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下)中国版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
生:人种不同。
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
【板书】       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
第一课时
一、  三大人种
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
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
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
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貌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替)
【板书小结】 白种人体貌特征: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黄色人种体貌特征: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黑种人体貌特征: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
师:那么,我们属于哪一种人种呢?
生:黄色人种。
承转:不同人种之间有交往吗?(引导学生阅读“文化交流的见证”)
生:有。
师:其他人种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生:阅读课文p50第1、2、3、4段,看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e,让学生指图说出不同人种的分布。
【板书小结】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  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那么,人种的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战其间,希特勒屠杀尢太人;美国的种族歧视。他们有没有优劣之分?(指导学生阅读“人种特征的形成”资料)
生:人种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在三大人种交界的地带和人口迁移频繁的地区,还生活着混血儿,他们之间没有种族优劣之分,只有体貌的差异。
承转:人的生产与生活都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各异,那么,人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否平衡?
【板书】二、人口的分布
师:指导学生读图f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
生: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人口密集(200人平方千米/以上)。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地区人口稀少(1人/平方千米)。
师: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生:读课文p51页。是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素影响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
师:指导学生读图g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1、人口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人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读图思考回答,1、在高纬度的地区人口稀疏,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因为纬度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自然条件越恶劣,人类生存困难。2、北半球的人口多,南半球的人口少。因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各国也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北半球的人口比南半球的人口要多。12345678910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了解人种的区别是依据体貌特征来分的,没有优劣之分。以及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种的形成与分布也不同,在自然条件优越和社会经济好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各人种的其他特征现状,看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种族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
3.能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4.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5.学会分析人口增长率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掌握问题
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世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1:标题
出示幻灯片2: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习新课: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3:《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
(1)1750—18xx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逐渐加快)
(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
出示幻灯片4: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6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
(60亿,1999年10月12日)
出示幻灯片5:“资料:地球上的第60亿位居民”
活动(一)p65页第1题,让学生读p65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出示幻灯片6:《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它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增长也就越快。)
出示幻灯片7: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如何计算?
(让学生阅读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总数×100%)
出示幻灯片8: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减少。
出示幻灯片9:举例计算人口增长率
活动(二)p65页第2题,让学生回答并提问: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高?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最低?
出示幻灯片10:图《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速度》
提问: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地区?最慢的是哪一个地区?
出示幻灯片1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好还是低好?为什么?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必须同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果增长率过高,可能会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贫困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过低,可能会造成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12345678910
出示幻灯片12: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愈来愈快。活动(三)让学生完成p66页图4-4《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并巡视,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名画折线图,一名画曲线图。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板书)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的程度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人口密度)
出示幻灯13:什么是人口密度?它是如何计算的?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地区面积<</span>单位:人/平方千米>)
出示幻灯片14:计算临盘地区的人口密度
活动(四)让学生填p67页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是怎样的?
让学生读p66页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回答: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大于200人)
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有哪些?(每平方千米小于1人)
出示幻灯片15:指图讲解世界人口的分布
出示幻灯片16: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至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原因我们下一节再讲。
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世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率情况、人口曲线图的绘制、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等知识,希望对同学的日常生活有用。
出示幻灯片17、18:
巩固性测试题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和               决定的。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3.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
4.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上看,亚洲的               和               部               洲和               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5.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1999年出生并成活婴儿25000人,死亡15000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6.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那么,我国的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12345678910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教学关键:通过读图,分组完成。
四、教学方法:读书法、读图指导法等。
五、学法:读图查找法、填表比较法、练习法等。
六、教师准备: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
七、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课前交流用英语宣布上课并提问。1、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2、画表格,指导生读图。     2、图文对照、查找答案、填表格(写语言分布)  
3、组织活动。             3、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插入北京之行实例。       4、生配合听并回答师提问。
5、组织学生读图。          5、自画表格完成三大宗教学习内容。
6、达标练习。            6、知识运用能力提高。
7、总结并板书课题。         7、生总结所学内容(语言和宗教)。
九、达标过程
<</span>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感交流,精彩过渡
师以闲聊的方式与学生就单元测试情况进行交流,肯定学生成绩,鼓励学生干劲,展现学习风彩,恰到好处时用英语宣布上课。
2师宣布:(class begin。 good mrning class)
1、生听,并群情激昂的表示一展自己的风彩。
2、good mrning teacher.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同学们,我们刚才的课前交流和相互问候共用了哪几种语言?你学到或听到的还有哪种语言?你会说吗?全世界主要使用语言有哪几种?它们分布在什么地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的主要语言”(师板书世界主要语言)
3、指名做答:我们用了两种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英语。
4、还有俄语、蒙语……
5、生试说蒙语
6、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图,进入学习状态。
<</span>二>、世界主要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读图b“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提问:世界主要语言有哪几种?
2、师画表,师生共同完成汉语、英语的分布,其它四种语言的分布区,生分组完成。
世界主要语言
语种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3、能力培养
(1)       美国以南的美洲为何称拉丁美洲?
(2)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什么语言?为什么?
(3)       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4、师小结,鼓励学生的观点。
5、师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
1999年,我和五名同志被奈曼旗教研室派到首都北京学习。一天晚上,我们一同到天安门广场游玩。那时有很多老外,随行中有一人提出和老外照像做为留念。但苦于不会外语,无法沟通。我初中学过英语,便自告奋勇地与老外打招呼。12345678910
我:how do you do !
老外:how do you do !
我与老外握手。
我:can you help me ?
老外:yes i can !
同学们,谁来翻译我与老外的对话?
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很好,是个翻译家的料!但后来,老外又说了一些外语,我就听不懂了。于是我拉住老外,又指一指照相机,做出合影的姿势。老外恍然大悟,便大声地说了句“原来是合影啊!来来,都来吧……”原来老外会汉语。我听后很是吃惊,也很脸红。……通过交谈,我知道他原来是加拿大的,专门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于是我又非常自豪,因为我看到了希望。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我看到了什么希望?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1、生读图回答: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2、共同读图,并完成表格中汉语、英语的分布区。
3、生分四组完成其它四种语言的分布。
4、学生读图填表,分组合作。
5、指四名学生代表完成俄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表格的填写。
 
