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第二节课|第二课第二节维护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二节维护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

 

 

 

关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概念;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有关规定。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逆向思维、多角度分析,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如:有法律约束是这样,无法律约束会如何?轻微违法怎样处罚?严重违法该如何惩治?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在生活中能做到自觉守法。

 

关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教学重点分析:

(1)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之一。说它是重点,是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参加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这就需要社会的稳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就要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否则,扰乱了公共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就必然使社会生产和生活无法正常地进行,这就必然损害人民的利益,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损失。把这一问题当作重点处理,能够从反面教育学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学中讲述这一问题时,可以列举大量事例,也可以剖析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其危害。总之都是要从反面警示学生:不能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法律绝对不可违犯。

(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一些规定,是本框的重点之二。学法总要知法,这是依法办事的前提。只有知道条例的具体规定,才能在公共生活中按条例去办。因此,对于条例中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处理。

 

关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教学难点 分析:

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这部分的文字较少,但容量较大。它采用简单枚举法,说明了四种行为都是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对此要予以必要的制裁。学生可能会对此感到比较费解。教师在讲解中不必各类情况都讲到,可用教材上的例证或补充新的例子,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变枯燥为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这些例证分析其一二即可。

 

关于“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教法建议:

本框教材内容浅显易懂,且有较强的可读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即运用“读——议”法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表演小品,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故事。

 

维护公共秩序  保障公共安全

(一)维护公共秩序(板书)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将这部分内容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进行学习。

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根据自己的表演主题编排小品,也可以参考、改编教材上的案例。每组课堂表演结束后,由本组的一位成员对小品的寓意进行总结说明。

全部表演结束后,学生自由发言,对小品的内容、表演能力、小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内容:

1、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2、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3、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

4、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其他行为。

(二)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举例(一):

陈正平,男,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被告人陈正平来到“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至9月19日起诉时共死亡38人,后又有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汤山特大投毒案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南京市等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要求迅速侦破案件。公安机关经过78小时的连续奋战,迅速侦破此案,抓获犯罪分子陈正平。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及时批捕,依法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在起诉书送达期满后,公开开庭审理。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正平为泄私愤,投放有毒物质,危害公共安全,造成多人中毒及死亡的特别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陈正平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陈正平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规定,判处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举例(二):

新华社杭州6月1日电(2003年)浙江省玉环县人民法院近日开庭审理了去年“10·19”沉船事故一案,以重大责任事故罪,一审判处浙玉渔3157号船船长有期徒刑一年。
    去年10月19日凌晨,浙玉渔3157号渔船在海上作业 时遇到大风,船舱大面积进水,船体快速左倾沉没,造成27名船员全部落水。其后虽经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的大规模搜救,仍有7名船员失踪。
    法庭审理认为,浙玉渔3157号船船长违反规章制度,在船舶检查不合格、职务船员配备不齐的情况下擅自出海作业 ,在遭遇大风浪、船舱进水后又指挥不当,从而造成船只沉没、人员重大伤亡的事故。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上面的两个案例已经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触犯了刑法,因此他们都受到了刑罚处罚。对于那些上尉触犯刑律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公安机关予以制裁。

(一)对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者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举例:

2002年10月18日上午,南宁市心圩镇某村。由该村村民上缴的13支猎枪、砂枪、440发枪弹、各种钢珠火药整齐摆放在城北公安分局民警面前,这已是警方第三次深入该地开展收枪治爆行动,也是成效最为显著的一次。今年10月9日,城北分局心圩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可利江一带滋事并非法持有枪支。警方立即采取行动,派出刑警进入该地摸底调查,在掌握线索后,10月12日晚,城北分局调集30多名精干警力,直扑陈某等嫌疑人住处,当场依法收缴六连发猎枪2支、猎枪弹175发及其他涉枪涉爆物品一批,取得了初步战果。警方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先后共抓获、传唤涉案人员11名,其中5名被依法刑事拘留。民警们又连续走家串户,对涉嫌私藏非法枪弹的村民进行法制教育,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关村民在动员下纷纷交出了违法的涉枪涉爆物品,争取宽大处理。

类似的场面也出现在该市江西乡的村屯,村民李某以前花了2000多元购买一支猎枪,被公安机关发现后,他推说“枪不见了”,不愿配合。辖区派出所领导带领民警专门上门去做他的法制教育工作,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警醒他,李某终于将擦得锃亮的猎枪送到了派出所……

(二)对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然后列举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对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案例,然后列举自己的所见所闻。

小结: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和运用法律制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是保障公共安全的两个方面。青少年学生既要逐步学会同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做斗争,又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安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94.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