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热的转换_电和热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将公式p=i2r的呈现做了处理,用阅读探究的方式出台,并以“探究卷”为桥,完成本次课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与处理

  《电和热》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的主体内容是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编者的实施建议是根据生活现象发现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中,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再从物理走进社会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尊重编者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炉,电热饼通电时发生的现象,并说出启示,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电阻的定性关系;再通过阅读探究:电热功率p与导体的电阻r及通过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式。

  第三环节:应用与创新

  用结论解答课前实验现象,继而再观察多媒体的两个演示实验,根据结论判断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丕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课堂中一直控制的另一个变量电流i,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对于同一个用电器热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探究,使课堂得以延伸……

  教学目标

  一、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二、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三、领悟从生活走进物理,将物理应用于生活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教学准备

  电池组、带蜡油的铅笔芯、带蜡油的铜丝、导线、“探究卷”、课件。

  重点: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组成正比。

  难点:p=i2r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师语:请同学观察通电的电炉和电热饼,回答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

  学生:电能转化成热能。

  师语:请仔细观察,谈谈你的“发现”,并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可能的发现和提问(摘选)

  1.电阻丝很快地发红,电热饼也很快地热起来,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太热。

  2.为什么电阻比热得发红,而导线几乎不热。

  (若学生没有“发现”,则提示用手触摸电热饼、导线,“发现”问题)

  师语:结合2引申:探究课题──在电流相同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效应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探究与发现(15分钟)

  1.实验与发现

  目的:探究在电流相同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过程:学生根据所给器材操作(参考装置图如下)

  学生:根据钢丝和铅笔芯上的蜡油熔化的快慢,推断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热功率p与电阻r的定性关系。

  发现小结;在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功率越大。

  2.阅读与探究

  目的:了解电热功率p与电流i及电阻r的关系。12

  过程: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数据,得出热功率p与电流i及电阻r的关系式。(附阅读卷)

  小结关系式:p=i2r

  师再引导:由p=ui、u=ir推导p=i2r,根据关系式,用语言描述热功率p与电阻r的关系。

  探究结论:在电流相同时,电能转化为热时的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此教学目的,一是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突破p=i2r这一教学难点;二是学会阅读探究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20分钟)

  目的:用刚刚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开课时的实验现象

  (教师给出提示语,学生填相关知识)

  1.过程:以探究卷形式让学生解答实验现象。

  师:多媒体大屏幕演示实验

  生:应用结论指出实验应出现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2.将结论应用于生活:

  师请: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和许多产业中,哪些场合用到了电热器,请说出两个场景,及包含的物理原理。

  生:联想。

  师语:利用电热器加热时,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把热量散发出来。

  生:交流,解决问题。

  师语:哪些场合用电器通电时发热,但我们并不希望它们发热?我们采用什么办法降低它的温度?

  生:交流,解决问题。

  师语:若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被研究的问题,关于这两方面,你有什么改进意见。

  生:交流、评估,教师做总结性发言。

  (教师赠语:科学靠我们发现、探究、改进──科学永无止境)

  (此环节教学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联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由评估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另一种探究思维程序;通过阅读得出结论→根据结论解释某些现象→再将此结论应用于生活中小问题做创造性改进、发展)

  四、小结与延伸(5分钟)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

  2.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出生活中电热危害的实例,学生课后分析原因,找出防止危害的办法;课后设计实验探究电热功率p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要求说出所需要的物品,并画出电路图。

  板书设计

  本文系原创作品,先在人教网上做内容展示,后要收录《物理教学案例与设计》,版权归人教网和作者本人所有,请勿转载!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186.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