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物理教案-光的折射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用具:

       光具盘、平行光源(调压器不能放得太矮便于掌握)、玻璃水槽、水彩笔、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碗筷(每人1个)、水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好不好?请大家将准备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着碗底,将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么变化?再将你桌上的筷子象我这样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从侧面观察筷子在水面处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学生实验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变浅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变弯了。

              “这是为什么呢?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  ——《光的折射》。”

                     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  光的折射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再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怎样?”

学生回答。

“对,会发生变化”

“象这些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学生看多媒体识记概念,教师板书:[1.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

“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

我用一条直线表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气,下面是玻璃。”

①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入射光线

                      i 入射角

          空气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线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这一条从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体强调: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这个折射光路图中的折射角为多少度?请大家不要错误的认为是90度,因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看图中的折射角现在正逐渐减小,最后减小到了0度。”

②          演示实验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在光具盘上找出分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师指出,学生确认。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实验一,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a.学生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b.改变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和变化后的大小。

c.垂直入射时,观察光线方向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是在法线的同侧还是分居在它的两侧?

b.折射光线是偏向还是偏离法线?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c.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是否随着增大?入射角减小后呢?

d.当入射角改变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否改变?折射光线向哪边偏折?

e.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③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也回答得非常正确。请一位同学把我们刚才回答的问题综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_______光线与______光线、_______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______;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_______;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教师揭示:“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把这段话读一遍,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识记:“请同学们再把光的折射规律读一遍”

④          学生猜想:(多媒体演示猜想的三种可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个光路图是否正确?现在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请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现在的折射光线将怎样射出?”

⑤          演示实验五: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为了证实大家的猜想,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请一位同学用笔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分别做上一个标记。

现在我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请同学观察现在折射光线的位置。”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猜对了吗?请大家通过屏幕上的两个光路图对比,说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书:[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⑥          小结光从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气的情况: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我觉得刚才我们所学习的光的折射规律有点美中不足,它只总结了光空气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质中的情况,没有介绍光从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的情况。下面我们结合实验现象把它补充完整,光从水、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学生自已小结,教师板书光路图。

学生回答。

⑦          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图。”

完成下列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玻璃                         玻璃

          

      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向法线。”

              “同样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离法线。”

3.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①          回到引入新课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我们做的那个小实验吗?现在我们就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碗变浅和筷子变弯的原因。”

多媒体演示:碗变浅的原因。

“从碗底S点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眼晴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好像是从S1射来的,眼睛看到的是S点的虚像S1,S1在S的上方,所以看起来碗底升高,碗变浅了。”

“你明白了吗?请你解释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请学生回答。

“哪么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学生看演示并讨论。

学生回答:筷子变弯的原因。

②          学生看书:看眼睛受骗这一框。

“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受骗这一框自已看一下。”

板书:[3.眼睛受骗]

“眼睛受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刚才我们所解释的两个例子是否属于眼睛受骗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如何看见桶底物体。

    “学习了眼睛受骗,我来考考你。我有一样东西放在了这个桶里,你们看得见吗?谁能用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知识来让大家都能看清我桶里的东西。不能移动我的桶和这个摄像头。”

三.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我们首先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后我们通过实验小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光从……”

“我们认识的光的折射现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四.作业 

见油印资料。

                     订正作业 。

五.结束

“同学们,其实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如:由于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太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了折射,所以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看见了太阳升高了的虚像,好象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又例如: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气的过程中发生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方望去,就觉得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的一样。这就是美丽的海市蜃楼现象。希望各位同学努力学习,改造自然,将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971.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