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变化量指什么]速度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初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时  间:XX、9、29。      课 时: 1课时

地  点:物理多媒体实验室。    授课人聊天。

课    题:§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  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  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  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  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      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      及所用的      ,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全程  s1=100m

t1=10s

v1=

上半段 s2=50m

t2=6s

v2=

下半段 s3=

t3=

v3=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  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  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观点:不对。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
        ③如题⑸所示

      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

      ⑸s3=50cm;  t3=4s;  v1=10cm/s;  v2=8.3cm/s;  v3=13.3cm/s 12

a组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用________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答案:斜面;小球;秒表;挡板;刻度尺;刻度尺;秒表

  2. 如图所示是一位学生测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平均速度实验图。b是斜面ac的中点。用刻度尺测得sab=80cm ,右方表内一格代表一秒,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在下方的实验表格内填好应填的数据。

答案:ab: 0.8m;4s;0.2m/s    bc:
            0.8m;3s;0.3m/s    ac: 1.6m;7s;0.23m/s
b组

  1.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李丽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

10m

20m

30m

40m

时间

3.2s

5.3s

6.8s

9.2s

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李丽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

  ⑴从起跑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⑵从10m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⑶从30m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⑴3.1;   ⑵5.6;   ⑶4.2)

2.

s1=

s2=

s3=

t1=

t2=

t3=

v1=

v2=

v3=

结论:小车作       运动。
(答案:150m;200m;300m   10s;10s;10s   15m/s;20m/s;30m/s               变速直线)

c组

猜想一下你在百米赛跑中的速度越来越慢,是先慢后快,还是……怎样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能和同学们想办法完成这次实验探究活动吗?请将这次探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提示]:设计实验:⑴路程分几段
          
                  ⑵各段时间如何测量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473.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