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作图】基本作图

八年级数学教案 2025-1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

(2)掌握五种,明确尺规作图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作图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严谨。

(2)体会数学作图语言和图形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五个,作图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

教学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

教学用具: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一些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在学习中常常感到需要有准确、方便的画图方法,画出符合条件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学习这种几何作图方法.

1、阅读教材,理解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回答问题:

(1)尺规作图:在几何里,把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学生使用的尺子都有刻度,这里告诉学生,直尺是用来画直线的,或者延长线段、射线成直线的.我们作图时,可以使用一般的刻度尺、三角板,只要不用它们去度量长度,就是这里所说的直尺)

(2):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

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组成的,第一册里曾讲过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这是一种,下面再介绍几种:

练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讲解例题,熟悉语言

教师边作图边用语言叙述作法,让学生听懂。

前面我们学会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公理时曾经已知三边画三角形得到边边边公理而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进而达到角相等的目的.

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分析:解作图题的方法与证明题解法不相同,它一般应包括已知,求作。对于作图首先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即要写出题目的已知、求作、作法、证明。

已知: AOB

求作: 使 = AOB

分析:假设∠A"O"B"已作出,且∠A"O"B"=∠AOB,如图2,在OA、OB、O"A"、O"B"上取点C、D、C"、D",使OC=OD=O"C"=O"D",那么△COD≌△C"O"D".

由此可知,要作出∠A"O"B",使∠A"O"B"=∠AOB,只要作出△O"C"D",使O"C"=OC,O"D"=OD,C"D"=CD,这就是前面学过的“已知三边画三角形”.

作法:1、作射线

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交OB于D

3、以点 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 于

4、以点 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

5、经过点 作射线 。 就是所求的角

证明:连结CD、C"D",由作法可知

△C"O"D≌△COD(SSS)

∴ ∠C"O"D"=∠CO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即∠A"O"B"=∠AOB.

说明:作图题的证明,常以作法为根据,只要“作法”中写明了作的是什么,证明中就可以用它作根据去证明.注意,在作图题的“证明”中,一般过程都写得比较简单.如这个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地方,把条件省略了.

练习:如图3,在∠AOB的外部作∠AOC,使∠AOC=∠AOB.

首先要求作图工具——直尺(无刻度)、圆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是什么,求作是什么?画出已知条件(一个角),写出已知、求作.在求作中先写出什么图形,再写使它合乎什么条件.

作法可让学生或教师作图,学生叙述作法.

让学生写出证明过程.

2.平分已知角

前面我们用量角器作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怎样用尺规来画已知角的平分线呢?

分析:如图4,假如∠AOB的平分线OC已经画出,在前面角的平分线的研究中,我们用折线的实验发现:如果有OE=OD,那么CE=CD.这个实验也启发我们:如果有OE=OD,CE=CD,那么OC平分∠AOB吗?

用“SSS”公理易证△OEC≌△ODC,∠EOC=∠DOC,即OC平分∠AOB.于是容易看出,要作∠AOB的平分线OC,在于怎样才能找到起关键作用的点C?

怎样确定点C呢?不难看出,为了确定C点,必须先找点E、D.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D、E,那么OD=OE吗?再分别以D、E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设两弧交于点C,那么CD=CE吗?而D、E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有一交点时,怎样的长度才“适当”呢?

已知:∠AOB如图5

求作:射线OC,使∠AOC=∠BOC.

作法:(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

(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在 内,两弧交于点C.

(3)作射线OC.

OC就是所求的射线.

证明:连结CD、CE,由作法可知

△ODC≌△OEC

∴∠COD=∠CO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AOC=∠BOC.

小结:

(1)1、2有一个不同之点,即2要把射线OC作在∠AOB内部,位置有指定性,1所作的∠A"O"B"并不受∠AOB的位置限制,但通常把∠A"O"B"作在∠AOB的近旁.

(2)作图工具只限直尺和圆规,用铅笔画图,并保留作图过程中的辅助线(作图痕迹).

(3)只画图的题,要求画完图,写明所求作的图形.如中要写出“∠A"O"B"就是所求的角.”
  第 1 2 页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uxuejiaoan/164208.html

  • 分式的加减法_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反思|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 因为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的概念及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但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四边形问题的基础,也是...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怎么求_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2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程序 教学难点 :准确用计算器求解一个...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数学作图题]作图题举例

    (1)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根据基本作图作出符合要求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题同一般画图题不同,它规定只准用直尺和圆规为工具,而且每一步作图都必须有根有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以后复杂的作图题常用基本作图中的三角形作基础,通过三角形来完成。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如何...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含有...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反思|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

    发布于:2025-11-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