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精华题|初二数学精华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12-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考点扫描: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些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名师精讲:

1.不等式的概念: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那a+c>b+c(或a–c>b–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且c>0,那么ac>bc(或>)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用式子表示:如果a>b,且c<0,那么ac<bc(或<)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对不等式变形的重要依据。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类似,但等式的结论是“仍是等式”,而不等式的结论则是“不等号方向不变或改变”。在运用性质(2)和性质(3)时,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首先认清这个数的性质符号,从而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

中考典例:

1.(天津市)若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1 B、>1 C、–a>–b D、a–b>0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评析: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不变;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正数不等号不变;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因此a>b,所以a、b均可为负数也可为正数,所以A、B选项都不对,C选项不等号的方向没改变,所以也不对,因a>b,(a、b代表的是任意数)所以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运用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D。

真题专练

1.(北京海淀区)比较大小:当实数a<0时,1+a 1–a(填“<”或“>”)

2.(广东省)已知实数a、b满足ab>0,a+b<0,则满足条件的实数a、b可分别为 (写出满足条件的两个数即可)。

3.(北京西城区)如果a>b,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3>b–3 B、3a>3b
C、> D、–a>–b

4.(北京海淀区)若a–b<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a>b B、ab>0 C、 D、–a>–b

5.(天津市)若a>b,且c为实数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ac>bc B、ac<bc C、ac2>bc2 D、ac2≥bc2

6.(荆门市)已知a、b、c是有理数,且a>b>c,那么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a+b>b+c B、a–b>b–c C、ab>bc D、

答案:
1、< 2、–1,–2 3、D 4、D

5、D(提示:按c>0、c=0、c<0三种情况讨论)

6、A(提示:a、b、c是任意有理数,所以C、D不对,当C是负数或0时B不对,因a>c故a+b>b+c)

不等式的解集

考点扫描:

1.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2.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名师精讲:

1.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一般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有无数多个解。

2.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后者是指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的集合。但二者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即所有解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个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如5x>10的解集是x>2,它的解集仍是一个不等式,这种表示法简单明了,容易知道哪些数不是原不等式的解。

(2)用数轴表示:它的优点是数形结合、直观形象,尤其是在解较复杂的不等式或解不等式组时,易于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当解集包括端点时,在端点处画实心圆圈,否则,画空心圆圈。

中考典例:

(龙岩市、宁德市)不等式2x+10>3的解集是

考点:不等式的解集

评析:不等式的解集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组成的集合。该题可用不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减10,然后两边再除以2,求得解集为x>。

真题专练

1.(石家庄市)不等式–6x>4的解集是( )
A、x> B、x< C、x> D、x<

2.(宜昌市)如果不等式(a–1)x>a–1的解集是x<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3.(徐州市)不等式5x–4<6x的解集是

4.(西安市)若代数式3x+4的值不大于0,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 B、x≥ C、x≤- D、x<–

答案:

1、B;

2、a<1(提示:因为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所以a–1<0,即a<1);

3、x>–4;

4、C(提示:3x+4的值不大于0,即得不等式3x+4≤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2111.html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二次根式性质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都需要来...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看图编题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数学教案-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5)通过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启发、总结、提高,类比探讨,讨论分析,启发式. 三、重点...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最简二次根式表_数学教案-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二次根式的化简题|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 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母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与应用公式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是证明同一三角形中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而在推论中提到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这条重要性质也是证明两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垂直平提供了方法...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 一元二次方程初三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 :...

    发布于:2012-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