,那么单位数据的体积越小,同一数据库存储的信息也就越多。其次图像压缩有利于数据传输。由于数据压缩是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又由于可以用“代码”表示一组数据,所以压缩后的数据非常“精干”,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必须传输的数据量,以满足们的要求。第三,图像压缩是便于特征提取,以利计算机模式识别。例如用计算机对卫星图像中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进行分类时,使用图像压缩方法,只要考虑区分植物与非植物的特征以及区分植物类型特征即可,从而减少了数据量又满足了实际需要。
一般的图形图像都是经过压缩处理过的,数字图像的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根据图像的内容、格式、应用范围等采取不用的压缩编码方式,达到不同的效果。教师要介绍清楚图像压缩的原因和原理。
四、数字化图像的处理
图像处理工具很多,方法很多,针对处理的效果,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处理不同的图片,达到不同的效果,逐步掌握工具的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工具的用法,和尝试使用多种工具达到同样的效果,比较工具的优缺点。《文本资源》数码相机是如何“开展工作”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数码相机作为一种时尚数码产品,以其强大的功能、操作便捷性和出色的拍摄效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过这些傻瓜型的数码相机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不简单,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进入数码相机内部去看看。
数码相机的系统工作过程就是把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数码相机使用ccd电荷耦合器件这种光敏元件代替胶卷感光成像。光线通过透镜系统和滤色器(滤光器)投射到ccd光敏元件上,ccd元件将其光强和色彩转换为电信号记录到数码相机的存储器中,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
数码相机的系统工作过程按操作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开机准备
打开相机的电源开关时,主控程序芯片就开始检查相机的各个部件是否处于可工作状态。如果有一个部分出现故障,那lcd屏上就会给出一个错误信息,并使相机停止工作,如果一切正常,相机则处于准备好状态。
2.聚焦及测光
数码相机一般都有自动聚焦和测光功能。当你对准一物体并把快门按下一半时,一个4位的mcpu就开始工作,它确定对焦距离、快门的速度及光圈的大小。
3.拍照
按下快门,光学镜头将要拍摄的画面聚焦到摄像器件(光电转换器件)ccd或cmos上,光电转换器件捕捉景物光信号,并以红、绿、蓝三像素存储。
4.图像处理
就是把这些像素从ccd以串行的方式送到相机内部的缓冲存储区。这中间要经过数码相机很多部件的处理,如a/d转换、白平衡及色彩的校正,将其转化成电脑能识别的离散数字信号。
5.图像合成
一束一束的光到达缓冲存储区后,再合成形成一幅完整的数字图像。
6.图像压缩
图像的处理过程并没有结束。当它离开缓冲区时图像还要被压缩,压缩的程度根据拍摄前所选定的拍摄模式而定。对于标准模式,一般压缩幅度较大,而对于高质量模式,压缩幅度较小。
7.图像保存
主控程序芯片(mcpu)发出一个信息,把压缩的图像再转移到存储卡中,长期保存。
8.图片影像编辑与输出
存储在数码相机内或存储卡上的数码图片影像,可以输出到计算机中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常规调整与特效处理,然后通过输出接口输出到打印机打印出来,或者连接到电视机上直接观看拍摄的照片,还可以输出到录像机将拍摄的照片转录到录像带上,当然还能通过电脑将数码照片上网传送。
如今应用于数码相机的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已非常成熟。相比之下,光电转换技术和器件仍是制约数码相机发展的一个瓶颈。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随着ccd和cmos技术的快速发展,数码相机ccd像素提高的幅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想。相信瓶颈彻底打开之日,也是数码相机踏入发展坦途之时。(教学参考)第八课 声音本课主要介绍音频这一媒体形式,介绍了音频的形式、格式转换、编辑处理等。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声音和音频的关系,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的区别,能进行简单的音频编辑处理。建议1个课时完成。1.首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声音,声音都包括哪些,声音有哪些作用,没有声音会怎样,引导学生探讨声音如何在多媒体技术中发挥作用,进而导出“音频”的概念。需要强调:声音和音频并不等同,音频是声音的信号形式,是信号化的声音,因此音频与各种设备、技术是息息相关的。教材中从介绍乐器声音的处理原理引出电子音频的处理,容易让人理解,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什么是音频信号。让学生思考话筒、音箱里的音频与计算机里的音频是否一样。告诉学生音频分为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数字音频是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和处理的,而话筒、音箱中使用的则是模拟音频,因此在多媒体技术中,音频的模拟、数字转换是非常频繁的。2.音频文件的格式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或者让他们自己进行搜索查找。音频文件格式转换。利用超级解霸的mp3格式转换器把wave格式的音频文件转换为mp3格式,原因是wave格式的文件占用的空间太大。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设置不同的文件层次、位率和频率,看看不同的设置下输出的音频文件在大小、属性、效果上有什么不同。除了压缩wave文件之外,还可以尝试把mp3格式的文件转换为wave格式,在选择源文件时,既可以点击“添加文件”来添加一个或多个文件,也可以点击“添加目录”添加某一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单击“删除所选”去掉不需要的源文件,在“设置”中将转换后的文件输出到某一个文件夹里。3.音频的编辑。有些音频文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比如起止位置、声音大小和效果等,需要对其编辑加工处理。由学生提出修改效果,尝试编辑加工,使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编辑。教材中介绍的adobe audition v1.5工具是众多音频编辑软件中的一种,有录制声音、去除噪音、合成音频等多种功能,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音频,形成不同的效果,了解软件的更多功能。数字声音并不是只有在计算机中才利用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声音和音乐都是数字化的,比如常见的vcd中的伴音、cd音乐、ip电话、卫星电话、数字卫星电视等。至于在专业的科研、音像等领域,数字声音和数字音乐已经取得了绝对的支配地位。《图片集锦》留声机1留声机2(教学参考)第九课 动态图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本课主要介绍了视频和动画这两种多媒体形式的含义、原理、特点、编辑处理等。学完本课,学生要知道什么是视频,什么是动画;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有什么区别;初步了解数字视频压缩的原理,知道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处理。建议1个课时完成。
一、视频
教材中主要介绍了视频的应用形式,一般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都是模拟视频,但在计算机处理的是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视频形式。这就存在着两种视频形式的转换问题,需要借助一些设备,如视频卡等。学生要了解这两种视频形式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等。
数字视频压缩
数字视频经过压缩还能保持视频画面和声音的质量,在压缩过程中只保留有变化的数据,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信息岛”中的视频文件格式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其中mpg(mpeg)的用途最广,除了计算机,还能在vcd、dvd影碟机中直接播放。教师介绍播放不同格式视频文件的工具,如windows media player,real player,超级解霸等。学生通过学习,要了解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分别有什么区别,都应用在什么情况下,
视频编辑处理
