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是中国公民吗]我是中国公民(广东版政治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复习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6-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广东版政治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我是中国公民》
(一)、《我们都是公民》。
1、公民的定义: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是一个有属于某个国家的一各法律上的身份。
3、中国公民规定:只要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也是在中国领土上出生的,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也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就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再具有中国国籍。国际上有两种公民身份办法:一是依出生地;一是依血统。)
4、公民身份有何内涵?(1)、它指个人与国家间特定法律关系,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2)、它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3)、它使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树立公民意识,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要求:(1)、树立国家观念。忠于国家,爱国,关心国家。(2)、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公民道德是:仁爱有序的社会公德;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民主社会要有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承担社会责任。(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权得的定义: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3、公民的义务的定义: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定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基本权利有:(1)、公民的平等权;(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6、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7、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表现为:(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8、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1)、依法享有权利。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2)、依法行使权利。必须采用合法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3)、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9、公民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要真正维护自己的权利就要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3)、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三)、《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1、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最根本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居于首要地位。
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制定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必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2/3以上的代表通过。1234567
3、我国宪法的构成:(1)、序言和总纲;(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国家机构;(4)、国旗、国徽、首都。宪法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4、宪法是怎么样对公民的权利进行有效的保障的?(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2)、宪法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全人大和地方人大行使。全人大将国家权力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a、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的事;b、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c、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3)、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如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由政府创造和提供条件或机会来保障;平等、政治,人 身自由权等由政府提供法律保护。(4)、我国已建立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a、立法保障;b、司法保障。
5、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1)、首先,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2)、其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中学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提出合理建议;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
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二、《我们的人身权利》
(一)、《维护人身权利》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定义: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它的地位: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生命权是公民的最高人身权利,是行使其它权利的前提;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
3、法律是怎么样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我国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等法律对它进行保护:(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执法人员依法定程序可以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搜查,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由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公民不受逮捕和拘禁。(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要受法律严厉制裁。(4)、作为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
4、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1)、认真学习和掌握法律;(2)、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3)、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具体做法:(1)、打110报警;(2)、到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3)、通知家长,朋友,向社会求救。(4)、懂得依法讨还公道,追究对方法律责任,获得赔偿。
5、我们有义务保护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1)、不打架斗殴;(2)、不限制其他同学的活动自由;(3)、不做有损其他同学生命健康的事。
(二)、《维护人格尊严》
1、未成年人也有人格尊严权,在学校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在家里受 到父母的尊重;在社会受他人尊重。
2、人格尊严权的定义: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的地位: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样是至高无上的。1234567
3、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1)、肖像权(如:公民形象的绘画、照片等;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获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或恶意中伤公民。);(2)、姓名权(公民有权决定、使用、改变自己的姓名;他人不得干涉、盗用和假冒。);(3)、名誉权(是一个人的名声,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4)、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证书、奖章。);(5)、隐私权等。
4、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1)、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之一。家长和成年人不得在公共场所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和辱骂孩子;学校和教师不得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都作了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 。
5、我们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1)、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a、要求其停止侵 害;b、赔礼道歉;c、赔偿损失;d、追究其法律责任。(2)、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a、不取笑他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b、不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c、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的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人应有的素质。
(三)、《保护个人隐私》
1、个人隐私的定义: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如:个人某些独特的生理特征,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有在自己的住宅从事的个人活动等。尊重他人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2、个人隐私权的定义: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宪法和民法都保护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是徇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a、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b、其它法律,法规也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如《邮政法》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拆阅他人信件。c、《律师法》规定:律师在业务中接触到个人隐私有保密责任。(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 殊保护。家长,教师不得私自拆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否则是违法行为,我们要加以反对,制止。
4、我们如何尊重个人隐私权?(1)、尊重个人隐私权包括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和他人的隐私权;a、泄露自己的隐私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境地,及伤害到他人;b 、未经他人同意,不得私拆他人信件或日记;不私自闯入他人的住宅;不私自发布或传播他人的隐私。否则是违法行为。(2)、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3)、我应当与他人沟通,分担欢乐,苦恼,困惑,健康成长。
三、《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一)、《维护受教育权》
1、受教育权的定义: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它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234567
2、为什么说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 、从公民的自身发展讲,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2)、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3、义务教育的定义: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分为两个阶段:(1)、初等教育(小学、6年);(2)、初级中等教育(初中,3年)。所以也称九年义务教育。
4、九年义务教育的特点:(1)、免费性教育——免学费,交书本,作业本费,国家财政困难;(2)、普及性教育——我国公民的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作了详细规定,国家提供资金办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培养教师,创造良好条件让儿童和少年读书。
5、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机会?(1)、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因为,a、有的家长不让或终止学生上学;b、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c、教育用地被非法占用,不法分子扰乱教学秩序,妨碍学生学习。这些都是违法行为。(2)、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辍学,自觉守纪,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维护财产权》
1、公民的私有财产是私人收入,储蓄,房屋,其他合法财产。它是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
