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风扇]工业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新中国工业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较高的增长速度、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2.知道旧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表现;工业布局的变化。
3.知道我国工业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及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
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学会读“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学会利用图例分别找出原有和扩建的工业中心,新建的工业中心;初步学会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集中的地区,40多年来工业建设发展的地区;
2.初步学会读“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表格数据。
会从总量和人均量两个方面来说明中美之间、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3.初步学会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了解新中国工业在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工业布局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通过了解我国工业产品人均占有量低、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知道我国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科技、建设祖国的志向。
3.使学生体会“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以动态的方式来表现丰富的内容,用图代替文字,既形象直观,又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中国工业分布的变化:日趋合理
【教学难点】:
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读表分析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法。
【教学手段】:动画“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图”。
【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一些数据对比中学习了中国工业发展成就,这一节课我们从工业空间分布上再来学习工业发展成就的第三个方面: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任何工厂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购进,产品输出到市场的模式:如图:
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名工厂主,你愿意你的工厂放在哪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学生很容易想到厂址选择尽可能接近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还有的学生会想到交通方便的地方。
再提示学生回忆上学期所学的中国资源分布的情况,资源、能源丰富程度比较:东部沿海大大差于中西部内陆。
出示“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分布图”给学生一种反差:早期工业都偏重于资源不占优势的东部沿海。“为什么?”学生急于知道。教师告诉学生:旧中国工业分布极其不均衡: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地区除长江沿岸重庆、武汉等城市外,其余地区几乎是工业空白区。
中国建国初期工业分布图
让学生互相讨论早期工业如此分布有什么不合理处?
学生首先能想到:资源丰富的地区与工业分布地区脱节,不合理;还有的学生能进一步想到:广大内地所需的工业品要从东部沿海地区长距离供应,这也不合理。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至1957年)后工业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集中的地区”。
请学生读图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从过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向内地扩展所影响到的非沿海省区:黑龙江、吉林、北京、山西、河南、陕西、安徽、湖北北部、四川东部等主要在中国秦~淮以北的北方地区。
“一五”计划期间,一方面对上海、天津、大连等老工业中心进行了改造和扩建,另一方面重点建设了东北的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鞍山、抚顺,华北的北京、石家庄、郑州、洛阳、太原、大同,西北的西安、包头、兰州、克拉玛依,华中的武汉等工业中心城市。东北地区依靠丰富的煤铁资源及方便的铁路运输条件,发展了钢铁、煤炭、机械等重工业部门;华北地区重点在接近棉花产区和消费区的中心城市发展了纺织工业;西北地区主要发展了钢铁、化学、石油等重工业部门,此外,在人口稠密的关中地区建设了西安纺织工业基地。由此可见,通过“一五”计划对内地工业的重点建设,使旧中国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变。123
请学生看“40多年来工业建设发展的地区”图,学生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已经扩展到包括西藏在内的各省、市、自治区。工业布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向比较均衡的方向发展。
沿海地区在充分利用原有基础的前提下,加强了辽宁中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的工业建设,使它们成为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此外,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自7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在家用电器和出口加工工业生产上的地区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不相上下,成为我国又一个全国性的工业基地。
广大内地工业发展迅速,建设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在东北地区以长春、吉林、哈尔滨为中心建设了汽车、化学、动力设备(如发电机组)制造等重工业生产基地;在华北平原和中原地带,先后建设了北京、太原、洛阳、郑州、西安、武汉等工业中心;在过去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的西北、西南内地,建设了包头、兰州、
成都、重庆、贵阳等工业中心。其中成都—重庆铁路沿线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等是从80年代以来新建成的基地。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乡镇发展迅速,改变了广大农村过去工业一片空的的状况。一方面使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课文“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

小结:中国工业布局日趋合理,这是我国工业发展成就的第三方面。综上所述,我们主要从时间上纵向来对比新旧中国工业的发展,下面主要从空间上横向对比中国和世界、和美国在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人均量情况。
读表“中国、美国和世界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人均产量的对比”(1990年)
1.把表中所列的我国工业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与美国比较,哪些差距大?哪些差距小?
2.把表中所列的我国工业产品的人均与世界比较,哪些差距大?哪些差距小?
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历史短,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在人均产量、管理、技术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与世界人均拥有量相比,除电视机和水泥等少数产品外,其余在世界平均水平的1/2以下。与经济发达的美国相比,差距更大。水泥、电视机、糖、钢、发电量的人均水平上有美国的2/3、1/4、1/5、1/6和1/22。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工业(如:电量)、原材料工业(如钢铁、水泥)等基础工业还较薄弱,有待大力加强。因此,工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1.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建设。例如加速塔里木盆地油田的开发;建设三峡工程;努力提高钢铁工业的产量和质量;
2.加强对传统工业(钢铁、纺织、机械等)的技术改造,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在科技力量较强的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成都、广州、大连等城市发展高技术产业(电子计算机制造、生物工程、光导纤维等);
3.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进一步搞活和发展大中型企业,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和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重视污染防治和治理,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123
结束:
总结型结束,用板书的形式(详见板书)。
教后一得:
本节教材讲述的中国的经济地理中的工业知识,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344.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