教材中介绍的视频编辑软件是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还有animator等。
视频采集的方法与音频相似,除了搜集、获取现成的视频素材之外,主要就是拍摄获取。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是模拟信号的,可以用带有视频卡的设备转化为数字信号,数码摄像机和数码摄像头等拍摄的视频是数字信号。
视频编辑处理主要是镜头的组接、画面与声音的合成等。学生可以根据素材和自己的创意对视频进行针对性编辑。
二、动画
1.这里只是简要的对动画的原理、分类、应用等知识简要介绍一下,动画的制作和应用,在第二册的第一单元详细介绍。
在介绍动画原理的时候,一是要指出:动画的原理与视频相似,它们都是由一系列静止的图像画面连续播放而组成的,二是要说清楚动画与视频的区别,视频是由摄像设备拍摄下来的,而动画则是用各种工具、软件绘制、制作出来的。
2.动画的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与实例相结合,比如:实时动画(电子游戏中的动画场面),逐帧动画(网页上的广告、flash小动画、教学中的动画课件等)。除了教材上的分类方法之外,还可以依据制作技术和手段的不同,动画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制作为主的电脑动画;flash动画可以分为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等。
3.动画的制作
关于动画制作向学生们着重介绍的,一是动画制作的软件,二是动画制作的简单信息。(教学参考)第十课 图文处理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文字、图片的编辑处理和图文排版等内容,通过制作“多彩的中学生活”电子报纸,学习图文混排等。了解文本和图片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特点,了解word的功能,能比较熟练的使用word进行文字和图片、表格等的排版。建议1个课时完成。教材分析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处理一些图文信息,这就需要借助工具,word就是最常用的图文处理软件。本课以“描绘多彩的中学生活”为活动任务,介绍在word中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表格,编排图文,由此来表现word处理信息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整体美的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选择其他的活动主题,练习使用文本和图片表达信息。教学建议本课要注重从实际需要出发,注意调动学生们向别人表现、展示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图文信息这一愿望,从这种强烈的愿望出发,通过任务,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使用word的各种命令、功能。通过调动愿望——认识操作——完成任务——巩固提高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对于word这个软件和图文处理这两方面,都有较为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一、活动主题教材中给出的任务活动贴近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背景环境和心理特点,可以将他们对于中学生活的期盼和计划,通过word尽情的表达出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他活动(如展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朋友物品以及自己知道的各种信息等),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从“开始”菜单中打开word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打开,如在桌面上新建并打开一个word文档、双击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在此之前要把它发送到桌面上)等。打开word之后,让学生观察认识标题栏、菜单栏(以及各个菜单)、工具栏等等。1.编辑文字本课设定的任务是“描绘多彩的中学生活”,可以让学生们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在学校、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生动地描述出来。将光标在文字上拖动,选中的文字呈反相显示,也就是变为黑底白字,对反相显示的文字可以使用菜单命令和工具按钮进行各种操作,包括:字体、字号、颜色、位置、间距等等。保存文件,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教师应该把为什么要经常保存文件的道理解释清楚(为了防止由于断电、计算机故障造成的死机等原因使数据丢失),首次写作的文档,需要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而再次打开、编辑它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直接保存了。2.插入图片(1)word自带的艺术字效果比较多,也很有个性,可以让学生们逐一尝试“艺术字库”中的各种艺术字效果。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艺术字效果,一是先执行“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再在文字框里编辑艺术字的内容,也可以在编辑好的文字上拖动选中,再执行这个命令。选择了某个艺术字效果之后,可以单击艺术字,会出现一个“艺术字工具栏”,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这个工具栏上的各个操作,编辑艺术字的内容、转变艺术字效果、格式、形状、文字环绕方式、对齐方式和文字间距等等。(2)除了插入艺术字之外,插入的图片还包括剪贴画、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图表、绘制新图形等,可以从扫描仪和照相机中选取,也可以选择“来自文件” 以便从计算机中寻找图片插入到文档中。让学生们多尝试一些,插入之后,将这些图片拖放,也可以右击图片并在快捷菜单中进行各种操作,为图片添加边框、底纹、题注、超链接,也可以设置图片的格式等。提醒学生:对艺术字和图片进行设置、修改时,要注意版面整体结构的和谐,体现美感。插入的各种图片,文件格式不同。可以联系前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们观察一下,哪些属于图形,哪些属于图像,哪些是位图文件,哪些是矢量图文件。3.插入表格首先告诉学生们在这里制作表格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的规划中学的学习、生活,所以在绘制之前,应该引导学生们对自己中学的前景有一个大致的设计,然后根据这个心目中的设计来制作表格。4.美化文档在word中可以使用“底纹和边框”、背景颜色等美化文档。提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格式使文档更漂亮。可以让学生思考尝试还有哪些工具能美化文档。5.打印文章在打印之前,先指导学生将打印机与计算机连接好,进行各种打印设置,最后将文档打印输出。最好让学生亲自实践,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其了解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文本资源》打印机的种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打印机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系列,按有无色彩可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平常谈到打印机一般是指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三种。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又称为喷墨式印字机和激光式印字机,这是因为它们属于非击打式打印机的缘故。
1.针式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顾名思义是通过打印针来工作的,当接到打印命令时,打印针向外撞击色带,将色带的墨迹打印到纸上。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耗材省、维护费用低、可打印多层介质(如银行等需打印多联单据);缺点是噪声大、分辨率低、体积较大、打印速度慢、打印针易折断。针式打印机按针数可分为9针和24针两种。打印速度一般为50~200个汉字/秒,该类打印机按宽度可分为窄行(80列)和宽行(132列)两种,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是带汉字字库的24针打印机。
2.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按喷墨形式可分为液态喷墨和固态喷墨两种:
(1)液态喷墨打印机
液态喷墨打印机是让墨水通过细喷嘴,在强电场作用下以高速墨水束喷出在纸上形成文字和图像,从技术上看可以分为:canon(佳能)公司专利的气泡式(bubble jet),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加热产生的气泡,使墨水通过喷嘴喷到打印纸上;epson(爱普生)公司专利的多层压电式(mach)技术,对喷出的墨水作严密完整的控制,使墨粒微小而均匀,改善了因墨点不均匀而导致的喷墨打印不清晰的问题;hp(惠普)公司的热感式(thermal)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是将墨水与打印头设计为一体,受热后将墨水喷出。我们平常所说的喷墨打印机均为液态喷墨打印机。
