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案三个一_浙江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浙江省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了解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曲折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
(二)运用地图,了解浙江省的工业、沿海开放城市。
(三)认识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熟悉各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四)了解浙江省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 沿海省份,在 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经济成就。
(五)通过对钱塘江观潮最佳地点的选择,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六)增强学生对环境 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 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播放介绍浙江秀丽风光、乡土风情、名胜景点及经济成就的录像片。同时进行以下解说:走进浙江,您将亲历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秀丽风光,奇山异水,千姿百态;江湖海岛,引人人胜;钱塘江潮,更是北半球独一无二的"天下奇观"。走进浙江,您将领略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乡土风情,古塔古桥,古刹名楼,古镇古村……都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走进浙江,您将了解在这块中国最富庶的土地上,经济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方案②:朗读白居易的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请,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你想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吧!
在讲述"自然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请学生说出浙江省大致的地理位置。(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
2.把多媒体画面切换到"浙江地形"图,要求学生仔细看图,得出浙江地形特点。(浙江北部为水网 密布的平原,西部、南部为山地,东临东海。)
3.提问:(1)浙江省海岸线有何突出特点?(2)浙江省岛屿数量多吗?(浙江省海岸线曲折,岛屿数量众多,有2 100多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区。)
4.请学生完成教材p.46活动题1,用多媒体展示浙江、江苏两省地形图,比较两省地形特点。要求学生比较回答,
在讲述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方案①:用 多媒体展示浙江省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教师对各名胜景点加以简短的介绍。
方案②: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浙江省各著名旅游景点的风景名胜图片,并要求多名学生分别对其中的不同名胜图片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位置。人文景观等的描述)。如:请五位同学分别介绍西湖、钱塘江潮、普陀山、 雁荡山、宋城旅游景区等。
2.结合"浙江政区"图、"旅游交通"图等,请学生指出各旅游 景点位置,并说出从家乡到达各名胜景点的交通路线,让学生了解浙江发达的水陆交通,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3.思考:结合教材p.47图2-23和图2-24,运用所学的知识,说说观赏钱塘江潮的最佳地点是在哪里?为什么?(浙江海宁盐官是钱塘江北岸一处著名水乡,由于这里可看到钱塘江的"碰头潮"、"一线潮"、"回头潮"三种奇特景观,气势非常雄伟,被誉为"观潮胜地"。自1994年以来,海宁每年举办盛大的"国际钱江观潮节"。原因是在这里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来,层层相叠,因而景象壮观。)12
在讲述"发达的沿海经济"这一内容时可分三步:
1,展示"浙江政区"挂图(或让学生对照《地图册》),找出主要的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及舟山群岛。东海、钱塘江、浙赣线等。
2.讨 论:你认为浙江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浙江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水陆交通加上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经济的促进作用,使其经济飞速发展,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国前列 。)
3.掌握 浙江省的主要经济部门及区域发展格局。
在讲述阅读材料"舟山渔场 的"困惑""时,可先 让学生阅读,老师提出以下问题讨论:你认为舟山渔场附近海洋环境恶化,捕鱼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洋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开发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滥杀滥捕等原因。)
对这部分阅读内容的讲解,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海洋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逐步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海洋环境的行为和意识。
课后活动:
1.写一篇小论文,你认为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200字以内,题目自拟。)
2.在班上举办一次"浙江名胜"图片展。
3.著名唐朝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的七绝: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人海门去,
卷起沙堆作雪堆。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地方的哪一种自然景观?
3. 在你熟悉的唐宋诗词中,找出描述江苏、浙江的风景旅游点的著名诗句,在课堂上朗诵。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391.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