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名著训练|《长征》节选综合训练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泥泞(níng) 猝然(cù) 犹豫(yù) 冤枉(yüān)
   b.愕然(è) 蓦地(mò) 哀鸣(míng) 踉跄(qiàng)
   c.篝火(gōu) 缰绳(jiāng) 疲惫(bèi) 掠过(lüè)
   d.气氛(fèn) 绚丽(xuàn) 急骤(zhòu) 缴获(jiǎo)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6分)
   ①彭德怀惨然一笑:“没事。不知为什么,我彭某人的眼睛冒起了金花,两腿一软,就栽倒了。”
   
   ②彭德怀哽咽地:“把马肉分给战士们。”
   
   ③xx一面大步踉跄地走着,一面举目四望。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
   (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 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 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xx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 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4)xx大惊:“你哭什么?”
   彭德怀:“你冤枉他了。”xx 一怔。
   4.“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创举,而且也是中国文人的骄傲”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5.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仿这个句子续写一个比喻,再以“课堂”为本体写一组比喻句。(4分)
   长征是 。
   课堂是 ,课堂是 ,课堂是 。
   第二部分
   (一)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1234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6.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3分)
   
   7.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分)
   
   8、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
   
   (二)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1234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9.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3分)
   
   10.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①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11.“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3.读了选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分)
   
   (三)
   情况越来越严重。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化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椒水给战士们解寒。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以不伤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营,连长要给炊事补充几个战士。这事让炊事员知道了,他们推举班长去见连长。班长对连长说:“连长,绝不能从连里抽人,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牺牲的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了一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连经过几次战斗,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个,实在不能再往炊事班里调了。
   刚到后半夜,老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我知道昨天他还发高烧,要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于是我便起来帮他。我望着他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来。
   我们是邻居。他没有一个亲人,是孤单单的穷汉子。后来我人家乡来了红军,他就参加了革命。那时我还在家里,他常跑来找我:“老谢,你还不参加红军?蒋介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三天两头‘围剿’、进攻,你能咽下这口气?”由于他的宣传影响,我才参加了革命。长征路上,他最辛苦。行军时,几十斤的担子挑肩上,从不让别人换;宿营时,总是要别人休息,把活儿抢过去自己干。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劝他多注意身体,可是他总是说:“没关系,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倒。”他对战士们非常关心,就是在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腌鱼、腊肉,自己从来舍不得尝一尝,全部留给战士们。因此,战士们一提到他,总是非常自豪地说:“有我们的钱班长在,就别愁饿肚子。”1234
   我正想着,班长又在旁边催促我:“老谢,你去休息吧,我一个人就行了。”他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只听到他用低沉的声音对我说:“老谢,给我点水喝!”这时水开了,我忙把锅盖起来,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我急忙去过去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社前。
   炊事员们醒了,连首长、战士们都来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泪。
   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最艰苦的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而那口标志着烈士们功绩的铜锅,仍珍贵地保留在我们连里。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围剿(  ) ②腌鱼(  ) ③宿营(  )
   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16.选文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17.选文第五段为什么穿插了对老铁过去经历的回忆?(3分)
   
   18.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分)
   
   19.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最打动你的心?说说你的感想。(3分)
   
   20、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指挥员跳下马来,向毛泽东报告说,叶剑英率部走出草地,攻占班佑,并送来了慰问品,毛泽东分外激动,叫大家快起来吃饭。整个草地沸腾了。
   请你写一段场景描写,表现出当时“沸腾”的场面。
   
   
   《〈长征〉节选》答案
   1.a 2.①对自己眼花栽倒感到十分无奈,内心产生了一丝凄凉。②写出了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战马后难过的心情。③指xx因难走及少食等原因走路艰难摇摇晃晃。 3.⑴毅然(2)猝然(3)依然(4)愕然 4.因为中国在这之前的文人是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更不用说和百姓一起闹革命,经历过草地、爬雪山这样的艰难。文人走出狭窄的天地,所以是创举,也是骄傲。(意近即可) 5.略 6.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7.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8.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意近即可) 9.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10.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11.比喻。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12.不矛盾。“模糊”是因为眼眶里满是泪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雾蒙蒙的;“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不朽精神,这在卢进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13.略 14.略 15.选文通过几件炊事班的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揭示了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16.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草地恶劣的天气,行军的艰难,从而突出人物不怕艰难的光辉形象。 17.补充交待的情节使我们更全面清楚地了解了老钱的形象,为突出下面人物的精神作铺垫。 18.语言朴实无华,似乎在与人交谈似的讲述了炊事班的感人事迹。 19.略 20.略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270.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