(2)固态喷墨打印机
固态喷墨是tektronix(泰克)公司1991年推出的专利技术,它所使用的相变墨在室温下是固态,打印时墨被加热液化,之后喷射到纸上,并渗透其中,附着性相当好,色彩也极为鲜亮,打印效果有时甚至超过热蜡式打印机,只不过价格昂贵。
喷墨打印机的优点是噪声低、打印质量比针式好、彩色效果好、速度快;缺点是不能打印多层介质、打印成本较高。
3.激光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是利用电子成像技术进行打印的。当调制激光束在硒鼓上沿轴向进行扫描时,按点阵组字的原理,使鼓面感光,构成负电荷阴影,当鼓面经过带正电的墨粉时,感光部分就吸附上墨粉,然后将墨粉转印到纸上,纸上的墨粉经加热熔化形成永久性的字符和图形。其主要优点是印字质量高、分辨率高、噪声低、速度快、色彩艳丽,如果缓冲区大,占用主机的时间将相对减少;缺点是价格高、打印成本较高、不能打印多层介质、体积较大。
4.其他形式打印机
除以上三种打印机之外还有热蜡式、热升华式、染料扩散式打印机。热蜡式(thermal wax transfer)打印机也叫做热转印式打印机,它是利用打印头上的发热元器件加热浸透彩色蜡的色带,使色带上的固态油墨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热升华式(thermal dry sublimation)打印机利用加热将染料熔化后转印到纸张上,染料直接从固态升华到气态,打印效果最好。染料扩散式打印机是把油墨加热成液态后,生成均匀色素扩散到纸上。这些打印机输出质量都非常好,但成本高、速度慢,主要用于出版、制作精美画册、广告和美工等有高档彩色输出的场合。《作品范例》(教学参考)第十一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多媒体世界”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体会多媒体表达信息的特点,以及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共同表达信息的效果,学习在powerpoint中如何合理搭配各个媒体,从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大局观,合理规划工作流程的意识。
建议1个课时完成。
教学建议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这些媒体形式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每一种媒体的优势、共同传递信息呢?从而引出:powerpoint能够制作和播放多媒体演示文稿。
一、活动与任务分析
本课的活动任务是制作一个主题为“历史上的名人”演示文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任务分析”是这个活动的整体设计制作思路,可以让学生们先思考然后写出来,包括:介绍哪一位(或几位)名人,他们的基本情况。准备材料、初步制作、编辑处理和播放观看这四大过程的总体想法,教师要加以引导提示,提醒学生这几个过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然后让他们上网搜索一些文字、图片、音视频和动画等素材。
对于打开powerpoint,可以让学生尝试其他运行方法,比如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一个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打开,等等。
二、添加文本
新建一个空白演示文稿之后,在右侧会出现“幻灯片版式”,包括“文字版式”、“内容版式”、“文字和内容版式”和“其他版式”,可以让学生从里面选择自己想要的版式,以实现标题、文本和图表的不同搭配,另外也可以选择“空白版式”,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在某一位置插入文本框,文本框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对应的是文本的两种排列顺序。通过上述方法,明确设计出版式。
当光标指针移到文本框边缘时,会出现四向箭头,这表示可以拖动文本框了,但如果把指针放在了框边缘的控点(白色小圆圈)上,出现的则是双向箭头,这表示可以拉伸或缩小框的范围,这一点要注意。可以让学生回忆word中的相应操作,进行对比。
三、添加图片
让学生把搜集好的图片放在某一文件夹里,通过“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可以在这个文件夹里找到所需的图片,插入到幻灯片里。
通过“插入——图片”,还可以插入剪贴画、艺术字、组织结构图和自选图形,操作与word相似;此外还可以选择“插入——图片——新建相册”,把关于这个名人的图片放到一起,做成一个可以按顺序播放的电子相册。
在插入各种图片之后,为了更清楚地进行演示,可以在图片的上、下、左、右任意位置添加文本框,对图片添加一些说明文字,同时要注意整体的协调和美观。
四、添加音频视频
添加音频和视频的操作基本相同,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会出现这些命令:“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文件中的影片”、“剪辑管理器中的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播放cd乐曲”、“录制声音”,可以把管理器中存在的影片或声音进行编辑、插入,也可以插入自己搜索得到的影片或声音,还可以播放cd唱片中的音乐,或者自己录一段声音,插入到幻灯片中。
五、链接动画
在powerpoint中添加动画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一种方式是插入超链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教材中提供了用超链接方式插入动画的步骤,插入完毕之后,当放映到这里时,只需单击带有下划线的链接文字,便可以播放动画。
这里的“提个醒”是比较重要的,创建超链接是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中的重要环节,用它可以实现很多跳转的效果,可以把文稿中的任何一个对象(文本、图片等)链接到另外的某个文件(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可以转到本文档中的某个位置,或者链接到某个网页、电子邮件等,实现信息之间的跳转,体现了演示文稿处理信息的方便快捷。
六、播放多媒体作品
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编辑、处理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一下:如何放映才能体现出演示文稿的优势特点呢?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提示:添加素材、编辑修改,是演示文稿制作的主体,放映也是表达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映方式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和情感,对我们接收信息的效果也会相应的不同。
单击“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改“放映类型”(全屏幕或窗口放映)、“放映幻灯片”(放映哪些幻灯片)、“放映选项”(是否按esc键退出、是否加旁白和动画)、“换片方式”(是否手动)、“性能”(是否使用硬件图形加速和设置放映时的分辨率)等。
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可以单击幻灯片里的每个元素(文本、图片等),然后在右侧的“添加效果”菜单中对这个元素的进入、强调、退出和动作路径设置各种不同的效果,如果学生们对这个效果不满意,还可以单击该效果框,单击“更改”菜单(也就是原来的“添加效果”菜单)更换其他效果,设置好之后,在工作区中的各个元素边角上会出现先后顺序的标号,播放的时候会按照这个标号顺序放映。
单击“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可以设置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方式效果,可以设置切换的速度(快速、中速或慢速)、切换时的各种声音效果,还可以设置换片方式(单击鼠标换片与每隔多少秒换片,也可以同时存在),设置好之后,可以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让这个效果存在于所有的幻灯片中。
每个效果设置好之后,都可以单击右侧下方的“播放”按钮来查看效果,并进行修改,修改好之后,单击“幻灯片放映”来观看当前幻灯片的放映,当所有的幻灯片都修改好之后,单击“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来观看所有幻灯片的放映。(教学参考)