 
 
6、生填写西班牙语分布区后,师提出此问题,生读“探索”“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回答问题(1)。
7、生读课文回答问题(2)。主要是由英国人的迁移和海外殖民扩张。
8、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9、生认真听。(与5对应)
 
 
 
 
 
 
 
 
 
 
 
 
10、生翻译:“初次见面很高兴”,相互握手后,老师问老外:“你能帮助我吗?”老外说:“我能”。
 
 
 
 
 
 
 
 
11、看到了汉语传播到全世界的希望。
生坚定信念,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span>三>、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过渡:同学们,全世界有60多亿人,这些人操着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在科学技术落后的过去,人们无法解释超自然的现象,于是便产生了对超自然现象的崇拜,后来便产生了宗教。那么世界主要宗教有哪几种?它们的起源地、起源时间、主要分布区、典型建筑各是什么?请同学们读书并读“世界宗教分布”图,自行列表完成学习任务。
2、师巡视后板书列表
宗教名称
产生地区
分布地区
典型建筑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3、能力提高:怎样处理宗教问题?引导生读“尊重宗教习俗”,从而进行德育教育。
1、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图并列表做答。
 
 
 
 
 
 
 
 
2、生对照、完成填表任务。
 
 
 
 
 
 
3、生阅读p61尊重宗教习俗一段文字。
<</span>四>、整理小结,知识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一下笔记,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师根据生回答完成课题“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的书写。
2、知识运用:(投影出示)
(1)海尔集团想在埃及建立分厂,拟聘一名管理人员,该人员应会几种语言。
(2)三大宗教各起源于什么时间?
(3)以水均益的“高端访问”为例,说水均益所有语种……
(4)……
1、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语言和宗教”。12345678910
 
 
2、生答:(1)该人员应会汉语、阿拉伯语和英语。……
<</span>五>、反馈矫正
<</span>六>、课外作业:搜集有关宗教习俗的材料,同学间合作交流。
<</span>七>、附板书设计。
十、课后记:
1、本节课,老师采用创设情景,并用英语宣布上课和相互问候的方法,直接过渡到“世界主要语言”知识的教学,形象生动,水到渠成。
2、在德育教育“怎样把汉语发扬兴大“中,师发动学生说,此后结合自己在北京与外国人照相之事,提出汉语走向世界正成为可能,从而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很实用。
3、本节采用表格引领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读文读图,自主合作、控究,完成了所学内容,实用性强。
 
 
 
 
 
 
 
 
 
