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等奖_《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

  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

  课题:§3.2 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手耳并用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1234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板书:

  声音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板书:

  声音                                         振动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频率:振动的快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1234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进行实验

  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木槌敲小木鱼,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木鱼,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音叉,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3:用手指拨动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时,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手指靠下时,音调低。

  生4:……

  生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同样的力敲大小木鱼时,它们的振动频率有何不同?

  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大个子同学与小个子同学跑步时,他们蹬腿的频率如何?能将这个现象与我们刚才的实验类比吗?

  学生总结出:

  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

  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管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板书:(将音调与频率用箭头联系起来)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

  听一听、议一议: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板书: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1234

  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六)课堂练习:

  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课堂练习后音乐欣赏:

  欣赏男低音john denver与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体会音调的高与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学习。

  课外知识拓展:

  自学课本p41 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理解不同乐器改变音调和响度的方法。

  参考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和水瓶琴。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476.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