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视频]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25-1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

实验特点
(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
(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

教法建议

1.实验的组织

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

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

2.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

(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热开水的温度: 教室气温:

手指的感觉

估计温度 ℃

实测温度  ℃

(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

  

  

  

按如1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

接下来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48页)上的步骤,先记录教室气温,然后测出刚倒入杯内热水的温度,记录在上的表格上.

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与教室的温度相同为止.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估计温度和实测温度可能有较大差别.因此,本实验不能提出具体的误差要求,也不要批评.要保证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数据.

3.  处理数据

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单位为min(分钟);

纵轴为温度,单位为℃.按照记录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记录下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点、难点解析】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开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时(稍停片刻开始下降),就是开水的温度。水的最低温度是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下降时的温度,此时,与教室的温度相同。

教学过程 

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示范测温操作

上课开始,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复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测水温的示范操作。例如:

(1)    下列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使用温度计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通过此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答案:错误的有图A、图B、图C。图A玻璃泡碰了容器的壁;图B玻璃泡碰了容器的底;图C玻璃泡未全部浸入液体;图D正确。

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不能用温度计做搅拌器搅拌液体。

(2)指出读温度计示数的正确方法是下列情况中的哪种情况?

正确方法是B。

2. 

实验步骤:

(1)测出教室的温度,记在表头上。

(2)倒一杯热开水,用温度计测出它的温度,记在表各中。

(3)让开水冷却到你的手指可以插进去但还觉得烫的程度,估计这时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实际测量。把这次及以后每次的估计值和实测值都记在表格里。

继续让水冷却,到手指伸进去觉得热的程度;到手指伸进区觉得不热的程度。每次都事先估计水的温度,然后用温度计实际测量。把每次测量的温度值计在表格里。

热开水的温度:                       教室气温:

手指的感觉

估计温度 ℃

实测温度  ℃

(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

  

  

  

3.  处理数据,分析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1)横坐标轴每一格代表1分钟;

纵坐标轴每一格根据教室的温度和开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标度。

(2)把每一个时间对应的温度在

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  结论: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温度

【课题】体验物体的温度
【组织形式】学生个人或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体验一些温度的感觉(常温),查阅低温的资料,查阅高温的资料.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164360.html

  • 【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

    发布于:2025-11-08

    详细阅读
  • 【密度的公式】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的计算公式. 3.知道是物质的特性,在一ㄌ跫拢治镏实拿芏仁且欢ǖ模? P>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

    发布于:2025-11-08

    详细阅读
  • 速度和平均速度有什么区别|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 秒”和“千米 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于实践,并...

    发布于:2025-11-08

    详细阅读
  • 照相机|照相机

    授课人张 伟单位大庆二十五中授课时间 授 课题 目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三节 授 课 目 标知识目标1 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2 成像的原理,3 了解的结构,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

    发布于:2025-11-08

    详细阅读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课题第六章 第一节 执教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2. 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 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重点理解并掌握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难点...

    发布于:2025-11-08

    详细阅读
  •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

    发布于:2025-11-07

    详细阅读
  •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平面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的应用 2 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

    发布于:2025-11-07

    详细阅读
  • 【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及讨论】长度的测量误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

    发布于:2025-11-07

    详细阅读
  • 重力传感器|《重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题引入 确定问题 探究活动 展示结论 教学环节我们大家先一起来看一段太空船模拟舱的片段。播放课件(太空船中人漂浮) 而我们在地球上大家都是“脚踏实地”站得很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出去的粉笔为什么会...

    发布于:2025-11-07

    详细阅读
  •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设计: 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二、具体步骤:...

    发布于:2025-1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