2、财产所有权的定义:它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国家法律是怎么样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1)、宪法对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作了原则性规定;(2)、刑法运用处罚有关犯罪来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3)、行政法规利用行政措施和行政处罚来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4)、民法对公民财产的保护是通过民事法律手段实现的。
4、我国公民享有财产继承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作了财产继承的专门规定,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5、法定继承的定义: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顺序是: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但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来继承。
6、法定继承的分配原则:(1)、一般均等原则——一般情况下平分;(2)、特殊照顾原则——对生活有困难,无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多分;(3)、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对被继承人尽主要赡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居住在一起的多分,有赡养能力未尽义务的少分,或不分;(4)、协商原则。
7、遗嘱继承的定义: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它不受继承顺序和分额的限制,由立遗嘱人的意愿来确定。将个人的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叫遗赠。只有有效的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
8、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继承。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由监护人管理,不得随意处分。1234567
9、智力成果权的定义: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它包括:(1)、著作权;(2)、专利权;(3)、商标权等。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包括未成年人)
10、怎么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1)、发表 或转载的作品未付稿酬;(2)、专利发明被用于商业用途而没有获得相应收益;(3)、作品或发明被剽窃等,我们要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获得赔偿,情节严重的诉诸法律。
(三)、《维护消费权》
1、消费者:当人们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时,就成为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有:(1)、安全保障权——人身,财产安全不得受到损害;(2)、知悉真情权——商品的价格,产地,用途,等级,主要成分等;(3)、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服务方式;买与不买,接受与不接受服务。(4)、公平交易权——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准确。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5)、依法求偿权——当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6)、维护尊严权。消费时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3、如何培养消费保护意识?(1)、消费时避免自己的人身财产受到伤害;(2)、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3)、坚决拒绝强卖行为;(4)、购买或接受服务时,索取,保留发票,票据。
4、维护消费权益的途径是?(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首先考虑,争议小;(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市县都有消协;(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乡镇有工商行政管理机构;(5)、当消费者与经营者有协议时,请仲裁机构仲裁;(6)、有些严重,有重大伤害的可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四、《对社会负责》
(一)、《社会合作与公平》
1、社会合作的原因: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它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得到不同劳动和职业的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长大后也要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2、现代社会的社会合作是由公民民主选举的政府来组织和实施的。政府是为社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也称公务员。政府提供的服务有:(1)、制定公民认可的制度和政策;(2)、负责安排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与监督。保证社会合作稳定,健康运行和发展。
3、社会合作需要公平的原因?(1)、社会合作中,每个人的需要,欲望,利益不同,要出现矛盾,冲突,危害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秩序和生产;(2)、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合作中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合作中需要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4、公平的含 义:(1)、处理事情时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2)、在社会合作中,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从他人活动中获得产品和服务。良好的合作是公平互惠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平的合作中得到相应的利益。享受社会利益和分担社会负担是相对的,一致的。社会合作要付出一定代价,产生一定负担,只能由社会成员共同分担。社会收益大的社会成员应该承担更多的负担,对高收入者征收高税收就是这个道理;公平的社会是一个追求共同幸福的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和扶持也是一个美好社会追求的目标。1234567
5、为什么从小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1)、从个人来讲,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个人能力和促进个人的发展;(2)、从社会来讲,可以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6、我们怎么在生活中培养公平与合作意 识?(1)、家庭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努力学习,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2)、在学校生活中,尊敬师长,遵守规章制度,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相互帮助,学习,共同进步;(3)、在社会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权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是我们的社会权利,但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这是我们的社会义务。
7、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要关注,思考和批判,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公平合作意识,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
(二)、《社会规则与正义》
1、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都是在两大系统中运行和管理的:(1)、制度和规则;(2)、公共道德。所以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是能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公共道德的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度规则和道德标准。
2、正义的制度规则的作用:它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怎么做。保证社会合作顺利进行。
3、正义的制度规则是建立在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保障社会合作的公平性;它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上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体现出绝对权威性。任何违反正义制度规则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是不正义的行为。
4、道德的定义: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 准则和规范。
5、法律制度是靠国家强制力来 执行,其他制度规 则是奖罚来实施;道德是靠善恶评价为标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心中的信念起作用。
6、道德的作用:使我们能判断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善的,应该做的,对社会,他人有好处的就是公平和正义的;反之则是不公平和不正义的。依据一般社会的道德标准,任何不公平地对待他人,侵害他人的权利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如:(1)、无正当理由对他国发动战争;(2)、压迫残害无辜的人;(3)、歧视和排斥他人;(4)、伤害他人的自由和尊严。
7、怎么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人权。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故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和身体是最严重的不正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是正义的行为;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奋起抗争,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声援,救助是正义的行为。(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规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环境,尊重社会公德。(3)、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自由。(4)、正义要求我们承担责任。关心个人,他人,人类,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三)、《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
1、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身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因为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其次是家庭成员,最后是职业身份。判断一个的身份看他参与的社会生活与交往的人群。
2、人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因为他的生活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如:国籍发生改变;年龄的变化;职业的变化都会改变其身份。1234567
3、不同的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责任的定义: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负责任就是对的责任的承担。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不同,承担不同的责任。如:(1)、家庭中,赡养父母责任;(2)、学校中,努力学习;(3)、工作岗位中,努力完成工作任务;(4)、社会中,遵纪守法的公民责任;(5)、道义上的责任。信守承诺,责任感来自于内心的道德良知。
4、负责任是要付出代价的:(1)、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2)、精神上的代价。(3)、放弃一些个人兴趣,利益。
5、为什么要负责任?(1)、责任是 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们负责;(2)、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是一致的;(3)、负责任是一个人立身之道,负责任才能体现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四)、《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1、负责任的重要意义?(1)、负责任能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a、它可以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b、它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2)、负责任可以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a、它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b、可以赢得自尊自信;c、可以增长才干;d、可以获得实际利益。(3)、不负责作后果严重:(1)、使社会和他人遭受损失;(2)、使个人利益遭受损失;(3)、使个人名誉遭受损失。
2、责任冲突与选择:(1)、冲突产生的原因:a、一个人社会身份的多重性;精力,时间,条件的限制。b、对责任冲突的选择:a、时间;b、相对重要性;c、可能性;d、创新解决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面对困难和坚守责任,承担道义。
3、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1)、从小培养责任意识;(2)、锻炼自己的责任能力。这对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和全人类都是很重要。
对家庭负责,有 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对社会负责,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对国家负责,才能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对世界负责,才有一个美好的人类未来。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8614.html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政治导学案年级:初二课型:新授使用时间: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和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自主交流小组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增强守法意识;理解法律监督的作用,增强守法意识二、重点难点:依法治国运用所...