 
第三节聚落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 读图 举例 讲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四川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一生中有三大喜事: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可见,居住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新课教学]
第三节       聚落(板书)
一   城市和乡村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
1.  什么是聚落?
2.  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也就是人民生活居住的地方。这个词源于德文,意即居住地。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xx年。
承转: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知,人类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那么,乡村是这样形成的呢?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63页第1、2自然段。补充讲解:自然段。补充讲解:人类为了生存,必定希望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可以构成聚居。最早的人类,为了躲避风雨,御寒免晒,逃避野兽的袭击,或凿木为巢,或洞居穴隐。在漫长的采集和渔猎社会,人类经历过上百万年的穴居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才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当时的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落就需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方。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聚落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见的乡村聚落。
承转:当乡村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城市。
讲解:世界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xx年-公元前35xx年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定居农业同时出现。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前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出现了闲余的劳动力。这部分闲余的劳动力不再从事种植业,而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为主,于是乡村就演变成为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进一步扩大,集市便发展成为城市。12345678910
承转: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它们有什么差异呢?
讨论: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3页的两幅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城市和乡村在景观和职能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后,列表比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
聚落
类型
景   观   差   异
主  要  职  能
房屋
道路
广场
农田
乡村
低矮稀疏
土路


以发展农业为主
城市
高楼密集
马路


工商业、服务业等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和乡村之间不但景观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主要职能也不相同。这就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承转:无论是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具备不同的职能,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聚落。
指导学生看书65页的文字和景观图。想一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各自有哪些类型?自己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在乡村聚落里,既有农业村庄,又有牧民聚落,既有渔民之港,也有猎户之家。在城市聚落里有的偏重工业,有的偏重文化教育,有的偏重贸易,因此被人们冠以“工业重镇”、“文化之城”、“商贸中心”等美名。世界上还有许多具备多种职能的大城市,例如东京、纽约、巴黎、伦敦、墨西哥城等。
承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聚落与环境
    指导学生速读课本67、68页,并看图b、c、d、e、f思考:
1、 聚落与环境到底什么关系
2、 影响聚落的环境有哪些?
3、 不同时期影响聚落的环境因素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老师做总结:
1、聚落与环境要相适应。比如,图b中的村落依河而建,是因为这是干旱地区,村落要建在水源充足且用水方便的地方。图c中的村落为了避免洪涝的威胁,村落就建在高地上。
2、影响聚落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如地形、河流、土壤、气候条件等)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世界上一些河流冲击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和冲击平原上。
在人类聚落发展的早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人们仍然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们建筑城堡时,都非常关注城堡的安全和防卫。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与外界的联系都更密切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较小,而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日益明显。例如,大城市更容易出现在交通便利人文荟萃、商业发达的地区。
承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聚落被保存下来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聚落。那么,我们对待传统聚落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三  保护传统聚落
对于传统聚落中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
学生角色表演:请四位同学扮演四个不的角色,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
角色1:北京城建局领导
角色2: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商。
角色3:文化局局长
角色4:四合院的老住户12345678910
学生活动后老师引导: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因此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有许多传统聚落比如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西班牙的古城托莱多(图h)、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图i)、中国云南丽江古城(图j)。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对传统聚落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
 
 
 
作业  :教材69 页的复习题
 
第四章  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
【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全不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为5~10个小组,各组分别代表一些国家和地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新课引入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提问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同学之间有过冲突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呢?
过程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曾经有过的冲突及原因。
讲述 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经常发生一些冲突。
板书 国家和地区。
§活动一:认识国家和地区
设计意图: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国家及地区,熟悉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过程:让全体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⑵哪些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⑶在《世界政治地图》查出:1)地跨两洲的国家;2)地跨南北半球
的国家;3)地跨东西半球的国家;4)内陆国、邻海国、岛国。⑷国家之间的界线有些什么差异?学生看完图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活动2的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国界、领土的概念。国界往往是引起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例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战争。
§活动二: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
过程:⑴学生按组别分别代表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国。  ⑵结合教材上图5.1,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以上国家,并仔细观察,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已有的认识探讨一下它们的特点,作好记录。(提示学生注意找出面积较大的前六个国家)  ⑶讨论:这此国家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差异。⑷各组代表发言。(学生的答案可能集中在: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弱,文化、资源……)
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往往也是引起民族纠纷的主要因素)
板书:面积、人口、政治制度、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
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完成下表。(出示表格)12345678910
按面积排名
1
2
3
4
5
6
国    名
 
 
 
 
 
 
面    积
 
 
 
 
 
 
人    口
 
 
 
 
 
 
人口密度
 
 
 
 
 
