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精讲|电压基础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6.1
【基础知识精讲】
      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提供    迫使电荷定向移动
      电源       电压        电流
                 形成
电压用字母u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符号是v。还有kv、mv、 ,它们的关系是1kv=10 v=10 • 10 mv=(10 •10 )•10  。
 
【重点难点解析】
      电压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课本并未给它下定义。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它,以水流比拟电流,水压比拟电压,抽水机比拟电源。
    在左图中,抽水机工作时就使a处的水位比b处的高。因此a、b间就有一定的水压,该水压可使水从a处流向b处,形成水流。在右图中,电源工作时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因此电源的正、负极间就产生电压,该电压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但并不是存在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因为产生持续电流时还要求电路是闭合的。所以说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源、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是,电路中有电源,则电路中肯定有电压,但不一定有电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时,则电路中肯定会有电源,也有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水压是指水的压力或压强,本质是力的概念;电压是在两点间移动单位正电荷时电流做的功,本质上是功或能的概念。
 
    例1   关于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电路中有足够的电子,电路中就有持续的电流
    b.用带电体在电路中做电源,电路中就有持续的电流
    c.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电路中就有持续的电流
    d.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有持续电流
    解析   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必须有两个条件。即一是电路要闭合,二是电路中有电源,有电源才能提供电压。所以选c,而a、b、d都没有全面地说出二个条件。
    例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压是指水的压强,电压是指电的压强
    b.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导体上的电量越多,则电流通过该导体所做的功也越多
    c.当闭合电路断开时,因为电路中的电流为0,所以电源的电压也为0
    d.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解析   电压的本质是功或能,电压越大,说明移动电荷时做的功越多,故a不对,b正确。电源两端的电压反映的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跟外电路是否接通无关,故c不对。d是正确的。123
 
【难题巧解点拨】
    例   按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为什么要强调电源外部?
    解析  见重点难点分析右图所示电流的形成,“•”代表正电荷,它们从电源正极经过导体、电灯流向负极,因此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但是在电源内部这种电荷的移动并未停止,正电荷不断的从负极流向正极,因此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都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在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时要加上电源外部这一条件。
 
【课本难题解答】
    想想议议:你早已知道,要使用电器工作,电路中必须接入电源,学过这一节的知识后,你能进一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解析   该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电流、电压、电源三者的关系,用电器工作时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                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相当于      mv=          。
      答案:36  36000  3.6×10
      例2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b.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
      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当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必有电流
      d.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电路中必有电源且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解析  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电流强度,故a正确;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故b不正确;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见难点解析),故c不正确,d正确。
 

【同步达纲练习】
一、填空题
    1._    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       的装置。电源正极聚集            ,
负极聚集       ,在电源的正、负极间就产生       。不同的电源在电源两端产生的
        不同。
    2.国际上常用字母      表示电压,电压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3.一节干电池电压是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123
    4.单位换算:
    (1)850 v=         mv=        v=           kv
(2)6.3kv=          v=        mv=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电源、电压、电流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和电流         b.有持续电流的同时,一定有电压和电源
    c.有电压则一定有电源和电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36v=(36÷1000)kv=36×l0-3kv    b.380v=380v÷1000v=0.38kv
    c.220v=220v×1000mv=2.2×105mv    d,150mv=150mv÷1000mv=0.15v
    3.关于电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原因
    b.保持电路中有一定电压,电路中才能有持续电流
    c.电压只能使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它的正极聚集的正电荷和负极聚集的负电荷产生的
 
【知识验证实验】
    小红家的家庭电路进户开关上安装着漏电保护器,上面写着下表的一些
数据,请将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
   
20a           v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300ma
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    15      
漏电分断时间       <0.1______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电压,电压,正电荷,负电荷,电压,电压   2.u,伏特,伏,v   3.1.5v,不高于 36,220   4.0.85,8.5×10-4  8.5×10-7,6300.6.3×106,6.3×109   
二、1.b   2.a   3.c
【知识验证实验】
220v      15 ma      0.1s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543.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