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传递信息的途径很多,表格就是很常用的一种,表格的作用是表达信息,是以纵向、横向两个方向的交叉来确定每一个位置,每个位置上有一个数据,数据与位置(即纵向、横向的交叉点)是一一对应的,出于对表达信息的不同需要,可以将某些位置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来操作,以不同形式表达信息,如:要从高到低查看成绩,就要把数据进行排序,等等。普通的表格,学生们大多都见到过,而excel电子表格,有的学生就不了解了,本课是“初识excel”,目的在于通过使用excel,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在表达信息方面的功能作用、它与普通表格的异同等等。本课提供的活动是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情况,由于这个活动贴近于学生生活,因此能吸引学生兴趣,而且需要进行求和操作,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excel电子表格的含义、作用。本课要制作的表格是关于1999—xx年期间某城市居民家庭中,各项消费金额的数目,需要把这些数据输入到excel中并统计各年份的消费总支出。excel中的功能是与普通表格相似的,竖的行、横的列,分别对应了excel的字段和记录,这可以让学生与普通表格进行对比来理解。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认识excel窗口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在快捷菜单中新建并打开一个excel工作表等方法来运行excel。excel窗口的各个部分,建议将它们与word窗口以及普通的表格分别加以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组成excel窗口的各个部分的含义及作用。2.数据输入先将各个消费项目的名称输入,然后分别输入对应的金额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明确项目、年份与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纵向和横向的位置,共同决定了某一数据的位置。在输入过程中,如果双击单元格,那么光标就会插入到数据中,可以进行修改;如果单击单元格,那么在输入新数据的同时,原有数据将会消除。可以让学生多尝试操作,体会对单元格双击和单击的不同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种。如果单元格的大小不符合需要,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方法来调整行高和列宽,从而使单元格能完整地容纳数据。“提个醒”中给出的是调整某一行整体行高和某一列整体列宽的方法。“探究”:可以通过上面的“提个醒”中的方法来调整一整行的行高和一整列的列宽,如果要调整的数据并非一整行、一整列时,可以拖动鼠标选中要调整的单元格区域,选择“格式——行——行高”、“格式——列——列宽”来调整多行、多列的行高和列宽。建议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之后自己体会。3.添加表头在第一行输入表格名称,然后合并第一行的单元格并居中显示后,第一行就会成为只有标题内容的表头。4.数据求和计算出每年的家庭消费总支出,也就是计算每行的数据总值,教材中提供的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年份(也就是该行)的各个数据的数值之和。“试一试”中是将单元格中的求和公式复制到其他行里进行求和运算,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比较各个年份的数据总值。以上介绍的是公式求和,还可以采用函数求和,excel中有很多具有各种用途的函数,sum就是求和函数,运算时,sum后面的括号中表示求和的数据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间隔的。由于学生们还未学过函数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将活动中和“知识链接”中的相关函数知识,用近似的知识例如二元坐标轴等进行引导,使学生们理解。excel工作表在计算机中存储为.xls类型的文件。《作品范例》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教学参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十三课 数据的排序在传递、表达信息的时候,有时是随意的,有时则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表达信息,从而能够反映出相应的内涵、情感等。用表格来表达信息也是如此,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比如按数值大小排序、按英文字母先后顺序排序等,如果是普通表格,排序的工作比较繁琐,而excel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松的完成排序。本课的活动就是通过将xx年雅典奥运会各个国家金牌和总奖牌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表达出的信息内涵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高低,从而反映各国各地区的综合体育实力强弱。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排序、排序的条件、怎样排序、excel如何实现排序等,从而掌握在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数据排序的方法。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数据排序:要进行排序,就要先确定排序的条件,也就是依据什么、怎样依据、如何排序。本课活动的排序条件是:金牌榜按照金牌——银牌——铜牌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总奖牌榜按奖牌总数排序,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在金牌榜中排序时,将主要、次要、第三关键字分别设置为金、银、铜牌,排列顺序选择“降序”,这样金牌榜就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好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设置操作来体会关键字与排序条件的关系。输入名次的时候可以使用填充柄来操作,填充柄可以根据首项数据来自动填充其他各项的数据。2.制作总奖牌榜:运行excel的时候,会同时打开三个工作表:sheet1、sheet2、sheet3,可通过单击窗口下方的工作表名称来实现几个工作表的切换。将金牌榜复制到新工作表之后,可以通过求和计算出每个国家的奖牌总数并以此排序,制作总奖牌榜。3.使用“条件格式”设置格式:可以将表格按数据分为几段,分别为这几段设置格式。使用条件格式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据,为它们设置格式。如果只有一个条件,那么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条件1”选项组中进行设置即可,如果有多个条件(如:金牌数大于10而小于20),就需要在“条件1”、“条件2”、“条件3”等选项组中设置,从而找到符合多个条件的数据。设置好之后,表格中符合条件的数据就会变为所设置的格式。可以让学生反复操作,经过多种尝试来掌握。“格式——自动套用格式”中,提供了多种表格格式方案以供选择,还可以在该对话框中单击“选项”,通过复选框来决定表格中的数字、字体、对齐、边框、图案、列宽、行高等项是否应用于选定的格式方案。4.关于知识链接本课知识链接提供了“excel对数据的识别”和“数据填充技巧”的内容。学生可尝试输入相关数据,看看excel到底是怎样识别数据的。数据填充技巧介绍了填充柄的特殊功能,学生在以后的excel制表中加以运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作品范例》雅典奥运会奖牌榜(教学参考)
第十四课 数据筛选
在信息表达的过程中,对原始的信息往往要根据需要进行筛选,选择之后再表达出来,从而使原来的信息以不同的效果再次呈现,达到预想的效果。本课介绍的excel的数据筛选具有精确查找所需数据,从而进行各种操作处理的功能,这在使用条件格式查找时,不如数据筛选更精确、快捷,因此可以将数据筛选与条件格式的效果对比贯穿于本课,让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体会数据筛选的优势。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自动筛选:自动筛选可以依据较为简单的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试一试”中,选择了“自动筛选”之后,工作表中会出现一个下拉列表按钮,单击它会出现下拉列表,这里给出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筛选条件,如“前10个”,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任务1是要从高到低排列前10位,即降序排列。在数据显示方面,数据筛选与条件格式的最大区别就是:默认状态下数据筛选是只把符合条件的数据显示出来,将其他数据隐藏起来;而条件格式则显示所有数据,只是根据设置的格式来修饰相关数据。这一点建议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和理解。如果想看到其他的数据,就可以选择“数据——筛选——全部显示” 来实现。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中,通过选择“与”、“或”两个单选框,就可以实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还是只需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可以让学生多尝试,体会它们在效果上的区别。2.高级筛选:自动筛选所提供的筛选条件比较简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很复杂的筛选条件,就要使用高级筛选功能了。高级筛选所需要的条件由自己设定,通过输入筛选条件来设定条件区域,建议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输入的筛选条件的含义、能达到什么效果,加深他们的理解。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列表区域”是需要进行筛选的数据区域,“条件区域”就是刚才通过输入筛选条件设定好的。本课涉及到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和“或”的关系,可能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建议教师结合其他实例(如生活中的例子)来介绍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让学生多次尝试和对比。3.关于实践与探索在完成实践作业时,有些筛选条件的设定比教材中的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关于筛选条件原理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思考和操作,直到做出满意的效果。《作品范例》 1.统计我国主要城市旅游情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2.学校小主持人比赛成绩(教学参考)
