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概况及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地势概况》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笔录及评析

执教 黄薇 评析 袁书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评: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请同学们翻书P.33、P.34。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地形与地势(板书)

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评: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

(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

(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

评: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

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

生:相对高度小。

(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

评: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评: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

师:(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

评: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

师: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山地: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

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

从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

师: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相对高度。

师:对。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

师: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

生:山地和平原。

师:对。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

生:四周高,中央低。(师填表,并绘图)

评: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

师: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师填表),像脸盆一样。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所以福州盆地有:“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

评: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

(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

评: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如此小结方式新颖。

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

师: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

1.特点:(板书)

(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

评: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注意地图上的颜色。)

师:(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

评: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

师: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

评: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

(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师:大体可分为几级?;。

生:可分为三级。

师:这是第一级阶梯(示复合幻灯片,片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国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评:利用幻灯片分解、组合,将死图变活,逐步展示,符合认识心理过程。

这是第二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二级)。从第一阶梯往北、往东是我们祖国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它与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2000米之间,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这是第三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三级)。从第二级阶梯往东是祖国第三级阶梯,它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评:将地势阶梯与地形单元相联系,并突出地理界线,很有必要,为后续地形分布奠基。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祖国地势从西往东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哪种地图来表示呢?

生:地形剖面图。

师: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

(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

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

师:我国为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震动世界的著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会上通过,而正式确定下来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是祖国的荣誉和骄傲。它就位于祖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指图)。也由于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形区,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

评:联系重大时事的地理背景,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强化学习动机。

师: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感到兴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师:对这些你们可以答很多,课后你们还可以商量讨论,但最主要还是上面这三点。

评:提供发散思维机会,留有课后思考余地。

师: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对水汽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边讲边画)

生:东面太平洋来的水汽就难进入内地。

评:利用逆向思维和相反想象,是巩固正面理解、培养应变能力的好方式。

师:对水能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逐步引导推理。

生:由于水汽减少,水能资源也大大减少了。师: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从西到东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

师:这些都对。现在再从地形图上看出我国哪种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评:越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机会越多,符合认识过程规律。

生:(大体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积大。

师:对,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国家。多山的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

生:(大体可以答出)耕地面积小。

师: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评:适时自然地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师: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陆架部分。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级阶梯。

四、大陆架(板书)

评:这样归纳,更有利于系统掌握。

师:大家看祖国地形图,大陆架是什么颜色?生:浅蓝色。

师:(指图说明)从祖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地形图上浅蓝色部分面积是很大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P.36第三段。大陆架概念。概念:(板书)

师:关于大陆架概念,我们要注意:(教师边强调要点,边画)

①它是大陆领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板书)

②深度不大。(板书)

③坡度平缓。(板书)

评:用此板画,有效地说明大陆架概念诸内涵。

师:大陆架在大陆边缘通航条件好,浅海地区矿产资源,如石油等容易开发;浅海地区阳光容易透彻海底,鱼产丰富,且作业 条件好;由于大陆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被称为“聚宝盆”(板书),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关于大陆架的争端也越来越剧烈。

2.我国的大陆架;(板书)评: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师:谈到大陆架,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宽大国家之一。指图说明:渤海和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陆架。它们是祖国的巨大财富,这也引起了有些邻国对它的觊觎。关于祖国大陆架的情况,以后再结合有关内容对大家介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地形和地势的概况。

2.五种地形的区别。

3.我国地形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及其意义。

4.大陆架的概念。

评:让学生明确重点所在。

六、课后作业 :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平凉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区别。

(2)祖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和意义。

(3)大陆架的概念。

2.请大家在表中空格里填上有关的内容。

评:设计此表用作小结,简明扼要,方式较新。

总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发扬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处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巳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生趣——爱学——增知——长智——修德,教学环节运用得当。学习目标全面落实,且合理、自然,国情国策教育有机融合在知识教学之中;学习目标的层次掌握恰当,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分明,比重合宜。是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都较好的一堂课。

所用教学手段,主要是地理图表,设计新颖、简明、达意,教与学兼而用之,并利用电教手段。化死为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可予推广。

(选编)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145.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