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_声音的特征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⑸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 ⑵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 ⑵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及施教微略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 教学用具: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等。 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 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二、新课教学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 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 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 学生讨论…… 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 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

拨动形式

振动幅度

声音响度

轻轻拨

用力拨

学生活动:…… 换用二胡可以做同样的 实验。 演示实验两次用力大小不同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 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 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 中常用音阶来区分。 设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 学生讨论…… 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我们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 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出示钢尺) 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 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锯条长3/4锯条长结论归纳总结: ①振动快慢——频率      1秒内振动次数   单位:赫兹(hz) ②声音高低——音调 ③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音色 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 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 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 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 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 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②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 ③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 4、声音传播快慢 设问①: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生讨论…… 引出结论:声音传播快慢用声速表示 设问②:阅读课本14页开头相关内容,你能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①声音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每秒传播 340m ②声音在不同物质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较小,水中较大,钢铁中更大 三、巩固练习12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0.1 m/s,我们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写出三个有关的情景 2、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声音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的成绩准确吗?怎样做才能减少记录成绩误差? 3、音调和响度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1、课本第14页作业4题、5题 五、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征声音三要素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①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②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3、音色由发生体本身决定的4、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572.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