第十五课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本课主要介绍了分类汇总和制作数据透视表两种统计数据的方法。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一、分类汇总对表格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可以按照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汇总,即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之后,再根据各类别来统计每一类数据,这是为了满足不同的查看、分析、使用数据信息的需求,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当体现实际需求与电子表格中的信息之间的联系。除了本课任务、实践作业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说出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需要汇总的数据,为什么要汇总、汇总之后的便利等等。本课活动任务是将xx年我国22个城市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城市所在省份和地区进行汇总统计,由此看出哪些省份和地区国际入境旅游比较繁荣发达,可以引导学生们从经济、地理、社会等角度来深度思考和分析:为什么有些省份和地区的国际旅游发展的比较好。1.数据输入和数据分类:输入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制作完成表格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将各城市分类归入各省和地区,也可以结合前面学到的有关网上搜索信息的知识来查找。以“省份”和“地区”为关键字分别排序,可以复习关于排序的知识。排序对于汇总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说出,教师不必给出统一答案。2.数据汇总: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中,有一些下拉列表。在“分类字段”中,可以选择按照城市、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省份、地区各个字段分别进行汇总(因此必须要先按照省份和地区进行排序);在“汇总方式”中,可以选择对数据求和、计数、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汇总方式。在下方的复选框里还可以选择是否替换当前的分类汇总、是否将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等等。概要查看的三个按钮,功能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对比,由于数据可能会比较复杂,所以要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分析,理解三个按钮各自的功能,各个部分的信息是哪些方面的体现、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等等。二、数据透视表实际生活中对于数据的一些统计要按照多个条件来分类统计和组织,excel的数据透视表就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教材中的活动是将学校运动会每个人的成绩按照班级和项目来分类,进行分别的组织统计,除了教材中给出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在本课让学生们思考:数据透视表都能体现出信息表达的哪些效果,什么样的数据在统计时需要用到数据透视表等。1.绘制数据透视表: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1”对话框中,列出了几种需要分析的数据的数据源类型,也就是要对哪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除了对excel的数据列表或数据库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对其他地方的数据进行分析,甚至还可以对一个数据透视表或数据透视图进行分析。还可以在下方选择要创建的是数据透视表还是数据透视图。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2”对话框中,可以选定要统计分析的数据的区域范围;在“布局”对话框中,可以把右边的字段名称拖动到中间的图上,以便组建数据透视表的结构(如果操作错误,只要把字段按钮拖回右边即可),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不同的布局方式能体现出什么样的效果、风格。“试一试”中,可以按照需要将各个字段分别添加到“行区域”、“列区域”、“页面区域”、“数据区域”中,这样各个字段的数据就相应的安排到了各个区域中。单击字段右边的按钮,出现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在想要显示的各个分类前的复选框中打对勾,这个分类的信息就会显示在表格中了,如果想显示所有的分类信息,可以在“全部显示”框中打对勾。在“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中,可以对数据透视表进行设置报告格式、图表向导、显示或隐藏数据、刷新数据等操作,以实现不同的信息表达效果和美化效果,可以让学生尝试操作,并说出各种操作所能起到的作用。在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将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与word中的图片工具栏、艺术字工具栏进行对比,尝试说出它们在表达信息的效果上,各有什么特点。2.生成数据透视图:除了数据透视表之外,还可以绘制数据透视图来统计、分析数据。数据透视图,实质上是数据透视表的图片化,以图的直观形式来展现表格的内容。在学生们建立数据透视图并进行操作尝试之后,可以让他们思考、回答:数据透视图与数据透视表相比,在数据分析、表达效果、操作处理等方面,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关于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作业第二题中,任务涉及的字段比较多,可以建议学生先理清线索,分析清楚再进行操作。《作品范例》 1.我国城市国际旅游情况汇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2.统计运动会比赛成绩(教学参考)
第十六课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本课主要介绍在excel中如何制作、编辑和打印输出图表。图表是以直观的、点线面构成的图和行与列组成的表来反映数据信息,反映的是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不同类型的图表风格是不同的,在表现信息的效果上也是不同的,这在本课后面的知识链接中介绍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尝试不同类型图表的制作,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和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除了学习电子表格中的图表之外,还可以通过本课的活动,了解到随着网龄增长和思想成熟,对网络的正面认识会越来越多、占据主导地位。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绘制图表:在步骤1的对话框中,先选择默认的柱形图,其他类型的图表可以在完成任务之后再来分别尝试,与柱形图进行对比,找出各类图表的异同。步骤2中,可以选择将系列产生在行或列,这样是选择将数据按照行或列来编排,具体到这个图中,就是各个柱形代表的是各行还是各列。步骤3中,可以让学生观察x轴、y轴的名称与它们对应的数据,结合“任务分析”中的内容,思考并说出x轴、y轴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以及x轴与y轴之间的关系。步骤4中,可以选择将绘制好的图表作为新的工作表生成,还是插入到当前的或指定的工作表中。