 
教师补充:补充一些袖珍国家的资料。如梵蒂冈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1999年人口只有1380人。
过程:⑴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部分袖珍国。⑵动手计算:俄罗苍白面积是梵蒂冈的多少倍?中国的人口是梵蒂冈的多少倍?
⑶学生结合上表资料和袖珍国资料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会(也能够)回答出这些资料体现了世界上的国家有面积大小、人口多少之分,
而且差距很大。
内容:政治制度的不同。
过程:⑴学生说出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⑵学生解释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含义。
内容:自由地说出国家及地区间其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板书:其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
§活动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树立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观念。
过程:⑴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⑵讨论:应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⑶提出自己的建设,教师作鼓励性评价。⑷你希望未来是怎样一个世界。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下)
 
第二节:国际合作
【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
2.联合国的宗旨和组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官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由学生推选一们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2.学生预习教材并搜集世界最近时期有关经贸磨擦方面和地区冲突方面的信息资料以及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资料。(教师可具体指定内容,以免学生盲目搜集)按扮演角色各级别整理好资料,并理好发言稿,推选代表发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组织召开两个国际会议,讨论国际间的合作问题(同时板书:国际合作),主要是讨论解决巴以冲突问题的中国的入世问题。教师作为安南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秘书参加这两次会议。会议前,我将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情况向同学们作一下简介,以备大家对讨论中国入世问题的理解:世贸组织是……下面先请同学们推选的“安南秘书长”先生主持会议。
学生“安南”按会议程序主持会议(教师坐在该生旁边指点会议如何进行)。
(一)“安南”宣布大会开幕,并发表讲话:我宣布此次大会现在开幕,女士们、先生们,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共同发展。现在世界……,巴以冲突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和普遍关注,我现将巴以冲突问题提交大会审议,请大家讨论研究解决。
(二)巴以双方及安理会会员国代表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教师应提示各方代表:要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角度讨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得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应表明以军撤不撤军,如何撤军?巴方要求以方应怎样做,提请大会裁决。)12345678910
学生:巴方代表发言,主题是阐述请联合国干预以方并对其实施制裁的理由(列举以方的行为,如对巴方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毁坏等损失情况。)
学生:以方代表发言,阐述打击巴方的原因。
学生:其他国家代表发言,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措施。(如学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教师应加以引导以体现合作的精神,估计多数代表发言的观点可能是:以方应立即撤军,以土地换和平……)
(三)“安南”从代表们的发言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就此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并宣布照此安理会决议执行。
教师:小结,同时建议举行第二个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大会。同学们组织的联合国安理会开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召开这节课的第二个会议,讨论审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会前大家先看教材图5。9,让学生从中获得国际社会需要合作的一些启示,然后提示学生。1)中国的代表:围绕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国际社会的承诺这几方面思考讨论,如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一种承诺。2)其他国家的代表:围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同世界很多国家先后经历长达二十来年的艰苦谈判历程:中国入世后对世界各国有什么好外这两方面去讨论思考自己的观点,以便大会对中国入世问题进行表决。讲座两分钟后教师建议第二个活动开始。
学生:“总干事”主持会议
(一)“总干事”宣布会议开始,并请中方代表首先发言。
学生:中方代表根据老师的提示作陈述性发言。(中方其他代表可补充发言)
(二)“总干事”发言阐述其本人对中方过去工作的看法(看法应是积极的、有利和),并提议世贸组织成员国举手表决。
学生: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基于两个因素获得这个结论:大家是中国人,学生的童心会偏向自己的国家:教师前面的引导)(师生共同鼓掌欢庆)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完成后面的板书提纲。这节课的两个会议大家组织得很好,很成功。那么大家在这两个会议获得了些什么体会呢?同学们思考一下再发言。灵活处理学生答案,学生可能的回答——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板书)。中国入世说明中国需要同国际社会合作,国际社会也需要同中国合作。中国需要合作,世界各国都需要合作。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p94a、b图,并思考现在国际合作中存在着什么现象。再问:这两个会议体现了在哪些方面需要国际合作?学生思考回答——在政治、经济方面(板书)。那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体会,国际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合作,请举例。学生思考回答——中国人穿西装、吃西餐是服装、饮食文化合作交流的结果,航海家麦哲伦使用的指南针是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结果(板书)。大家再想一想:本节课的两会议都体现了联合国这一重大国际组织的作用,对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对,只有安理会会议表明了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板书:联合国的作用)。除了联合国这个组织,大家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板书:其他国际组织)?知道——非统组织、欧盟……
结束语:这节课,我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
国际合作(活动前已板书)
①很重要:
②主要领域:政治、经济、文化……
③联合国的作用:
④其他国际组织:12345678910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548.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