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实验结论】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地记录测量值.
2.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会正确地观察和读数.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以及盒内砝码组成)
对比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区别,观察量筒和量杯上标有的单位,它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表示的体积是多少?
2.培养实验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天平的使用,使学生提高对平衡美、对称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主要目的是练习使用天平称质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同时,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对于称固体的质量.教材中之所以选择三个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让学生称量,是为了与下一节内容衔接,为学习密度知识作准备.
教法建议
本节是实验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实验法为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本节重点、难点分析
1.天平的使用
上节课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而且又较难掌握,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上.
在天平调节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未经调节的天平是不平衡的,称出的质量也不准确,因此必须事先将天平调平衡,在天平调节环节中,边讲解、边示范、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节天平中应要求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游码和标尺,认识最小称量值,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3)观察天平初始状态,确定调节螺母的移动方向;(4)进行调节,判断是否平衡,再调节,直至平衡.
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这个问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使用前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量筒,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量筒(杯)的单位,并找到它标在仪器上的位置.
(2)弄清量筒(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3)测量时应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
(4)观察时,液面如果是凹形的应以凹形液面底部为准,若是凸形的,要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墨水瓶、木块、铁块、铝块、幻灯片、投影仪、视频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认真观察天平(复习),认真观察量筒和量杯,首先是整体观察,观察它们的构造,然后对比观察,观察它们构造的不同点,最后细致观察,观察它们上面标有的单位,观察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2.实验:测量固体的质量.
3.实验: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
4.讨论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5.讨论测一张邮票质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设计示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物体的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
2.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仪器是什么?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最后落实到实验课主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方案二:教师将一些邮票、丝线、大头针、食用油实物展示给学生(也可展示图片),提问“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一卷丝线的质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勺食用油的质量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练习天平的调节
(教师可将幻灯片投影到屏幕上,或使用视频,演示天平的调节.)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向学生指明 :放天平时,要合理安排实验中各种仪器在桌面上的合理布局,仪器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实验过程中不能再移动天平,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指导学生观察游码、标尺,认识最小刻度值,并把游码拨到零刻线的位置.
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观察一下指针偏向哪边,确定螺母的调节方向,再调节.
学生练习调节天平,教师巡视指导.
调节天平的操作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在调节天平过程中,若指针偏向标尺右侧,就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端旋动,若指针偏向标尺左侧,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右侧旋动.
明确:所谓天平的平衡,就是调节横梁螺母观察天平指针的摆动是否相对分度盘中间位置静止或等幅摆动.
2.实验: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提问: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哪个盘里?砝码应放在哪个盘里?用什么方法拿取砝码?
明确: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调节天平先让天平平衡,而当在左盘里放入被测物体时又破坏了这个平衡,再通过加减右盘中的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数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放入被测物体后,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只允许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决不允许再旋动平衡螺母.
引导学生设计测固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长方木块(g)
长方铝块(g)
长方铁块(g)
学生测量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小心谨慎地操作,认真进行测量,细心真实地记录测量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实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时往往需要称一定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这时就需要我们测出液体的体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者量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量筒和量杯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教师利用实物介绍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构造,并指出其相 同点和不同点.
请同学说一下量筒和量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上边都有刻度,每隔一定数量的小刻度就有一个大刻度,上边标着数值,最上边标有字母ml.老师讲解“ml表示毫升,1毫升是1立方厘米”.
由学生归纳总结量筒和量杯的不同点.
这时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量筒和量杯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应做成复合片,可以复合不同的液面,复合人观察时的视线),以强化学生对量筒(杯)的认识.并请学生说出投影幕布上所显示的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值.
请同学们往量筒中倒一些水,观察液面形状,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应注意:
①液面的形状是凹形的.
②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 要以凹形水面底部为准,视线要与凹形水面底部相平.
③要把量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如果量筒中装入水银,则液面是凸起的,观察时应以凸形液面顶部为准.
教师打开投影仪,用复合片显示几个不同位置的液面,让学生练习读数(包括凸形)
(2)测量液体的质量
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认识用减液法测一定体积的液体质量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体积数应大于要求测的液体体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达到要求的体积值,比如100ml.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烧杯内剩下的液体的质量,设它为
④100ml液体的质量就等于 减
(3)引导学生设计用天平测液体质量的记录表格
空烧杯的质量(g)
烧杯和水的质量(g)
水的质量(g)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桌子上的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并摆放整齐.
(三)总结、扩展
请同学们回答“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指出我们无法直接用天平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但我们可以称出若干张相同邮票的总质量,用质量数除以张数就是一张邮票的质量.
介绍“累积法”.
学习长度测量时,测一张纸的厚度使用的方法和测一张邮票的质量的方法是相同的.虽然一个是测物体质量,一个是测长度,但思路一样,都是用累积的方法.
提问“今天的实验中称的木块、铁块、铝块,体积大小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水、酒精的体积都是100ml,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从测量值可以看出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回去考虑.”为下一节课“密度”的教学打下伏笔.
探究活动
质量测量精确度
【课题】调查质量测量的精确度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各种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不同场合下使用其精确度,例如托盘天平测量中药的质量、物理天平测量金的质量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自制测量工具——天平
【课题】自制测量工具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可选择各种方便易找的材料制作天平,与实际天平对照,努力改进,提高精确度.
【备注】
1、写出制作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164359.html
-
【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
-
【密度的公式】密度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的计算公式. 3.知道是物质的特性,在一ㄌ跫拢治镏实拿芏仁且欢ǖ模? P>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
-
速度和平均速度有什么区别|速度和平均速度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 秒”和“千米 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于实践,并...
-
照相机|照相机详细阅读
授课人张 伟单位大庆二十五中授课时间 授 课题 目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三节 授 课 目 标知识目标1 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2 成像的原理,3 了解的结构,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详细阅读
课题第六章 第一节 执教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2. 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 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重点理解并掌握规律,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难点...
-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
-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平面镜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的应用 2 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
-
【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及讨论】长度的测量误差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
-
重力传感器|《重力》详细阅读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题引入 确定问题 探究活动 展示结论 教学环节我们大家先一起来看一段太空船模拟舱的片段。播放课件(太空船中人漂浮) 而我们在地球上大家都是“脚踏实地”站得很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出去的粉笔为什么会...
-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详细阅读
一、教学设计: 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二、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