以上这些操作,有很多是选择性的,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尝试,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限制学生。2.编辑图表:图表绘制好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装饰。当鼠标指针移至图表中的某个区域时,就会显示区域名称。除了右击图表区,在快捷菜单中设置效果,还可以在“图表工具栏”中选择下拉列表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各种操作,修饰成不同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将“图表工具栏”与前面学到的其他工具栏进行对比。3.打印工作表和图表:选中表格区域并单击“边框”按钮边的向下箭头之后,会出现各种边框以供选择,虚线表示不显示的,实线则表示显示的(默认的是全都不显示的虚线),可以让学生们观察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还可以单击这个列表下端的“绘图边框”,出现“边框工具栏”,利用这里的工具来绘制自己想要的边框效果。打印之前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将它与word进行对比,说出两者在打印设置方面的异同。本课内容、活动,理解起来较为容易,重点在于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和操作,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全方位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作品范例》网龄与网络(教学参考)
第十七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图像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体,因此信息技术中对图像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图像处理需要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实现,photoshop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进行图像的各种处理操作,实现各种信息表达效果。本课主要介绍了photoshop的操作界面,photoshop中的图层和选区,并通过完成三种形式的图像合成(把几幅图像扩展性拼接组合、占位性拼接组合、透视性重叠组合)活动任务,熟练掌握photoshop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 认识adobe photoshop cs在认识adobe photoshop cs的界面时,教师不必一开始就介绍各部分的定义和作用,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界面的各部分都有什么组成并让学生动手尝试操作,在工具区随意涂涂画画,特别是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和菜单栏各菜单中的命令,尽量都试一试,在操作时还应注意观察标题栏、状态栏、工具选项栏和面板的变化,从实践中了解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在这期间可以适当点拨。2.认识图层图层是photoshop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功能,我们在使用photoshop时几乎都会使用到图层功能。所以理解图层的概念是学习photoshop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图层想像成是一张一张叠起来的透明胶片,每张透明胶片上都有不同的画面,使用图层可以在不影响整个图像中大部分元素的情况下处理其中一个元素。改变图层的顺序和属性可以改变图像的最后效果。通过对图层的操作,使用它的特殊功能可以创建很多复杂的图像效果。打开一张多图层的图像,图层面板上就会显示图像中的所有图层、图层组和图层效果,我们可以使用图层面板上的各种功能来完成一些图像编辑任务,例如创建、隐藏、复制和删除图层等。还可以使用图层模式改变图层上图像的效果,如添加阴影、外发光、浮雕等等。3.选区与选区工具选区是photoshop中的重点。在photoshop中,只能处理选区内的图像或画布,photoshop中建立选区的途径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选区工具、通道、路径三类。选区工具又可分为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等类型。本课主要介绍了魔棒工具等制作选区的工具。利用魔棒工具,可以选取图像中颜色相近的区域,进而编辑处理该区域。使用不同的点,可选择不同的区域。因此在使用魔棒工具选择区域时,可反复选取直到符合要求为止。4.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复制图像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可以把原有图像的全部或部分复制到同一幅图像或另一幅图像中。通过“仿制图章工具”属性栏可以选择画笔大小,设置色彩混合模式、不透明度以及画笔的动态效果。选择“对齐的”复选框,表示在复制图像时,无论中间执行何种操作,均可随时接着前面所复制的同一幅图像继续复制。若取消该复选框,则在选定仿制图章工具后,每次单击都被认为是另一次复制。默认情况下,“用于所有图像”的复选框未被选中,这表示用户复制源图像时只复制当前层中的图像。选中该复制选框后,表示将复制所有层中的图像。5.photoshop可以保存多种文件格式,可以让学生们在“存储为”命令打开的下拉列表中,观察各种文件格式及其扩展名,结合信息岛“photoshop中的文件格式”来了解各种格式。《作品范例》 1.我和埃菲尔铁塔合个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2.皮影(教学参考)
第十八课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路径是photoshop中的重要工具,本课通过制作“鼠标小汽车”图像的活动,介绍了路径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内容包含各种路径工具的设置及使用方法,路径在抠除图像背景,勾勒图像边缘和与选择区域两者间的转换等方面的应用。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使用“路径” 做选区 使用“路径”工具选取“鼠标车身”图像时,有两点需要提醒学生注意:一是鼠标的轮廓一定要闭合,即在鼠标轮廓环绕一周点一些点之后,要回到起始点单击;二是在勾画轮廓的时候可以让点与点的距离短一些,尤其在勾画弧形地方时,因为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完整图像的破坏。利用“转换点工具”单击闭合路径后,可以在各个锚点和线段上拖动,改变位置和方向,从而修改路径,达到自己满意的轮廓效果。“路径”面板下部有一些按钮,如“用前景色填充路径”、“将路径作为选区载入”、“创建新路径”、“删除当前路径”等,可以让学生分别尝试操作,体会它们的功能。单击“将路径作为选区载入”按钮后,勾画出的鼠标轮廓转化为了选区,就可以对选区进行各种操作了。可以提醒学生:只有将某个区域转化为选区之后才能对它进行操作。2.直接选择工具与转换点工具的应用直接选择工具选择路经,可激活路径,显示锚点;选择路经段,改变路径形状,但不改变锚点位置;选择一个或多个锚点,可移动一个或多个锚点,改变路径形状和锚点位置。用转换点工具单击锚点,不管它是什么性质的锚点,都会变为直角点; 拖动鼠标会生成平滑点;单击并拖动平滑点的其中任一个方向线上的柄,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使平滑点变为角点。 3.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做选取photoshop中有三种套索工具,都可以建立复杂的几何形状的选区。套索工具用于建立自由形状的选区,属性栏可设置羽化值大小和勾选消除锯齿。因为是自由形状选区,单个选区时shift,alt,shift +alt没有效果。多个选区时这三个键与选框工具相同,shift相加,alt相减,shift +alt相交。多边形套索工具用于建立规则的多边形选区,属性栏同样可设置羽化值大小和勾选消除锯齿。单选区时shift可用,可调节多边形选区边的角度,以45度为单位旋转,可以绘制任何形状的多边形。多个选区时这三个键与选框工具相同,shift相加,alt相减,shift +alt相交。本课主要介绍了磁性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能自动分辨出图像边缘特别适用于快速选择边缘与背景对比强烈且边缘复杂的对象。磁性套索工具的工具任务栏与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相比,新增了套索宽度频率,边缘反差,笔尖。边缘反差用来指定套索对图像边缘的灵敏度,可输入1-100%之间的数值。数值高可用来探查与周围强烈对比的边缘,数值低的可用来探查低对比度的边缘。笔尖用来设定绘图板的笔刷压力。当此项被选中,则光笔的压力增加时, 会使套索的宽度变细。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磁性套索工具”的过程中,自己观察,体会磁性套索工具的作用。《作品范例》鼠标小汽车(教学参考)
第十九课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
