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交流与互补的意义_区域差异,交流互补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整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难点──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方法:
本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载体,以练习为手段,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巩固知识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的“互动、交流、探究式”的复习模式。
复习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共分为考点整合与知识梳理结合、疑点分析、走进中考、拓展提高四个环节。
学教过程:
【导入课题】
复习一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找出区域之间的差异,交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要点梳理】
首先找个同学结合地图说一下考点1的内容。(进入网络框架)
其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下面找个同学结合考点2对比一下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传统民居以什么为主,因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畜牧业非常发达,但其自然特征各不相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下面结合考点3看一下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和地表景观,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农业类型不同。找个同学说一下农业区的分布。
过渡: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并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现在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谁还有疑问?可以举手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老师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疑点分析】
疑点一:为什么说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学生分析。
承接:通过同学们分析,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而在这条界线南北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疑点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为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是决定北方和南方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熟练掌握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是辨别南方和北方区域差异的最佳途径。
承接: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要致富,先修路”,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情况。
疑点三:图1是青藏地区解放前的生活景观,称之为“溜索”,自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难建筑的铁路。
学生分析。(高寒缺氧,有深层冻土,穿越高山、河流)
小结:人们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青藏铁路与xx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大加快沿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而且加强了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疑点四:看下图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的是哪个地区?分析该地区面临主要的生态问题及原因。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人们乱垦草原,过渡放牧。12
疑点五: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造成西北地区干旱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受到山脉的阻隔。
承接:在疑点分析环节,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进入走进中考环节,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出色的表现。
【走进中考】
教师分析每个小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解答问题。
承接过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像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还有很多。
【拓展提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材料及相关试题。
【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应该明确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不仅要找出各区域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要充分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总结出各区域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经济的。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546.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