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腰椎横突怎么治_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2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教学目标
1.理解季风活动与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关系,知道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大致情况。2.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湿状况进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干湿地区的分布。
2.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成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读图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
中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 提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几月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则出现晴朗少雨的天气。正值伏天蒸发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时恰值水稻生长旺期,极需水分形成伏旱。
【提问】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伏旱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订正】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同学也积极为灾区捐物捐钱,贡献了我们一份爱心,那么为什么1998年伏天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伏旱”而出现了特大洪水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猛增,远远地高于往年。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年与年之间并不相同,这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板书】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读图4.21】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约多少毫米?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间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约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约250毫米。
【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北京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为什么在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特大洪水?
【教师总结】上述现象的形成与夏季风的强弱相关。若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为每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然会出现年际变化。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7月、8月份雨带仍停留在长江流域所致。
我们现在知道了夏季风既影响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还影响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出示景观图】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图。
【教师小结】南方以水田为主,西北以荒漠为主,二者的干湿状况不同、南方湿润而我国的西北干旱。
【提问】什么因素导致两地区干湿状况不同呢?
学生回答:降水不同。
【提问】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区,干湿状况一定相同呢?请结合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周,找出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却分属于半湿润或半干旱的地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东北地区的东部属于湿润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蒸发量小,为什么蒸发量少呢?其原因是因为气温低。
所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是要看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空气湿润;反之,则空气干燥。科学家把我国划出四个干湿地区。
【板书】三、干湿地区
【读图4.22】我国有哪四大类干湿地区。
学生回答。
【小结并板书】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讨论】(l)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辅导】(1)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3)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读图4.22】请同学找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各自的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半湿润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思考】在上述地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我国的农耕区,秦岭—淮河以南多利用为水田,秦岭—淮河以北半湿润地区为主的地区多利用为旱地,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主要是我国草原牧区。所以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为我们提供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不同,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就要因地制宜,保护好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巩固新课】
【学生讨论】
(l)为什么北京地区既要抗旱,又要防洪。
(2)为什么北京地区的降水会出现年际变化,对北京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3)能否在内蒙古高原广泛地种植水稻?
【作业 和练习】
(1)填充图册,第11页作业 。
(2)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二、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干湿地区
我国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详细阅读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详细阅读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详细阅读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详细阅读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