调整图像的色彩,是处理图像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设置进行调整,以达到各种所需的效果,如明亮与暗淡、鲜艳与柔和等。本课通过几个处理照片的活动,介绍了如何处理图像色彩。对于色调、色阶、对比度、饱和度等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结合活动任务体会理解。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亮度/对比度调整利用亮度/对比度可以简单调节图像的色调范围。学生打开“亮度/对比度”对话框,拖动对话框中三角形滑块,调整亮度对比度:向左拖动,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降低、向右拖动时,则亮度和对比度增加。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像的变化,体会调整亮度/对比度的作用。2.色阶调整色阶图根据图像中每个亮度值(0~255)处的像素点的多少进行区分。右面的白色三角滑块控制图像的深色部分,左面的黑色三角滑块控制图像的浅色部分,中间灰色三角滑块控制图像的中间色。移动滑块可以使通道中(被选通道)最暗和最亮的像素分别转变为黑色和白色,以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因此可以利用它调整图像的对比度:靠左的滑块用来调整图像中暗部的对比度,右边的白色三角用来调整图像中暗部的对比度。左边的黑色滑块向右移,图像颜色变深,对比变弱(右边的白色滑块向左移,图像颜色变浅,对比也会变弱)。两个滑块各自处于色阶图两端则表示高光和暗部。中间的灰色三角滑块,它控制着gamma值,而gamma值又是衡量图像中间调的对比度。改变gamma值可改变图像中间调的亮度值,但不会对暗部和亮部有太大影响。将灰色三角滑块向右稍动,可以使中间调变暗,向右稍动可使中间调变亮。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调整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拖动滑块的位置、程度、数值与图像效果变化的联系,它们是怎样对应的。3.曲线调整图像色调学生通过在曲线对话框中改变曲线,来调整图像的色调。(1)曲线右上角的端点向左移动,增加图像亮部的对比度,并使图像变亮(端点向下移动,所得结果相反)。曲线左下角的端点向右移动,增加图像暗部的对比度,使图像变暗(端点向上移动,所得结果相反)。(2)利用“调节点”控制对角线的中间部分(用鼠标在曲线上单击,就可以增加节点)。曲线斜度就是它的灰度系数,如果在曲线的中点处添加一个调节点,并向上移动,会使图像变亮。向下移动这个调节点,就会使图像变暗(实际是调整曲线的灰度系数值,这和色阶对话框中灰色三角形向右拖动降低灰度色阶,向左拖动提高灰度色阶一样)。另外,也可以通过input和output的数值框控制,(3)如果想调整图像的中间调,并且不希望调节时影响图像亮部和暗部的效果,得先用鼠标在曲线的1/4和3/4处增加调节点,然后对中间调进行调整。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曲线的功能十分强大,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去领会,才能懂得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快速、准确地利用色调曲线的功能来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等效果。4.关于知识链接绘画、图像都离不开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颜色的原理是美术的基础。本课知识链接便介绍了三基色与三原色。 该部分内容并不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只是作为了解内容即可。(教学参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二十课 认识通道
通道是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制作及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道用来保存图像的颜色数据,用来存放和编辑选区。本课教材介绍了通道的概念及其分类,并通过制作“蝴蝶掌心舞”的艺术作品,来熟悉和了解通道在图像处理中的功能。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使用滤镜“高斯模糊”滤镜主要用来处理图像的各种效果。photoshop中提供了13种类型的滤镜。详细介绍见第二十二课的“知识链接”。本课教材使用了“高斯模糊”滤镜。高斯模糊滤镜的作用是快速模糊选中的图像部分,产生一种朦胧的效果。虽然滤镜种类很多,但所有的滤镜都有几个相同的特点,使用者必须遵守这些操作要领,才能准确有效的使用滤镜功能。(1)photoshop会针对选区进行滤镜效果处理。如果没有定义选区,则对整个图像作处理;如果当前选中的是某一图层或通道,则只对当前图层或通道起作用。(2)滤镜的处理效果是以像素为单位的,因此滤镜的处理效果与图像的分辨率有关。用相同的参数处理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其效果会不同。(3)当执行完一个滤镜命令后,如果按shift +ctrl +f组合键,系统将打开“消褪”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可将执行滤镜后的图像和源图像混合。还可以在该对话框中调整“不透明度”和“模式”选项。(4)只对局部图像进行滤镜效果处理时,可以对选区设定羽化值,使处理的区域能自然地与源图像融合,减少突兀的感觉。2.使用通道制作选区选取“手”图像时,教材中使用通道制作选区。在photoshop中,有多种办法来选择图像的不同区域,如使用魔棒工具,本课教材我们使用分析图像的单个通道,来查找建立选区。由于选区是直接从通道蒙版数据得到的,所以,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选区通常比用其他方法得到的选区精确得多。它包含了细节和精确性的色阶。通道中的灰度图代表了透明度不同的选区。通道转化成选区时,其中纯白的部分是完全被选中的,而纯黑的部分则不能被选中,而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依灰度不同,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选择程度。被转化成羽化程度不同的选区,颜色越靠近黑色(越暗),其对应选区的透明度越低。3.关于知识链接本课知识链接介绍了通道和色彩模式。通道的概念较难理解,但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通道概念的基础上,亲自操作,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通道的本质和通道的功能,并能掌握通道在处理图像中的运用。色彩通道的功能是存储图像中的色彩元素。图像的默认通道数取决于该图像的色彩模式,如cmyk色彩模式的图像有四个通道,分别存储图像中的c、m、y、k色彩信息。色彩模式的内容只需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做深入认识。《图片集锦》背景素材图蝴蝶双手图暖色调图《作品范例》蝴蝶掌心舞(教学参考)
第二十一课 绘制图画对于图像信息的处理,包括创造图像信息和修饰图像信息等多个方面,前面学到的都是使用photoshop修饰图片的内容。除了修饰图片,photoshop还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可以用photoshop中的各种工具、命令来绘制创造出各种效果的图像,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本课通过绘制“美丽家园”的图画,使学生了解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并能够使用这些工具创作出绘画作品。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使用滤镜绘制蓝天白云教材中给出的新建图像的设置参数是一个参考值,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它来设置。背景色的蓝色可以作为蓝天的颜色,前景色的白色可以作为白云的颜色,选择滤镜的“渲染——云彩”,就展示出了蓝天白云的效果。2.使用画笔工具绘制绿草设置前景色时,拾色器中的颜色是渐变的,可以用鼠标准确定位,找到自己喜欢的绿草颜色。画笔中的112(沙丘草)、134(草)都可以用来绘制绿草,可以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并且通过调整画笔粗细,绘制出合适的草地形状。3.使用自定义工具绘制花朵选择“自定形状工具”之后,在“工具选项栏”中选择“填充像素”按钮,这样可以在拖动出花朵的形状后自动填充前景色,可以提醒学生,绘制出的花朵的大小、位置要合适,与绿草的比例协调,颜色上可以丰富一些。4.使用油漆桶为房子填充颜色绘制的房子大小和位置要与整个画面协调,在房子轮廓绘制完成后用“油漆桶工具”填充颜色。填充时,填充的是某个封闭轮廓内的颜色,如门、窗、墙壁等,所以可以把它们分别填充为不同的颜色,如果用“油漆桶工具”单击轮廓的边缘,还可以给房子的轮廓边缘上色。在“渐变编辑器”中,提供了一些颜色渐变的方案以供选择,还可以通过调整滑块、数值来自己决定想要的渐变效果。5.使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文字工具共有4个,分别是横排文字 、直排文字 、横排文字蒙版 、直排文字蒙版 。教材中使用了横排文字工具。photoshop将文字以独立图层的形式存放,输入文字后将会自动建立一个文字图层,图层名称就是文字的内容。文字图层和普通图层一样的性质,如图层混合模式、不透明度等,也可以使用图层样式。如果要更改已输入文字的内容,在选择了文字工具的前提下,将鼠标停留在文字上方,光标将变为 ,单击后即可进入文字编辑状态。编辑文字的方法就和使用通常的文字编辑软件如word一样。