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腰椎横突怎么治_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2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记住400、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使学生理解季风活动对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影响,并记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使学生知道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4.使学生学会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

5.使学生学会运用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分析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学会运用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分析、概括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

季风活动、锋面雨带与降水的关系

[教具准备]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气温和降水是最重要的气候要素。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气温和温度带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有关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知识。

[板书]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讲授新课)

[提问] 让学生看本节课文前面的“想一想”小栏目,提问:七月份正值雨季,这时候出差去吐鲁番是否需要带雨具?九月份我国多数地方秋高气爽,这时期出差去广州是否要带雨具?为什么?(答案:七月份出差去吐鲁番不需要带雨具,因为吐鲁番的全年降水很少,即使在七月份也很少降雨;九月份出差去广州应该带上雨具,因为这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秋高气爽,但广州雨季还没有结束,经常有阴雨天气。)

[讲述] 从上面回答的问题可以看出,了解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在生活实际中是有用处的。在生产建设中也要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如修建水库或建桥梁时,要考虑当地夏季最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否则,遇有特大暴雨,水库有溢洪、桥梁有坍塌的危险。

[读图] 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答案:我国东南沿海一带。)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答案:①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线,西接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②0℃等温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答案:大致从大兴安岭斜向西南,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段。)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答案: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

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市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答案:略)

4.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内陆地区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答案:东南沿海的房屋多有屋脊,房顶坡度较大,上面砌有防水的砖瓦,并留有流水沟,易于排水。西北内陆地区房屋多为平顶,上面也没有流水沟。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反映了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特点。)

[提问] 从以上读图活动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可让学生讨论,然后再回答)

[归纳]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 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对东亚、南亚降水的影响。

[提问] 为什么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

[归纳] 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板书] 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读图]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11和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答案:①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②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答案: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地形闭塞,有山脉阻挡)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可辅以《中国地形图》,或使用叠加投影片效果会更好。)

(答案: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讲述] 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显著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一般来讲,季风区内降水较多,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西北是非季风区,此线东南是季风区。

[板书]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读图]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四个城市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

(答案:广州5~9月,武汉5~8月,北京7、8两月,哈尔滨7、8两月。)

2.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答案:共同点是降水集中在夏季,7、8两月降水多。不同点是广州、武汉雨季时间长,年降水量比较大;北京和哈尔滨雨季时间短,年降水量比较小。)

[小结] 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个时期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

各地的雨季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板书] 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

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承转] 那么,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雨季长短不一样呢?

[板书] 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

[讲述] 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季风活动、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锋面雨带示意图”: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教师可边讲述边画出冷、暖气流交汇和锋面雨带形成的示意图。)

[板书] 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

[读图填表] 阅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图17~20),并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表:

[提问] 说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进退和雨带移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归纳] 一般年份,从五月中旬开始夏季风便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随着夏季风势力增强北进,锋面雨带随之向北推移。六月中旬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我国由南向北开始进入雨季。九月,夏季风势力减弱南退,雨带随之迅速南撤,我国由北向南雨季雨带结束。因此,我国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板书] 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读图] 看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示意图,说出六月和七、八两月雨带的分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关系。

[讲述] 六月,夏季风北进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相持,使锋面雨带在这里徘徊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形成连绵细雨。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七、八月份,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随之出现晴朗天气,降水相对减少,形成伏旱。伏旱时期,炎暑骄阳,蒸发旺盛,又正是水稻生长旺盛、极需要水的时期。因此,伏旱往往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布置作业 )

选做复习题第1、2题。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季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新课引入)

我国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除了表现在季节上分配之外,还表现在年与年之间的变化上,这就是降水的年际变化。

(讲授新课)

[读图] 让学生阅读“北京1951~198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从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其降水量约是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是多少毫米?

(答案:1959年最多,降水量达1600多毫米;1965年最少,只有250毫米。)

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答案:600毫米左右。)

3.结论是什么?

(答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板书] 三、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讲述] 总的来看,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但相对而言,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内陆干旱区更大。

我国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年份季风活动不规律,夏季风进退反常。例如:在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较正常年份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而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较正常年份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从而使得我国各地各年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如果某些地方在某一年的降水量过多或过少,就会出现水灾或旱灾。

[提问] 近几年来,我们这里每年降水量的多少都一样吗?降水量年际变化如何?请举例说明。(学生议论,教师再用当地的降水资料加以说明。)

[板书] 四、干湿地区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怎样的?

2.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在哪一线?

[讲述] 由于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因此各地的水分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湿润,有的地方干旱。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是由这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所决定的。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就湿润;反之,气候则干旱。

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板书] 1.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读图] 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并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一条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归纳]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看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可将我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半湿润地区,西部是半干旱、干旱地区。东部地区又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湿润地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西部则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大致可分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板书] 2.干湿地区的分布

[读图填表] 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并对照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填写下表:

[讲述] 不同的干湿地区,反映了不同的水分条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十分明显。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大致相当于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农业区。湿润地区以水田耕作农业为主,半湿润地区以旱地耕作农业为主。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是我国主要的草原牧业地区。

(复习巩固)

1.课文“想一想”: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考虑,为什么我国无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北方还是南方,发展农业生产都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呢?(答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依靠水利灌溉。东部地区,即使是南方湿润地区,由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少雨季节和降水偏少的年份,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也同样要依靠水利措施,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稳产、高产。)

2.课文“做一做”练习:①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_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______地区与_____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0℃;800毫米;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②用直线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连接起来:

寒温带 黑龙江省最北部 干旱地区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珠江三角洲 半干旱地区

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

热带 内蒙古高原 半湿润地区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

海南省 湿润地区

(布置作业 )

选做复习题第3、4题。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原因: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降水集中夏秋两季

1.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

3.雨带推移与各地雨季

4.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伏旱

三、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四、干湿地区

1.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2.干湿地区的分布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173.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