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授课日期     月      日                                  总节数 课题      三.声音的特性课型课时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现实世界物质的发声是丰富多采的     学习方式: 探究式: 重    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    法:  :探究式 难    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关系              教    具: 钢尺,音叉  环节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时间导入 新课 讲 授   新 课

1.复习

(1)人怎样才能听到声音?

(2)听自己的讲话声与录音一样吗?   

     1.整体感知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频率。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 hz~20 000 hz,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源振动幅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教学互动

互动1:区别声音的高低。

明确  通过比较男女生声音、鼓声与锣声、拨动吉他六根弦的声音等活动,体验声音有高有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一般情况下男生音调低于女生。前面录音中蚊子叫声的音调就高于牛叫声的音调。

互动2:观察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明确  观察发音齿轮、钢尺发音实验,归纳出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发声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互动3:你知道无污染驱蚊器吗?

明确  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

互动4:观察音调不同声音的波形。

明确  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不同,频率越大,波形越密.女生声音波形比男生密一些,说明了女生声音的音调比男声高。

互动5:观察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明确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观察鼓面上小纸团振动情况:用力越大,声音越响,纸团振得越高.说明了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上面录音中牛的声音响度比蚊子大。

互动6:“闻其声而知其人”,为什么?

明确  让同学做听声音猜姓名的游戏,也可以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体验不同发声体的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电子乐器能模仿许多乐器的声音,就是因为它能发出与所模仿乐器声音的音色差不多的声音。

互动7:观察音调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

明确  通过观察音又、钢琴、长笛的声音波形归纳,主要振动频率是相同的,但是小的附加振动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12

互动8:为什么听自己的录音觉得变了,而别人却不认为?

明确  仔细听自己(别人的)声音与录音,讨论原因。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骨导”的方式传递的,听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由于骨头和空气是不同介质,两种声音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自然就不同了。

c.响度不同        d.音色不同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方法总结: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

阅读           观察      思考

    提出问题

阅读           观察      思考 提出问题 阅读           观察      思考     提出问题 阅读           观察      思考     提出问题 阅读           观察      思考     提出问题

3.达标反馈

(1)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歌手,则女高音歌手音调高,男低音歌手响度大。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鼓面,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c)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此时人类不能(填“能”、“不能”)听到。

(4)在音乐会上,长笛和二胡协奏同一首曲子,但仍能明显区别开两者的声音,主要是由于(d)

a.音调不同        b.振动频率不同板 书 设 计

            1.3  声音的特征

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超声波、次声波。

二、响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

2.响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发声体振动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教学 反思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239.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