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视频]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二、能力目标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电磁波.●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 km/s)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生甲]是电线传送的.[生乙]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生丙]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师]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进行新课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板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板书][师]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生甲]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生乙]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师]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生甲]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生乙]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师]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生甲]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乙]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生丙]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12[生丁]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生戊]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己]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师]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生乙]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师]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c=λfc=2.99792458×108 m/s=3×105 km/s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大家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看完后小结本节内容.三、小结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此题要求学生知道波长、频率和速度关系,根据c=λf,得出此立体声广播的波长是3.08 m.2.学生通过此题可以知道收音机选台指示盘上的数字、单位,了解其物理意义.3.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4.略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080.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