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25-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很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验根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的解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5.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方程解法.

四、教学手段

演示法和同学练习相结合,以练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引入新课

1.提问: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

解:(1)当 时,

左边=,

右边=0,

∴左边=右边,

(2)

(3)

3、在本章开始我们曾提出一个问题,经过分析得到问题的量为两个分式: , 根据量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所见过的方程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种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式方程.

(二)新课

板书课题:

板书: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投影)

(1) ; (2) ; (3) ;

(4) ; (5)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5)是分式方程.

1、如何求解方程 ?

先由同学讨论如何解这个方程.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由于我们比较熟悉整式方程的解法,所以要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其关键是去掉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如何去掉?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解: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x(x-6)得

90(x-6)=60x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18.

如果我们想检验一下这种方法,就需要检验一下所求出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检验:把x=18代入原方程

,

左边=右边

∴x=18是原方程的解.

2、如何解方程 ?

此题可由学生讨论解决.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1)(x-1),得整式方程x+1=2

解整式方程,得x=1.

x=1时原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检验:将x=1代入原方程,可知x=1使分式方程两边的分式分母均为零,这两个分式没意义,因此x=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讨论:1、2两题都是方程两边同除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2求出的x=1不是原方程的解,而我们又得到了x=1呢?

分析:方程同解原理2指出:方程的两边都乘以不等于零的同一个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在解1中,方程两边都乘以x(x-6),接着求出x=18,而当x=18时,2(x+5)=216,所以相当于方程两边都乘以16(≠0),因此所得的整式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在解2中,方程两边都乘以(x+1)(x-1),接着求出x=1,相当于方程两边都乘以零,结果使原方程无意义,这样得到的整式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

像这样,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注意:由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要去分母就必须同乘一个整式,但整式可能为零,不能满足方程变换同解的原则,就使得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后就必须检验.

由此可以想到,只要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所乘的整式(即最简公分母),若该式的值不等于零,则是原方程的根;若该式的值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如能保证求解过程正确,则这种验根方法比较简便.

例1、解方程

对于例题给学生示范做题的格式、步骤. (投影显示步骤格式)

解:方程两边同乘x(x-2),约去分母,得

5(x-2)=7x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5.

检验:把x=-5代入最简公分母

x(x-2)=35≠0,

∴x=-5是原方程的解.

例2、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2),约去分母,得

1=x-1-3(x-2). ( -3这项不要忘乘)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

检验:当x=2时,代入最简公分母(x-2)=0,

∴x=2是增根,

∴原方程无解.

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解题格式步骤完成.

(三)总结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四)练习

教材P.98中1由学生在黑板上写,教师订正.

六、作业 

教材P.101中1.

七、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64239.html

  • 分式的加减法_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反思|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 因为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的概念及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但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四边形问题的基础,也是...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数学作图题]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含有...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反思|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