    发布于:2013-06-15

    详细阅读
  • 【文明交往礼为先手抄报】《文明交往礼为先》学案

    一. 生活幽默以下是一位年轻人问路时的一段对话,请同学们与自己的同桌进行对话练习(年轻人):喂,过来老头,我来问你,到无棣新区还有多远?(老大爷):五拐杖!(年轻人)::五拐杖是什么意思,怎么不论里?(老大爷):论礼?论礼你应该管我叫大爷!1 这则笑话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呢?2 请你阅读教...

    发布于:2013-06-15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卷人教版含答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一、基本概念、基本知识1、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2、 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第四单元B部分|第四单元树立远大理想教案

    第四单元 树立远大理想一、本单元地位在教材中的地位:根据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每册的四个单元都是按照成长、交往、规则、理想四个板块展开的。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理想”板块的内容。该部分是整套教材中集中展现理想问题的部分,因而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既是生活在现实中,也是生活在理想中的。现实...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维护财产权的法律|《维护财产权》教案3

    《维护财产权》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了解公民财产继承权的两种实现方式, 什么是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经济权利,懂得合法的经济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加深对国家保护公民利益的理解,从个人财产权的角度强化对国家...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交往的行为后果】第7课行为与后果教案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总第 22 课时课题第7课 行为与后果 第2课时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能力目标: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_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序号课题第3课时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班级姓名审核:学习 目标培养自尊心,自觉尊重他人,捍卫人格尊严 用法律维护自己尊严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维护人格尊严学习难点:维护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学习范围:教材71页到75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举例...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三大优良作风】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

    第三课 优良的意志品质教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意志的力量,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2.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特征,能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 2.知道意志的作用:能激发人的潜能,...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八上第九课美丽的颜色】八上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交往艺术新思维》,对应课程标准“交往的品质”模块。本单元分别从礼貌礼仪、竞争合作、宽容、平等、尊重、诚信几个方面对交往艺术、交往品质进行多维阐述。而本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从平等尊重的角度来说明交往的品质。本节课依...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 [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第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案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珍惜集体的团结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难点:团结就是力量教学过程:一、自...

    发布于:2013-06-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