可以在文字中拖动选择多个字符后单独更改这些字符的相关设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文字层存在且在画面布局上较为接近,就有可能单击编辑了其他的文字层。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将其他文字图层关闭隐藏起来。在使用文字工具在图片中输入主题文字之后,可以对文字进行修饰,展示各种艺术效果。教材中给出的是添加投影和描边的效果,在完成这里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图层样式”对话框中多尝试其他的操作,添加其他各种效果及其组合,从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6.关于知识链接本课知识链接给出了“绘画中的构图”和“透视”两个内容。无论是计算机绘画还是手工绘画,构图都是绘画的重要部分,构图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透视是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应在学生开始本课任务前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提醒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加以运用。《作品范例》 美丽家园(教学参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第二十二课 制作公益广告画本课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设计了制作公益广告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综合运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工具完成作品,熟练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方法。本课建议课时1课时。1.有关主题广告本课活动是以“生命……水……”为主题设计公益广告。首先教师应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本课广告主题的深刻含义。并且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深入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意本主题广告。2.关于图像选取教材中使用路径工具来选取“鱼” 的图像。其实教材在本单元涉及到了多种制作选区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适合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选择的图像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制作选区,选取图像。3.有关羽化羽化图像是指模糊图像选择框的边缘。产生一种边缘像素与背景相混的效果。羽化值越大,朦胧范围越宽,羽化值越小,朦胧范围越窄。可根据想留下图像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羽化时,把握不准可以将羽化值设置小一点,重复按delete,逐渐增大朦胧范围,再选择自己需要的效果。《图片集锦》 生命1 生命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xinxijishujiaoan/11358.html
-
【计算机的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ppt】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道德规范详细阅读
课题:(第四节、第五节, 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安全使用的意义; 增强对病毒的防范意识; 懂一些必要的知识产权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安全用机、防病毒、知...
-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九章磨刀不误砍柴工-----算法基础知识详细阅读
第九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算法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2.知道两种算法的描述方法—语言描述法和流程图的区别3.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法的描述2.难点:算法的描述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解、操作相结合。五...
-
制作简易计算器c语言_制作简易计算器详细阅读
课 题第三节管理个人资料辅助练习学 科信息技术授课教师 地 点机 房年 级初二授课时间xx-03-7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编程去管理个人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管理日常信息。加强利用信息技术去服务于社会的意识。知识目标1 巩固label,image,textbox,c...
-
[劳动实践我是家庭小管家教学设计]家庭小管家──“数值运算”》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材版本】 本课为人教版初中第二册第14课《数值运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常量、变量; ·掌握单元格的引用; ·学会用公式计算数据; ·能够熟练使用填充柄; ·掌握复制、修改输入的公式。 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资源,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主...
-
网页浏览设置|网页浏览》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第一册《网页浏览》教学目标:1、通过对网页浏览活动,进一步认识网站、首页,为八年级学习网页制作做知识储备。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4、激发学生为祖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作贡献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网站的形式、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
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_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详细阅读
课题: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第三节 , 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简史与发展方向; 认识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意义; 理解计算机的组成、简单工作原理及系统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分类(重点);...
-
第九特区_第 6 节《借助Excel作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一、学习者分析虽然已经掌握excel数据加工和处理的方法,但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初一的学生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如何选择适当可行的研究方法?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另一方面,研究报告往往与社会有更紧密的联系,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
-
通向世界的钥匙英语|通向世界的钥匙详细阅读
第二课 通向世界的钥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ie浏览器的窗口组成。2、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3、对超级链接的认识。教学难点在地址栏输入正确的网络地址,对网络地址命名规则的初步认识。任务安排1、在地址栏输入网址到达指定的网站。2、点击网站首页上的超级链接进入对应的页面。使用课件教学过程教学预案一、导入...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详细阅读
一、研究背景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的青少...
-
【合成海报怎么做】《合成图像做海报》导学案详细阅读
【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后20分钟):自读自悟资料准备: 1、自己围绕一个主题准备一组照片。 2、合成图片做成海报自主积累:我们做海报时需要:(1)先设计海报的布局,筛选符合海报主题的图片。(2)对图片进行简单编辑,制作海报。(3)通过使用画笔、填充工具等对海报进行美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